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述評:人民幣匯率改革(九)
(2010-07-19 18:43:15)
下一個
九
看來大家可能太習慣於什麽東西,都是“人民的”這個思維方式。俺的觀點是,不管你央行的外匯管理如何,反正俺拿人民幣,你就得換給俺等值的美元。如果人民幣升值,那麽就是更多的美元。
至於你央行,有沒有足夠的美元給俺換,那就是你的問題。你自己要是不夠美元,那麽向美聯儲借,也要滿足俺的要求。
總的說來,人民幣和美元,就是同一筆貨幣的兩個不同形態。或者用一個物理學的比喻,一塊冰,就是人民幣,一杯水,就是美元。而把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就是加熱把冰融成水。把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把水凝固成冰。
所以說,你要求央行把美元分給你們大夥兒,你得用等量的人民幣來換。或者說政府要把美元,放到社保基金,那麽政府也得用人民幣來換。
看一看中投公司當年成立的2000億美元注冊資金怎麽來的?
不是直接從央行外匯管理局那裏,以“人民財產”的名義拿來的。是2007年6月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比準,由國務院的財政部發行了1.55億特別國債,用來從央行購買了2000億美元。
這些特別國債,是在全社會發行的,是要付利息的。
要是這些外匯儲備,都是人民血汗錢,哪有自己的血汗錢,還要花錢去購買?不是拿了就用?嗬嗬。
下麵就要說一下,人民幣對內貶值的問題。
對內貶值的問題,其實就是通貨膨脹的問題。那麽中國的通貨膨脹,倒底厲不厲害?
從官方的統計數據來說,並不嚴重。當然,有人說,凡是毛主席以後,政府裏麵任何人說的,俺都不相信。那麽這樣的人,談任何數據,都是白搭。
因為對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而言,世界各個機構,都有自己的研究人員在跟蹤。比如說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花旗等銀行,英國的匯豐、渣打、巴克萊等銀行,瑞士的瑞銀,德國的德銀等,還有評級機構,如莫迪和標準普爾,還有各類金融新聞,如經濟學人、金融時報、華爾街時報等等,都會有自己的預測,都會對結果提出解釋和評價。
不是一個統計局,自己撒謊一下,報一個畝產萬斤,大家就一致點頭的年代了。
俺這次引用的數據,關於貨幣投放量,央行上可以找到。關於經濟增長率和通貨膨脹數據,那是任何財經類報刊上,都可以看到了。
當然,有人說,為啥房價飛漲,CPI沒有變化?
這不奇怪。對全世界的國家來說,房子不是生活必須品,而是生活奢侈品。你要達到一定的經濟能力,才可以買得起房子。中產和以下的大部分人口,都是靠租房為生。
因此在CPI的數據中,是沒有房價,但是有房租。而中國的CPI中,占最大比重的是食品,在34%左右。這個也不奇怪,因為發展中國家,大家的窮人要比發達國家多,因此在窮人的消費中,用於食品占總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要比西方國家大,是正常的。
而在食品類中,大家覺得,是因為央行發鈔影響大,還是天災人禍影響大?食品分類中,大概保鮮要求高,儲存難度大的蔬菜、水果等等,價格受到影響的情況,比大米和麵粉,要高得多,是不是?
以現在中國剛剛經曆了幹旱,然後就是水災的情況下,肯定最近的新鮮蔬菜、水產魚類、新鮮肉類等等,肯定會漲。而冷凍雞、雞蛋、食物油、糧食等等,可能就不會漲,是不是?
而且食品類本身價格有周期性,中秋、國慶和新年之前都是會向高處走,其他時段向低處走。
在過去幾年,2007和2008,食品漲價算是厲害,到了12.3%和14.7%。但在2009年,隻漲了0.8。2010年,大概預測是6.5%左右。
那麽在房屋相關的項目中,在CPI占的比重,隻有14%左右。其中分成4個部分,一個是建房和裝修,一個是房租,一個是自有住房虛擬房租,一個是水電氣等。
這個分類法,從全國範圍來說,是很公平的。但是對少部分,居住在大城市,需要靠租房的階層,確實是不公平。因為房租占比,在CPI中,隻是1.6%,那麽你大城市房租猛漲,撬動的CPI還是非常小。
那麽是不是應該加強這個權重,那也不公平。因為你這一小部分人士,並不代表大部分生活在小城市、城鎮和鄉村,那些不需要租房的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實一個補償的方法,應該是增加一個專門衡量大中城市居民的房屋支出指數,才是正確的方法。
因此俺的意見,要保障人民生活的真實水平,靠的是菜籃子工程,是政府推出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而這些,是在貨幣政策之外的經濟政策範疇。
那國內食品的漲價,也不一定簡單的就是供求關係。最近看到一套數據,美國對中國出口最多的是什麽?是大豆!
2009年美國出口中國前6名:
Soybeans $9.200bln
Cotton $0.825bln
Nuts $0.140bln
Tobacco $0.121bln
Wheat $0.087bln
Corn $0.054bln
全是農作物(煙草算經濟作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