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居士

人類崇尚強盛,自然崇尚柔弱。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大海姿態最低,最後萬川歸之。
正文

請不要強迫我愛國, 愛國不是恫嚇出來的 --ZT

(2008-04-29 12:36:06) 下一個
 
作者:王永章 2008-04-27 13:01:04 發表於:博客中國

剛剛再次當選意大利總理的貝盧斯科尼,其準夫人韋羅妮卡·拉裏奧日前公開說,“意大利從來都不適合統一”,宣稱意大利應該分裂。如果愛國是一個價值判斷上毫無選擇的概念,那麽顯然,韋羅妮卡不僅不愛國,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分裂分子,意大利人能饒過她嗎?事實是,目前要求意大利分裂的呼聲越來越高,她隻不過是其中的一個。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有人把愛國說成國民的義務,也就是說,無論哪個國家的人,他都必須愛國。於是,這些人進一步把愛國說成“人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的。可是,稍加推敲就覺得不對。比如,一個出生於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或軍國主義的日本,那麽,這個人懂事後也必須愛這樣的國嗎?這顯然是荒謬的!

也有人在“愛國”後麵加上“主義”二字,似乎這樣就可以將它變成一種學說——愛國主義。但包括《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內的一些權威辭書中,卻找不到愛國主義這個詞。可見,愛國主義不是一種學說。《現代漢語詞典》中倒是有這個詞條,但解釋得極為簡單,隻有寥寥13個字——指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的思想。

其實,把愛國主義解釋為一種思想也是大有商榷之處的。因為如果是思想,它就必須是一套係統。可是,愛國思想能成係統嗎?至少我沒看到過這樣的係統。如果有人說他看到過一套係統的愛國思想,那麽,請他解釋一下,二戰中德意日主張的愛國,是一種什麽樣的係統?反對這三個國家的本國人民是不是德奸意奸日奸?反對這三個國家的外國人民是不是類似於反華意義上的反德反意反日?

愛國主義者由於搞不清這個“思想”的含義,往往又將其擴展到進一步的混亂。比如,把愛國等同於愛某一黨派、某一領袖、某一政策或某一政府。假如有本國人膽敢反黨、反某人、反某政策、反某政府,立刻就被扣以各種帽子,輕則口誅筆伐,重則施以暴力甚至提起訴訟。假如有外國人反對別國的某一黨、某一人、某一政策、某一政府,也被指責為反這個國家和反這個國家的人民。這顯然是偷換概念,目的在於引起眾怒。如此,人們就應當明白,小布什所指責的“邪惡政權”為何被故意翻譯成“邪惡國家”了。

在法製國家,即使有人揚言推翻政府,司法部門是否抓他,也要看這種威脅是否具有當下的緊迫性和現實可能性,如果沒有,他的反政府言論就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是受到憲法和法律保護的。別說這早已成為當今國際上通常的做法,即使19世紀的英國,公開著書推翻資本主義製度的馬克思,倫敦警方也沒把他怎麽樣。因此,當人們至今仍生活在一個不允許反對聲音存在的國度裏時,那種被描述為血腥的原始積累的野蠻國家,似乎依然值得人們投以懷念的目光。這不是天大的諷刺嗎?

其實,愛國僅僅是一種情感。當一個國家的權力自下而上產生,並因此較為廣泛地包含了國民的意願時,當一個國家的法律由民意代表製定,並每時每刻都能保護國民的權益時,當一個國家的財富增長主要依靠民眾的努力,從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被公權貪汙浪費時,當一個國家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住不起房,極少數此類人群也能及時得到國家救助時,當一個國家的錯誤能被任何一個人或機構批評,並因此得到及時糾正時,國民就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熱愛之情傾注於國家。否則,請不要強迫我愛國,愛國不是恫嚇出來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