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當年淮南王英布造反,漢高祖劉邦向夏侯嬰的老朋友薛公問計。這位薛公頗有見解,認為英布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運用。
上策就是以淮南為基地,東取吳和楚,就是現在的江蘇南部和北部,然後北上占領齊魯(,就是現在的山東,然後外交上爭取燕趙,就是現在的北京和河北依附,然後可以占有太行山以東,和漢高祖對抗。
中策就是取了吳楚之後,不是去占領齊魯,而是占領韓魏,就是河南中部的許昌到山東西部的菏澤一線。這樣的話,在滎陽一帶布防,可以扼守洛陽門戶,威脅函穀關,占據成皋之險和敖倉之糧,就可以抗衡一些,鹿死誰手,未為可知。
下策就是東邊取了吳,然後西邊占領蔡,就是現在的江西九江一帶,背靠南越和閩越,就是現在的廣東和福建,然後自己坐鎮長沙。這樣的話,漢高祖就可以高枕無憂,很快平息這場叛亂了。
結果就是英布雖然是個戰場上的猛將,但沒有什麽政治抱負和長遠打算,為了保住自己南方的封地,自然就選擇了下策。
而要鎮住坐大的諸侯國可能的叛亂,切斷幾個諸侯國的聯係,當然是首要的任務,這也可以看出漢文帝封了梁王,扼守商丘的意圖,就是打下一個鍥子在楚和齊之間。鑒於山東在承上啟下的中樞作用,如何削弱齊國,把它給分封掉,自然是削藩的頭一步驟。
當然想削弱齊國,這個西漢最大的擁有6個郡,73個縣的諸侯,在呂太後時代,就已經想做了。當時作為劉邦的大兒子的齊悼惠王劉肥,差點被太後毒酒毒死,先是靠了太後親兒子,自己的同父異母弟弟漢惠帝的保護,幸免於難,後來靠把自己的轄地城陽郡(現山東莒縣)送給了呂後的女兒,自己的同父異母妹妹魯元公主,才得以脫身。
在劉肥去世後,兒子劉襄出任齊王。呂後封了哥哥的兒子呂台做呂王,將齊國的濟南郡給割了出來。然後8年後,又封了劉邦的遠房堂弟劉澤,為琅邪王,就是淄博以南的山東諸城,算是又割了一刀。
這中間還發生了一件事端,就是劉襄的弟弟劉章娶了呂後侄兒呂祿的女兒為妻,封了朱虛候,在長安的宮中任職。一次侍奉呂後宴會,劉章要求用軍法行酒令被批準。到酒興之時,劉章要給大家唱一首耕田歌。呂後笑話他出生王子,哪裏懂什麽種田,結果劉章唱到“深耕密種,留苗稀疏,不是同類,堅決鏟鋤。”呂後聽後默不作聲。過了一會,有位呂家人喝醉了,想逃離酒席,被劉章追上,一劍給砍了。這一事件,是大家都對這個小夥子有點懼怕。
後來呂後去世,劉章從老婆那裏套到了口風,於是派人聯絡哥哥齊王發兵,自己在京城內應,以誅殺諸呂,以立哥哥為皇帝。當時呂後派來控製齊王的相國召平得知齊王要反叛,發兵圍住了王宮。可是中尉魏勃與齊王通,毛遂自薦要求帶兵圍困王宮,然後反手就把相府給圍了。
為了使反叛更為順利,齊王派人去騙琅邪王劉澤,說是俺是小孩子,沒有見過刀兵,而堂叔公你當年就和高祖爺爺一起打江山,俺願意把整個封國托付給你照管,和俺一起帶兵進京殺呂氏族人。劉澤高興得馬上趕到淄博,馬上就被劉襄給扣留了,並把他的兵一起征用了。
劉澤畢竟見過大世麵,就哄齊王說,其實你老爸劉肥就是高祖的大兒子,理所當然應該繼承皇位,因此你是貨真價實的高祖皇帝的嫡長孫,這個皇位非你莫屬。可是現在大臣們一定猶豫不定,不知該立哪個皇子或者皇孫,而俺在劉氏宗親裏麵,是剩下的年紀和輩份最大的一個。俺呆在這裏也是無用,不如派俺進京,幫你活動一下?
結果劉澤是進京了,在諸呂被誅滅之後,大家一商量,這此功勞齊王兄弟確實比較大。弟弟劉章一劍殺了相國呂產,為周勃和陳平開了先鋒。而派去鎮壓劉襄的灌嬰守在滎陽,私下告訴齊王等待京城的宮廷政變,於是齊王收兵,轉頭去收複了自己被劃分給你呂王的濟南郡。因此大家覺得確實齊王是應該可以繼承皇位。
這時候身為齊王的全權遊說代表的琅琊王劉澤跳出來說,不好!為啥俺們出現呂太後專權,是因為後戚太厲害。而齊王的舅父駟鈞,可是個窮凶極惡的人,好像一隻戴帽子的老虎。立了齊王,俺們就要見呂後version 2了。還是代王劉恒比較好,是高祖親兒子中間最年長的了,他的母家薄家又是忠厚人家,名正言順,心地善良,俺這個最年長的劉家人都放心啊!
結果大家一致同意,立代王為帝,就是漢文帝。漢文帝上任後,自然要安撫齊王,於是將濟南郡、城陽郡和琅琊郡全部還給了齊王。琅琊王算是和齊王翻了老臉,自然沒法在山東呆下去了,於是改封了燕王。
到手的皇位就這麽飛了,齊王劉襄自然心裏鬱悶,於是當年就因病去世。劉襄被追封為齊哀王,太子劉則,就是齊文王繼承了位置。於是漢文帝,將當年誅呂立下大功的兩兄弟東虛候劉章和東牟候劉興,在侄兒齊王的地盤上,分割了城陽郡給劉章做陽城王,濟北郡給劉興做濟北王。
結果劉興不服,第二年造反被誅殺,其地收回直接歸中央政府管理。然後就是漢文帝六年,淮南王劉長,也反叛被誅殺。後來14年後,齊文王過世,無後,整個齊國被中央收回。第二年,漢文帝接受賈誼建議,將齊國分成七個封國,讓劉肥的兒子們各據一國,算是削弱了封國的力量。
不過漢文帝的削藩算是到此為止,要等到他的兒子漢景帝劉啟,那個一棋盤將吳太子打死的血性皇帝即位之後,削藩的大戲才開始上演。
圖一 漢代分封形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