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說文論武之國進民進(八)

(2009-10-31 10:42:34) 下一個

 

在傳統農業社會裏,土地稅收的基礎,是在於大量自耕農的存在。當經濟發展導致了土地兼並的貧富差距的時候,具有政府人士關係,或者本身就是政府官員的土地擁有者們,因為對地方政治實際權力的掌握,就可以通過政治影響力,來保證自己的土地稅,可以交得少一些。

其實這個路子,和美國民主體製下,富裕階層通過政治影響力,通過了種種減稅法案是一丘之貉。也和美國一樣,稅收的主要負擔,壓在低薪和中薪的所謂中產階級頭上,中國古代的土地稅收也壓在了越來越少的自耕農們的肩膀上。

佃農沒有地是無法交土地稅的,就像美國的窮人一樣,交稅是沒有份的。因此當貧富差距變大的時候,政府財政狀況肯定會惡化。而當名義稅率低,實際在中間層次吃油水的地方官僚們坐大而養肥,一方麵抽下麵屁民的血,一方麵斷中央政府的奶,就是每一個朝代,到了中期的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就是要進行削藩的決策。

在中國曆史上,因為話語權是被鼓吹黃老政治的人們掌握,所以一翻開曆史書,俺們看到的就是宣王中興、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之治(當然雍正的加強中央財政的行為,是要開罵的)等等,卻看不到對周厲王、漢武帝、王安石和張居正等等政策的支持。而這些企圖壓縮中間官僚階層對國家財富的過大占有的革新,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漢武帝死後的桑弘羊的結局,因為改革的成功,其下場反而比改革失敗的王安石和張居正要慘得多。

不過回到建文帝的削藩上麵,和漢景帝的比起來看,顯然是削得太倉促。建文帝的時機,更像是在漢文帝那時候的開削。和漢朝不同的是,軍事要地,防止北方匈奴的重鎮,比如說守大同的代王和守北京的燕王,都不是問題,反而是其他地方的七王是反叛的主兒。在明朝的削藩,削的是守護北京的燕王朱棣,因此成功不成功,對王朝的國防,都會帶來影響。成功了,反而要比不成功糟糕。

如果當初建文帝,沒有被手下那幫少壯派文人忽悠,等他個10年,一方麵加強中央的官僚政治實力的建設,一方麵等自己的四叔父更老一點,也許不會搞出最後的悲慘結局。而且自己的叔父還是打仗的高手,哪裏是漢朝的吳王劉濞可以相比。

清朝康熙的削三藩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因為畢竟平西王吳三桂是員猛將,如果等他死了,換了個公子哥兒的兒子,削起來就順手得多了。

削藩鎮削得最快,也最和平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一頓宴會,就搞定了。不過這個削藩因為削得太快,過早的造成了幹強枝弱的局麵,導致了宋朝的軍事實力削弱,從而成為中國曆代最窩囊的王朝。

前麵俺談到過曆史上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爭鬥,因為生產方式和戰爭方式的相似性高,而使遊牧民族占有技術上的優勢。但是遊牧民族,在團結和整合上,能力要低於因為成天要應付天災,要治理黃河的中原農耕民族,導致遊牧民族武裝的短期衝擊力比較大,但對抗的持續性比較短,就是說打閃電戰,是遊牧民族占先機,但是打持久戰上,形式就轉了個頭。

這個在現代戰爭史上,頗有些類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蘇聯的對比。同樣是人員和資源缺乏的德國,靠的是軍事技術上的先進,對蘇聯進行突擊和閃電戰。而土地遼闊和人力資源比較多的俄羅斯人,則靠做拖的辦法,把德國人給打敗了。

當然戰爭的勝利,靠的不光是軍事技術,還要靠大家的武器裝備、後勤和民心。在中國曆史上,用於戰爭的資源主要是兩個,一個就是打仗用的戰馬,算是主要軍事物資。另一個就是軍隊吃的糧食,是打仗不能缺乏的基本供應品。

不打仗的時候,大家幹的就是貿易,遊牧民族就會趕著馬,過來互市,換取農耕民族的餘糧。對中原的王朝來說,要強兵,除了軍費要增加之外,當然就要有馬的來源,而主要的一個馬場,就是河套的鄂爾多斯草原。因此當中原王朝掌握了這個地方,基本上就是保證了自己的戰略物資,並可以在糧食的互市上,用貿易製裁的方法,來遏製遊牧民族的物質供應。

明朝在明憲宗成化7年(公元1471年),由延綏巡撫餘子俊開始在西北建立長城。這段長城基本上就把鄂爾多斯給放棄了,導致明朝的北方戰略陷入守勢。但是由於韃靼各部族還是需要和明朝交易來獲得糧食,最後俺答不得不妥協。

可是在宋朝的時候,局麵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化。那就是在後唐時代,明宗李嗣源死後,其養子李從珂篡位,其女婿石敬瑭不甘心,向遼國稱臣,借遼國的軍力建立了後晉。作為交換條件,將燕雲16州割讓給了遼國。

這燕雲16州,就是今天的北京的燕州(幽州,今天北京)、檀州(今北京密雲)、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天津的薊州(今天津薊縣),河北北部的瀛洲(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縣)、新洲(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和山西北部的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和朔州(今山西朔州)。這個地區,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保定、滄州、張家口、大同和朔州這一塊北方的重鎮地區。

這個地區被遊牧民族掌握,其後果主要有二。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講,中原的北方門戶大開,基本上除了城池之外,無地域之險可以守,方便於騎兵部隊的大規模作戰。第二個後果就是,當遊牧民族掌握了華北這塊農業地區之後,自己變成了手上有糧,心中不慌,不再受到農耕民族的要挾。在華北這塊地方經營,導致契丹人不光是可以為自己仍然強悍的騎兵部隊提供足夠的糧食,也為他們進一步漢化,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政府管理體製,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