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新年政治經濟展望之七:和平衰落(之八)

(2010-05-27 23:34:23) 下一個


而巴西在伊朗問題上的異軍突起,確實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
本來希拉裏阿姨辛辛苦苦,似乎要勸服了俄羅斯,然後又軟硬兼施,好像搞定了中國,就要開始製裁伊朗了。誰知道巴西突然出麵插了一杠子,就在土耳其和伊朗之間,搞了個協議。
這個協議就是將伊朗的核原料拿到土耳其去提純。其實和美國前一陣子提出來忽悠伊朗的方案相差不是太遠。可是美國提出的,人家不接受,巴西一提出,人家馬上就同意了,這一大耳刮子甩得真幹脆。
從某種意思上來講,這個變化預示了老強國們的勢力衰弱—就是六方中間的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和新興勢力的勢力上升—包括俄羅斯、中國、巴西和土耳其等等。
俺好好的回想一下,覺得這個定案,似乎是金磚四國在巴西今天開會的時候,談定的路數。
而這個變化,算是柳黯花明又一村,一下子就把美國領導的製裁方案給搞出軌了。估計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會大國,又要開始出現態度曖昧了。
而聯合國現任的非常任安全理事會成員中,巴西和土耳其,是這次搞事的主要角色。加上伊朗自己的朋友黎巴嫩和尼日利亞,估計10個成員國中間,隻有奧地利和日本,會是美國的鐵票。其他的墨西哥、烏幹達、波斯尼亞(穆斯林國家)和加蓬,估計都是打醬油的。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想通過製裁法案,那怕是N次加水稀釋的議案,都有一定的難度。
其實土耳其和伊朗搞關係,哪裏需要你巴西出麵中介。在俺以前的文章中,俺認為將來土耳其會和伊朗越走越近,從而事實上形成一個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的能源聯盟。
而土耳其在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在能源上,可以靠俄羅斯,也可以靠阿塞拜疆過格魯吉亞,還可以靠伊朗和伊拉克,算是三家的過境費都可以賺到。
並且因為中國的不斷崛起,土耳其人也開始因為和中國人的關係而自豪感大增。不用說當年很多突厥後裔漢化成漢人,和中國一些少數民族和他們沾親帶故,就是幾千年以長城為界,時而爭鬥,時而和親,都讓土耳其人感到自己很有麵子。
可以想象的是,土耳其會利用這些特殊的關係,加深和中國的聯係,這樣就讓他們成為多元世界次序中,也可以大聲說幾句的一級。
而巴西的目標,顯然就是為了將來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充的時候,搶占一個先機。如果能夠調解和和平的解決伊朗核糾紛,那麽2016年再來個奧運會,那麽巴西人就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了。
於是不難理解,為啥前一陣子,巴西那麽熱衷於搞一個排除美國和加拿大在外的美洲國家聯盟了。本來美國是想靠支持巴西,來虛弱委內瑞拉-古巴這個軸心,沒想到巴西人先拿美國來祭旗了。
而更多的勢力介入伊朗問題,會令美國的掌控力越加削弱。
回過頭來看中國,前麵說到美國的戰略家們認為南海就是東亞的地中海。其實看一下地圖,中國在南海的形勢,比美國在加勒比海要占優。
點看全圖
圖一   亞洲的地中海

如果把南海和加勒比海做一個類比的話,可以看出,馬六甲海峽就是相當於巴拿馬運河的位置。而橫在美國和加勒比海之間的古巴等係列島嶼,在這裏就是中國的領土海南島、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而且美國無論如何還沒有法理上對加勒比海的主權要求,可是中國有很強的法理依據,對整個南沙群島有主權訴求。這也就是為啥西方戰略學家認為中國的地緣優勢很好,相對於過去的兩強俄羅斯和德國,都是差不多完全的內陸國家,中國隻要在南海收回控製權,那麽太平洋和印度洋都可以保護自己的海上貿易利益。
隻要中國紮紮實實地建設好海軍,那麽這個局麵的到來,隻不過是時間上遲早的問題。
最近看了一份美國的開普蘭在《外交政策》上發表的文章,大概表達了美國戰略界對中國崛起的一個主流看法。
這種看法,和俺前麵談到的現在的國際局勢更像春秋,而不是戰國的說法,頗有類似之處。就是從西方人的眼光來看,過去帝國主義殖民的老法子,就是土地兼並和侵略的軍事手段,已經不太好使。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表現,可見一斑。
那麽取而代之的,就是相當於俺說的春秋時代那種,靠建立影響區域,或者說通過勢力範圍(Sphere of Influence)來達到國家的政策和外交目標。
而在以下的競爭之中,經濟實力,就是你可以拿本支票簿開支票的能力,是重中之重。可是在經濟上,雖然美國總量仍然大於中國(其實把美國金融“創造”GDP 總量的水分去掉,把中國低估的GDP,按照購買力價格估算的經濟總量,中國已經非常接近美國,大概就是中國8萬億-9萬億之間,而美國是9萬億-10萬億之間),但是中國的經濟會越來越強。
這個趨勢表明中國在世界上,建立自己勢力範圍的能力會越來越大。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希拉裏阿姨想搞網排放,來個“網權大於主權”的把戲,算是試圖彌補經濟實力上的力所不逮。
從美國戰略家的眼光來看,中國在北麵、西麵和南麵,基本上已經沒有阻礙。俄羅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蒙古、中亞的各個斯坦,都會成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勢力範圍。而南亞,除了印度,其他的國家都會打開大門把中國引進去。
東南亞的整合,同樣是緊鑼密鼓,唯一進展緩慢,對美國影響最大的東亞整合,則因為朝鮮核武的問題難以解決,而出現緊張狀態。
看到網上,就天安艦沉船一事上,有人大作文章,號稱中國處在兩難境地,如果不製裁朝鮮,韓國就會很不爽,對中國施加壓力雲雲。
俺覺得很好笑,不知道韓國有什麽底氣,敢向自己的米飯班主,就是衣食父母叫板?是不是想看一看,沒有韓國的東北亞,整合之後是怎樣一個樣子?
許多人不明白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轉變,那麽就應該留心一下最近發生的兩件事情。一件就是台商企業富士康的員工連環自殺事件,一件是日本本田公司的員工罷工事件。
一句話,遊戲規則已經變了。如果這些外來商人,還不認清大勢,改弦易轍,不識相下去,等著吃好果子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把美國金融“創造”GDP 總量的水分去掉,把中國低估的GDP,按照購買力價格估算的經濟總量,中國已經非常接近美國,大概就是中國8萬億-9萬億之間,而美國是9萬億-10萬億之間”

請問這個估計有較好的依據麽?怎麽在日常生活似乎沒有反應出來?是人口基數問題麽?
wanghawaii 回複 悄悄話 外交政策 那本雜誌2010年有兩篇文章談到了中國的發展情況。兩篇文章都成為封麵故事。

一篇是一個 University of Oregon 的教授 Bruce Gilley 寫的把台灣"芬蘭化"。

另一篇就是井大你所提到的 Kaplan 最新發表的中國地緣展望。作者更把中國未來的疆域成為中國的大地圖。

兩篇文章都是又酸又澀,特別是上麵那個建議把台灣"芬蘭化"的教授,說白了,又是要為台灣獨立找另一種冠冕堂皇的理由。通篇看下來,從來不談台灣目前還沒有徹底獨立,依然是中國的領土,反而是把所有的論調都建立在台灣已經如同1917年的芬蘭那樣脫離了蘇聯而形成的新國家。文人的下作陰暗,中外皆大同小異!

Kaplan 的文章還是很值得一讀,至少可以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相對客觀的把目前的中國與美國的勢力變化交代出來。但是,也可以看出Kaplan 對一個逐漸不受製約的中國非常恐懼。


我個人感覺中國與美國現在就是在拚耐力,看誰先沉不住氣,自亂陣腳,誰就全盤輸光。

中國任重道遠,諸位居安思危!


井大請保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