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味的空間

寧為真小人,勿做偽君子
正文

“靖國神社”與“文革博物館”- -

(2008-06-02 20:36:34) 下一個

                                     

中國人都知道日本有個靖國神社,並且還知道那是為軍國主義招魂的所在。中國人都不知道中國哪兒有文革博物館,盡管它是百歲老人巴金曾經大聲疾呼過的。巴金老人恰好一百歲了,據說他在1991年曾經要求安樂死,國寶級的人物,那是絕對使不得的。

其實中國人並不了解什麽是靖國神社,它其實在日本有許多座。習慣上稱呼的是坐落在東京九段阪那座最大的“招魂社”,它建立於1862年,原在京都。1868年日本遷都,於是它也跟著遷到東京。隨著一百多年不斷擴建,如今它已經占地200餘畝,供奉著為日本國國家捐軀的246萬多人的牌位,其中,二戰時期戰死和受審判處死者共1068人。

日本人的觀念與中國人是有些區別的,他們顯然不如中國人那麽有正義感。在中國人眼裏,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鹿就是鹿,馬就是馬。黑白顛倒或者指鹿為馬都是天理不容的。日本人看來就不是如此。靖國神社裏供奉的最古老的名人是死於1189年鐮倉時代的武士源義經,自殺而死。按照中國的習俗,自殺就是叛黨叛國,至少也是“自絕於人民”。於是彭德懷蒙冤還要保證“不自殺”,1967年李立三自殺前留下遺書給毛:“我現在走上了自殺叛黨的道路,沒有任何辦法來辯護自己的罪行。”在日本人眼裏,自殺的都是勇士。靖國神社裏還有大批自殺者的牌位。不僅自殺的,連官府判刑斬首或獄死的,都立了牌供著。如1859年斬首的橋本左內、獄死的梅田雲濱;1911絞死的幸德秋水;被警察用刑打死的共產黨員小林多喜二、市川正一、大杉榮;還有被絞死的戰犯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山下奉文。整一個大雜燴!把戰犯弄進這個大雜燴裏邊是有傷中國以及其他被侵略國的感情的,如果日本政界要人去參拜靖國神社,理所應當我們要提出抗議。但還要明白,他們畢竟不是去參拜這些戰犯的,如果僅為參拜戰犯而去,那就不是抗議的問題了。

日本人的文明主要來自中國,靖國神社也源自中國的“人造神”文化,例如我們造出的孔子、孟子等,在日本也是神。還例如“靖國神社”這四個字,也來自中國“安定邦國,永享和平”之含意。那個戰犯牌位也躲在裏邊的“遊就館”,大門上的銘牌就刻著:“其典故出自中國戰國時代儒家荀況所著《荀子.勸學篇》中‘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一句的‘遊’、‘就’兩字,有就高雅人物交往學習的意思。”整個靖國神社,陳列著大量古往今來的戰爭文件、實物,基本上就是日本有史以來的戰爭博物館。

不過有點玄妙的是,中國人似乎隻對靖國神社認真,雖然那裏邊隻有一點點對侵略者的紀念。我們至今譴責不已的侵略戰爭――美國侵略朝鮮,沒有人注意是否有美國佬對它以紀念。華盛頓確實有一座朝鮮戰爭紀念碑的,每年都有美國佬前往紀念,沒有人發出過什麽不滿的聲音。恰恰相反,幾乎每一個抵達華盛頓的中國旅遊團或考察團,都要“到此一遊”。那可是一個單純為侵略者立的紀念碑,而且是跟“中國人民誌願軍”拚殺的,我們似乎並不在乎。

日本人把本該忘記的偏偏記得了,例如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的戰犯們;中國人把本該記得的偏偏忘記了,例如文革和那些運動中的受難者。日本人把自己曆史上的美與醜都認真對待,卻不甚理會對別人如何;中國人喜歡家醜不外揚,卻斤斤計較別人的短與長。他們硬是把戰犯弄進原本清白得多的靖國神社;我們卻不論巴金老人如何呼籲,就是沒有一座文革博物館。其實巴金的呼籲多少也有點自私的成份,這座博物館應該包括大躍進、反右派在內。隻是巴老文革前是參與落井下石者,隻有文革才挨整,整別人的事情要回避,挨整的故事才需要博物館。

中國沒有諸如文革博物館與日本有靖國神社是同源的,叫做“相反相成”,都是源自共同的“人造神”文化。有靖國神社是為某些“人造神”樹碑,沒有文革博物館是為另一個“人造神”諱過。當我們振振有詞地譴責日本人篡改曆史時,我們自己的曆史是否“原汁原味”?誰說中國與日本不是同種同文的呢?日本人應該是中國人的孫子!


2003.11.24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