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吾兄; 傷害柯慶施同誌不得人心 zt

(2010-06-02 18:05:54) 下一個
一九六五年四月十日早上,我在被窩裏收聽自己安裝的礦石機裏的中央台新聞。突然播音員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華東局書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同誌因患重病治療無效,於一九六五年四月九日在成都逝世,終年63歳。沒幾天,柯慶施同誌的追悼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訃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柯慶施同誌是毛澤東同誌的親密戰友”。以後又聽班主任朗讀過柯慶施同誌的女兒柯六六的回憶文章,老師用我們聽的懂的話說,柯老艱苦樸素,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那年,我十五歲,正在上海念初二。

文革中,在批判舊市委時,我抬頭看滿街的大字報時,也隱隱約約見到批判那些領導人如何不聽柯老的話,想往資產階級的生活,等等。文革後,批判所謂“四人幫”時,卻說柯慶施是一夥的,當時,我是怎麽也不相信。今天,我看到當年的上海市委書記陳丕顯和他的大公子分別在各自寫的回憶錄裏,一個勁地傷害柯慶施同誌,我要大聲說,這樣做不得人心!

傷害柯慶施同誌的人,有這樣幾個理由,一是,柯慶施同誌曾講過,“跟從毛澤東要到盲從的地步,相信毛澤東要到迷信的地步。”我不知道說的人的依據在哪裏?就算柯慶施同誌說過,那又有多大的錯!你去問問跟隨毛主席打天下的幾萬老紅軍,那個不是這樣認為的。筆者曾經訪問過一些建在的開國上將,問他們,為什麽當年那麽願意跟著毛主席?他們說,毛主席太神了!跟著他就是沒有打過敗仗。老打勝仗,你能不佩服?看來,柯慶施同誌隻不過是將千千萬萬個老紅軍的心聲,用一種比較激動地語言加以表達而已。你可以不聽,你可以不盲從,也可以不迷信。沒人逼你,柯慶施同誌也沒逼你,他隻是說說自己的感受而已,錯在哪裏?罪在何處?

第二件事是,柯慶施同誌作過一篇報告《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據說,毛主席拿著這篇報告,問周總理陳雲,“你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嗎?”這就更荒唐了。柯慶施同誌的報告時是在上海黨代會上做的,總結的是上海的工作,他怎麽知道毛主席會用他的文章來將周總理一軍?他的報告裏也沒有針對周總理的內容,毛主席隻不過是借題發揮一下。這是毛主席常用的工作方法,有什麽可以深挖猛追的?

第三,嚴重了!柯慶施同誌和江青同誌一起組織張春橋姚文元寫了《評海瑞罷官》,以及大搞革命樣板戲,提倡大寫十三年。但是請問,一個政治局委員要不要聽黨中央主席的指示?一個地方黨委第一書記要不要積極配合黨中央毛主席派來的江青同誌的工作?如果都以自己的認識,來拒絕、怠慢黨中央主席的指示,那我們黨還能有今天嗎?就是今天的黨中央總書記也絕不會同意,陳希同陳良宇的下場就是一個例子。請不要指責柯慶施同誌了,近三十年來,一些老人圍著一個普通黨員的屁股團團轉,用這個普通黨員的話來壓黨中央的總書記,逼其就範,搞其下台。如此無法無天的行為,有哪一個批判過柯慶施同誌的人出來哼過一聲?陳丕顯等人對鄧小平的的言聽計從,才是真正的盲從和迷信。

大搞樣板戲是不是有罪?隻要看看今天還在唱還在演,就是很好的回答。至於大寫十三年,那簡直就是六十年代的提倡主旋律。是共產黨就要唱響自己的主旋律。在大寫十三年的同時,柯慶施同誌並沒有說其他的文藝作品不能出現,“大寫”絕非“全寫”,“大寫”更非“獨寫”。據柯六六回憶,柯慶施同誌對京劇的傳統戲仍是非常支持,經常欣賞梅蘭芳的唱段,看周信芳俞振飛童芷令的演出,和他們共同探討藝術內涵。那種抓住一句話,就斷章取義,惡意攻擊,太不講道理了吧。

但任你怎麽傷害,柯慶施同誌在上海人民的心中是一座永遠的豐碑。當柯慶施同誌在陳毅同誌離開上海,接任第一書記以來的十年間,為上海人民作出的貢獻,絕對大大超過隻在上海第一把手位子上幹了幾年的陳丕顯,這是陳丕顯再寫十本回憶錄也抹殺不了的。

上海人記得,柯慶施同誌永遠是腳穿布鞋,身穿舊中山裝,下工廠,到農村,了解工農的疾苦,給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
上海人民記得,柯慶施同誌曾經把自己的住房搬到工人新村去住,以便更多的接近工人兄弟;
上海人記得,正是在柯老的領導下,將上海建設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工商業大城市。新中國的許多個第一正是誕生在柯老任書記時期的上海,上海為共和國建造了第一輛小轎車、第一艘萬噸輪、第一部照相機、第一座萬噸水壓機......
上海人記得,柯慶施同誌領導下的上海文藝生活多姿多彩。工人有自己的俱樂部,青年有他們的青年宮。少年時期的我,一星期最少去看一次兒童場電影,和父母弟弟半個月上一次南京路上的飯館,拉著母親的衣角,一個月各逛一次大世界和大新遊樂場;
那時的上海,社會那麽和諧安定。我們錢不多,但人心齊,我們住房不大,但有奔頭,我們物質不豐富,但對明天充滿信心。

我們老百姓哪管得了上麵“左”還是“右”。在你領導下,日子好過,就忘不了你,大家平等,就記住了你,幹部經常和我們打成一片,我們就認定你。這就叫人心所向。

柯慶施同誌真的在上海人的心中,高過陳丕顯等人。陳丕顯等人應該是清楚的。但不知出於是什麽原因,文革後的“阿丕”們老是拿柯老說事,醜他貶他。人家已經離世四十多年了,“阿丕”的兒子們又來加入大合唱。新近的那本“阿丕”兒子寫的一本書,居然將柯慶施同誌專門辟出上下兩節,計一萬字左右,來寫“柯慶施其人”。文革歲月和柯慶施同誌毫不相幹,老子也許出於嫉妒或者不滿,寫寫還有情可原,兒子難道柯慶施同誌也招你若你了?激起了你萬丈怒火,要如此筆伐,真是太狂了。老實說,就是父輩之間有天大的仇,作為小輩,最好不要參與。你搞得清楚當年的是是非非嗎?你就知道點皮毛而已,居然也敢談史論人。以和為貴吧。你看人家柯六六,近幾年在黨史雜誌上發表的回憶父親的文章從不議論黨內外的重大事件,從不去講別人的壞話,從不參與父輩們的曆史恩怨。

要講怨,柯六六才怨呢。父親在文革前就離去了,照例文革和他父親一點兒關係也沒有,但好事者偏不放過。說什麽“柯慶施要是活到文革結束,將是“五人幫”,“他早就是一個左將。”照此說法,如果劉少奇鄧小平在文革前離世,那文革就根本不會發生了。這話不太厚道,但推論下去就是這樣。柯六六飽嚐人間冷暖,她當然活的沒有陳丕顯兒子那麽瀟灑,但她一定擁有父親那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她已經不需要成天為自己的父親是不是給別人比下去而煩惱。這是最幸運的。

不過,陳丕顯兒子在書中透露的一點,倒是有趣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胡耀邦曾就要不要審查柯慶施同誌請示過鄧小平,“鄧小平說:現在顧不上這個問題,先審查康生、謝富治的問題,柯慶施的問題以後再解決。”以後似乎也沒解決過。大概鄧小平對柯慶施同誌不感興趣,或者曆史上柯慶施同誌沒有的罪過鄧小平,於是想通過整柯慶施同誌的人,吃了一記悶棍。但心裏總是恨得癢癢的,於是一有機會出來罵罵也舒服。這當然誰也阻止不了。但我要提醒的是,不能上陳公子們的當了,如果再要把清算文革再鬧下去,再去殃及文革前堅定地跟著毛主席的人,那共產黨就等著孤家寡人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