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時事述評:阿富汗泄密係列(七)

(2010-08-31 17:44:49) 下一個

 

其實中國和巴基斯坦並不接壤,在中國和巴基斯坦中間,是仍然存在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而中國就必須通過由巴基斯坦控製的克什米爾地區,就是中巴兩國合力興建的喀喇昆侖公路,才可以聯係起來。

因此要想掐斷中國和巴基斯坦聯係,就必須控製這個地區。

而這就是最近在《紐約時報》上,由美國的亞洲問題專家哈裏森(Selig Harrison)提出來的一個新的遏製中國的方法。

俺曾經提到美國要對付中國從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達爾的通道,主要是兩個方向的運作。一個是在尾巴端,就是利用巴基斯坦卑路支省的部分分裂主義力量,破壞這個通道。當然這個辦法,在受到巴基斯坦軍隊的強力打擊之後,就沒有多少效果。而且巴基斯坦的海岸線上,還可以利用信德省的卡拉奇和附近地區。

另一個就是通過對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區的打擊,把戰火燒到克什米爾來,從而影響中國的通道的暢通。

要知道具體的情形,必須了解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之爭。

當時在1947年印巴分家的時候,大家的協定比較清楚,就是各個省的首腦決定跟哪一邊。如果你決定加入印度,那麽就加入印度,你決定加入巴基斯坦的話,那麽就加入巴基斯坦。

但是在當時是有兩個省,有問題。一個就是克什米爾,大部分的居民是穆斯林,但是省長是印度教徒。另一個是哈德拉巴,在印度半島的南部,省長卻是穆斯林,但隻有11%的穆斯林人口,大部分的人口是印度教徒。

當時這個省的穆斯林省長,還沒有做出決定,因為他本人想加入巴基斯坦,但是還是要為手下的人民考慮,是不是?結果為了防止這個省加入巴基斯坦,印度在決定的前夜,派出了軍隊占領了這個地方,從而逼迫這個省長宣布加入印度。

結果巴基斯坦並沒有對這件事情進行抗議,因為畢竟大部分的省民都不是穆斯林。可是當印度教徒的克什米爾宣布加入印度的時候,這下問題就出現了。

巴基斯坦認為,你印度不能兩頭都吃。你要麽遵守規定,拿走克什米爾,把哈德巴拉給俺。要麽就按照大多數人口的意願,把克什米爾給俺,你保持哈德巴拉。

可是印度就耍賴了。一方麵印度堅持他們是按照規定做,應該擁有克什米爾,可是同時卻堅持老子已經占領了哈德巴拉,你奈俺何?這種態度,導致了印度在1960年代的北進戰略,結果引發了中印邊界戰爭。

於是大家隻有開打。一打就打了三場打仗。其中兩次是因為克什米爾而起,一次是印度操作了東巴基斯坦,其實就是東孟加拉獨立,成為孟加拉國。

那麽大出來的結果,就是印度控製了克什米爾的南部,俺們叫做印控克什米爾,另一部分就是巴基斯坦控製的克什米爾。

巴基斯坦控製的克什米爾包括兩部分,一部分叫做阿紮德克什米爾,就是西南部。另一部分,而且是很大的一部分,本來叫做北部地區,但是在2009年,巴基斯坦允許這個地區的人民自治,改名叫做吉爾吉德-巴爾提斯坦。

中國的交通,不管是公路,還是鐵路,還是油氣管道,都必須通過這裏。所以美國專家說,俺們出手,搞亂這裏,避免中國在這裏出頭。

當然要動作的主要操作,就是找一幫分裂主義分子,然後武裝起來,然後在更高層麵上的操作,就是印度對這個地區的主權的堅持,或者搞得這個地區成為一個新科索沃,那麽就可以起到遏製中國出西南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目的。

現在另一個美國熱炒的題目,就是說解放軍已經有7千到1萬人駐紮在這裏了。當然這個可能指的是,在這個地區興建公路、水壩和發電廠的解放軍工程兵部隊。但是按照美國的說法,如果美國再不出手的話,中國就會把這個地方給占了。

其實中國在克什米爾上,是不可能不參與的。因為印度對克什米爾的主權要求,不光是包括了巴基斯坦控製的地區,還包括中國的兩部分領土,一個就是在喬戈裏峰到喀喇昆侖山口的克裏清河穀地區,另一個是從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南下到西藏的阿裏部分地區,就是印度人成為阿克塞欽的地方。

因此無論是保持自己的領土完整,還是保護中國到巴基斯坦,並涉足印度洋的通道,都要求中國必須介入吉爾吉德-巴爾提斯坦的事務。

而且這個地方的經濟主要是靠與中國相關的貿易。另一個就是這個地方是世界登山的聖地,超過七千米以上的雪山到處都是,其中最高的就是被成為K2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

美國對這個地方一直就想滲透,因此不乏派了不少假扮登山的間諜,到這裏活動。這種做法,大概是延續了英國人當年派所謂“探險家”的路子。

而且美國的“登山家”們,還時不時在朝鮮和伊朗這些國家的敏感地方出現,被人以非法入境的罪名,還關了不少呢。

而一位真正的登山家,就是寫了一本暢銷書《三杯茶》的美國人摩頓森,籌錢在這裏建學校,就曾經被美國軍方聯絡,希望讓他為軍隊服務,被他一口回絕。

但是這個地方將來會變得越來越有意思,看一下美國和巴基斯坦最近的明刀明槍,就可以看出端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