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有機太陽能:中國發展的一個戰略選擇(之二)

(2009-07-30 11:27:17) 下一個

 

 

 

要發展太陽能這種新能源,其中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突破舊能源利益集團,對這種發展帶來他們的利益蛋糕損失而做出的反彈。

 

在美國這種障礙,就表現在國會裏的政策之爭,以共和黨為主體的石油集團,軍工集團,和以民主黨為主體的矽穀半導體集團(依靠矽晶體太陽能的華麗轉身)在政策上殺個你死我活。而比較中立的電力公司,就利用地方勢力控製的國會議員,保證自己在這個爭鬥中的最大利益。而前一陣,以民主黨主導的國會通過的碳排放法,就以電力公司得利,石油公司損失告終。

 

在歐洲的局麵則完全不同。由於歐洲人的舊能源供應,要麽被俄羅斯掐著脖子,要麽被美國捏著卵子,對舊能源的眷戀不是那麽顯著。比如歐洲的大石油巨頭,英國占了BP和殼牌(和荷蘭合資),法國的道達爾不是以國內為主(法國的核能占大頭),德國甚至沒有大公司,都使鬥爭的天平往新能源一邊倒的傾斜。不過歐洲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政治上的統一,沒有辦法對現有的以各個國家為基礎的電力公司和能源網絡,進行有效的整合。在加上歐洲人的慢半拍脾氣,都導致的政策的緩慢施行。

 

中國則具有比較大的政治優勢。雖然說中央權威在改革30年後,不斷衰落,但由於中國的舊能源體係,還沒有形成類似美國那樣,在政治結構裏的強大勢力,而且各級地方政府對新能源蛋糕的垂涎也相當踴躍。甚至舊能源的企業,也巴不得搶進新能源陣營,希望鳥槍換炮。

 

所以政治上來說,中國在新能源的發展上,隻要不要做到一家通吃,而是可以照顧到利益均沾,這個大餅應該可以做得很大,很快,讓各家食客可以開懷暢飲,而不需要翻桌子。

 

太陽能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想取代舊能源,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成本問題。

 

以美國為例,目前的晶體矽太陽能係統成本(PV module)大概是3-4美元之間,衡量的單位是每個峰瓦(Peak Watt)。這個可以叫做設備成本。但是人家是不能隻是用你的設備,就可以生產電力的。那就要再加上直流交流轉換器,安裝架子,安裝費用等等,這個才是最後的總成本。

 

美國的這個成本差不多就是加倍,到了6-8美元之間。然後通過這個推算,就可以實現每度電的發電成本是18-36美分。可是問題在這裏就出現了,美國大部分的火電網提供的電力,每度電都是小於1毛錢。這樣你如何和人家競爭呢?

 

一個辦法當然就是國家財政補貼。俺政府幫你把中間的差價給填了。這個辦法,全世界都是一樣。前幾年太陽能工業一下子猛衝了上去,一大主要原因是因為德國和西班牙政府補貼政策。那時候中國的主要太陽能生產,大約98%的產品是往外麵去了。

 

這個財政補貼政策是成功的,但是隻能短暫,不能長期運作,不然這個政府財政要破產。

 

 

 

 

 

本來政府補貼的意思,主要是給予太陽能這個新興產業一個政策和財政支持,還是希望你們自己可以通過這個補貼,在幾年時間裏達到科技進步。當然德國和西班牙政府的補貼,也靠了中國製造因素(China Factor,意思是隻要老中一起哄,價格就殺下來),幫助了德國和西班牙裝備了清潔能源,和發展了技術力量。

 

至於中國的生產商們如何把價格降下來,那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反正製造矽晶體太陽能需要的高能耗,國家有低價能源嘛。而且製造過程產生的廢料如何處理,那也是一個大成本。俺們中國的土辦法,不就是往農村的土地偷偷的一倒,就解決了嘛。什麽?這些廢料會汙染土地和水源,會造成那些村民得癌症?那關俺們啥子事哦。記得把錢分給村幹部,分給縣裏的公安,政法。還有別忘了那些記者。沒問題。

 

不過今天矽晶體太陽能碰到了難題,那就是德國和西班牙不補了,讓你們自己開玩了。這就要輪到美國和中國政府的補貼上來了。

 

美國政府的補貼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經濟危機狀況下,地主家裏沒有什麽餘糧。那麽要采取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把傳統能源火電的成本拉上去。就是說俺收你碳排放稅,把你的發電成本加高。可是你要把火電成本,從現在的低於1毛錢,加大到4毛錢,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消者們就要急眼了,和你拚命了。所以國會一場打鬥,這方麵沒有多少進展。當然,還有就是中間道路,俺政府補一點,你們火電自己補一點(俺就不抽你碳排放了),把成本差距縮小一點。

 

中國政府還是有錢,那麽做法也就簡單一點,那就是俺政府的發改委提高太陽能的上網電價,比如說1塊錢一度電。你火電的上網電價4毛錢,沒事,反正你最後賣出去一樣價。俺政府補給你。

 

這個辦法對現在中國過多的矽晶體太陽能產能,也是一條出路。溫總理在經過實際調研之後,得出了結論,就是不能把“清潔輸出國外,汙染留給自己”,那麽至少暫時俺們可以清潔也留給自己用了,是一個進步。

 

不過這個行業的所有人都清楚,政府政策補貼隻是一個短期效應,要真正的實現長期的產業發展,還是要實打實的把成本給降下來。

 

那要降多少呢?美國人的目標是2美元每峰瓦。這樣才可以在沒有政府補貼,或者說少量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和傳統能源競爭。

 

如何降低價格?一個就是現在占主導地位的矽晶體太陽能廠家,通過大規模的生產過程優化和技術革新來實現。另一個就是非矽晶體太陽能技術的發展,來達到這個降低價格的過程。

 

前麵俺們談到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都是後一條道路的嚐試。對這個行業最重要的發展因素,就是你可以發展出低成本的替代產品。而任何維護矽晶體發展道路的人,要回避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最好的武器,就是拿光電轉化率來做文章。不過這種狡辯方式,提供多少理論上的冠冕堂皇的修飾,如果矽晶體太陽能無法做到降低成本,人家市場最後會投誰的票,那是大家都心裏清楚的。

 

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目前的問題,是PV外成本太高.集中式的逆變器成本不到標價的20%,安裝是暴利.CA 2008有個安裝工掙了26萬,還是在公司打工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