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攻心為上,攻城次之, 淮海戰役中我軍的心理戰

(2010-06-02 18:05:54) 下一個
1948年的11月6日,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統一指揮下,我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共同發起了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經過兩個多月鏖戰,至1949年1月10日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55.5萬人。其中,華東野戰軍殲敵1個“剿總”前線指揮部、4個兵團、18個軍共計44.3萬餘人(包括起義投誠4.4萬餘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勝利。
  
《孫子·謀攻篇》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為了奪取淮海戰役的勝利,華東野戰軍專門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從各方麵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各級政治部的敵軍工作部門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大顯身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深入細致調查敵情
  
早在1947年冬,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主任鍾期光和敵工(聯絡)部長吳憲就決定成立外線工作組,重點調查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徐州司令部(後改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所屬部隊的駐地、編製序列、兵力配備、武器裝備、部隊成分、主要高級軍官的狀況及其相互關係、各部隊的內部及外部矛盾以及電台密碼,等等。外線工作組對外公開名稱叫徐州辦事處,後因移至碭山縣北部,亦稱華野駐碭辦事處。
  
華野敵工部門采取各種手段,運用各種關係,深入、仔細地調查國民黨徐州“剿總”的各種情況,著重了解:(1)敵軍的實力,包括兵員質量、武器裝備、戰術特點、各級指揮能力、高級指揮官的指揮特點、部隊內部政治情況、各部隊之間的關係,(2)各部隊所負的戰略、戰役任務,被殲殘部的補充、重建情況及其戰鬥力,(3)敵方對我軍戰略戰術的研究及其製定的相應對策,(4)敵區政情、社情等。
  
打入“剿總”任少尉司書的中共地下黨員錢樹岩,每天經辦的大都是絕密軍情,如上報國防部的人馬統計、“剿總”下達的命令、各部隊往來的機要代電、敵軍的調動情況和行軍駐地等。打入國民黨聯勤總部駐徐州第十八補給區電台的地下黨員張夢達,負責報務工作,他對敵人武器裝備、物資供應、戰鬥減員等方麵的情報,了解甚多。敵工部還派人打入徐州火車站,調查每天過往的軍車,注意敵人兵力調動及部隊番號、人數、武器裝備、來去地點等情況。
  
華野敵工部將調查所得的敵情,及時上報有關領導,有的還向各部隊發出通報,供各部隊首長了解和掌握。如有一份敵情通報詳細介紹了敵軍主官的情況和特征,要求在俘虜中查找、識別,不使其漏網,“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介紹的敵高級軍官主要有:
  
杜聿明:徐州“剿總”副總司令,中將,黃埔軍校一期,陝西米脂縣人,約四十五六歲,中等身材,胖方圓臉,眼下有條弧線,上唇留日本胡須,下腮寬,單眼皮,眼角下垂,鼻稍扁略小。
  
邱清泉:第二兵團司令官,中將,黃埔軍校二期,浙江溫州人,約四十六七歲,方臉,凹眼,塌鼻,上唇因汽車撞傷有寸許長疤一條(正中),人稱“邱歪嘴”。
  
李彌:十三兵團司令官,中將,黃埔軍校四期,雲南騰衝人,約四十六歲,中等身材,胖子,皮膚粗糙,為人三教九流樣樣精通,口才很好。
  
陳冰:十三兵團副司令官,中將,四十多歲,山西長治人,保定軍校八期步科、陸軍大學特八期,身材細而高,信奉回教。
  
熊笑三:第五軍軍長、少將,字嘯山,四十二歲,湖南長沙人,黃埔軍校六期,高個子,瘦長臉,顴骨微高,眉粗而黑,很凶,愛女色,曾患花柳病。
  
郭吉謙:第五軍副軍長,四十五師師長,字益鄉,三十九歲,浙江蘭溪人,中央軍校八期、陸軍大學十五期,中等身材(一說高個子),不胖不瘦,長臉(一說圓胖臉),臉色白黃,畫眉眼,鼻子較高,有些向上翹,說話聲音響亮

高吉人:第七十軍軍長,中將,四十八歲,黃埔軍校四期,曾任第五軍副軍長,陝西靖邊人,與杜聿明有裙帶關係,屬陳誠係,中等身材,長圓臉,尖下巴,左頰比右頰稍大些,臉上有幾點白麻子,臉皮很鬆,臉色黑黃,眼圓,長得很凶,講話時常帶笑容,有酒窩兩個,額上有皺紋,常戴金絲邊眼鏡,個性暴躁,好喝酒跳舞。
  
鄧軍林:七十軍副軍長兼九十六師師長,少將,四十三歲,湖南衡陽人,中央軍校六期,稍矮,胖子,腰粗,屁股很大,走路兩手一晃一晃的,圓臉,下巴大而肥,黑紅臉,高鼻梁。
  
唐化南:七十軍一三九師師長,少將,四十七歲,湖南祁陽人,黃埔軍校三期、陸軍大學十期,身材矮小,臉色黑黃,走路時身體向前傾,講話時上下唇合不起來,老兵叫他“老媽媽”,部下有時稱他“好好先生”。
  
餘錦源:七十二軍軍長,中將,字匯淵,四十三歲,四川金堂人,黃埔軍校六期,好賭博、飲酒,善剃光頭,戴眼鏡,圓臉,眼旁皺紋很多,鼻子大,鼻梁平。
  
徐華:七十軍二三三師師長,少將,四川夾江人,四十二歲,小個子,有些瘦,瓜子臉,背略駝,走路時常埋著頭,個性強,急躁,易冒充書記、司書。
  
黃淑:十三兵團九軍軍長,中將,廣東五華人,四十三歲,黃埔軍校三期步兵科畢業。
  
李藎萱:六十四軍副軍長、九軍軍長,少將,湖南資興人,四十五歲,黃埔軍校五期,中等身材,兩眼一大一小,有些口吃,禿頂。
  
於兆龍:九十六軍軍長,中將,字瑞圖,山東濱縣人,四十六歲,中央軍校高教班、陸軍大學特別班畢業,早年參加直係(王丞斌部),繼入張宗昌部,再入西北軍方振武部。1946年陸大畢業時正值王耀武標榜“魯人治魯”之時,便邀他到濟南擔任重建的七十三師七十七旅旅長,後升任該師副師長。濰縣戰役後四十五師重建,任代師長。於兆龍出身雜牌軍,依靠王耀武起家,為人投機取巧,手腕靈活,擅長交際拉攏。因出身行伍,熟悉士兵心理,善用行伍幹部,作戰經驗豐富,指揮沉著勇猛,在西北軍任團長時有“艾虎”之稱。
  
以上情況雖不完全準確,但都是敵工部門冒著巨大風險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來的,為查明敵軍高官起到了一定作用。例如杜聿明被俘後,剃掉了日本式小胡須,身穿士兵棉大衣,謊稱是“十三兵團軍需官高文明”,以致騙過了不少人。在他坦白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後,為防有誤,華野第四縱隊司令員陶勇特派敵工部長蔣克定帶上杜聿明的照片,趕到前線核實。又如敵第九軍中將軍長黃淑,戰敗逃跑時摘下了肩章、領章,被俘後謊稱是中校,結果也被清查出來。
  
攻心為上,攻城次之
  
毛澤東有句名言:“我們的勝利不但是依靠我軍的作戰,而且依靠敵軍的瓦解。”
  
淮海戰役開始後,華東野戰軍政治部於11月7日致電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報告說:淮海戰役政治攻勢已有全盤部署,已組織一部分被俘國民黨高級軍官聯名寫了《告國民黨官兵書》,動員他們起義或投誠。關於利用華東廣播電台進行廣播一項,根據自願原則,現已組織被俘的國民黨高級軍官王耀武(第二綏靖區中將司令官)、霍守義(十二軍中將軍長)、陳金城(九十六軍中將軍長)、聶鬆溪(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官)、晏子風(整編第二師中將師長)、羅幸理(第二綏靖區少將參謀長)、尹錫和(聯勤總部第四兵站少將總監)、劉玉田(山東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李玉和(第七十三師上校副師長)、劉士玲(第十二軍副官主任)、李嘉桂(第四十五師中校防毒軍官)、馬興文(回族青年)等12人進行口語廣播,廣播詞亦已由本人擬好。
這些國民黨高官現身說法,以親身經曆講述人民解放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對動搖敵人軍心、瓦解其鬥誌,起了很好的作用。在準海戰役中被俘的國民黨七十四軍中將軍長邱維達,建國後當上了南京軍事學院教員和江蘇省第五屆政協常委。他曾到香港看望過老上司、曾任蔣介石侍衛長的俞濟時。俞濟時對邱維達說:淮海戰役時,蔣介石聽了王耀武在電台上的廣播講話後大發雷霆。蔣氣憤地說,王耀武是我的學生,我待他不薄。現在他在困難的時候反對我,還要下麵的人反對我,豈有此理!說畢,生氣地用手中的杯子砸壞了收音機。
  
在圍殲黃百韜兵團時,華野在各連隊成立了“攻心組”、“喊話組”,針對敵人大都是廣東籍和四川籍的特點,物色同鄉士兵用家鄉話開展火線政治攻勢。在新沂縣窯灣鎮圍殲敵六十三軍(粵軍)的戰鬥中,喊話聲漫山遍野,不絕於耳,頗有點像當年項羽被困垓下“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的情景,有的敵軍甚至吹起了歡迎號和集合號,自動集合並將武器放在地上,僅僅經過一夜戰鬥,該軍一萬餘人馬即告灰飛煙滅,為華野一縱等部所全殲。
  
淮海戰役第三階段,華野將杜聿明集團30餘萬大軍團團圍住。當時天氣寒冷,雨雪紛飛,敵空中接濟斷絕。包圍圈內,凍死、餓死的敵人暴屍荒野。12月17日,華野政治部專門下發了《關於開展政治攻勢、爭取大量瓦解敵人的指示》,陳毅、粟裕、譚震林兩次聯名致函杜聿明,勸他放下武器。華野敵工部編寫了喊話材料,並指導各縱隊開展了連續不斷的、上下結合的火線政治攻勢。特別是毛澤東親自為中野、華野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使前線政治攻勢達到了新高潮。
  
“攻心為上,攻城次之”,這是《孫子兵法》早就指出過的作戰方略。淮海戰役中,華野發動的強大政治攻勢取得了顯著成效,加速了敵人瓦解的過程,自動前來投降者絡繹不絕,如陶勇率領的第四縱隊10天內就接收敵14批共150餘人投誠。從12月16日至24日,各縱隊接收的自動投降者達到2516人,並攜來炮13門、輕重機槍42挺、各種槍支600餘支。
  
邱清泉以頑固著稱,是反共死硬分子。但他對華野的政治攻勢卻極度恐慌,下令將他最信得過的所謂“敢死隊”替換下第一線士兵,不料很快就有20多名“敢死隊”成員向我軍投誠。還有的部隊組織了“火線樂隊”,在朔風怒號的黑夜對敵人演奏《孟薑女》、《白毛女》等歌曲,然後喊話勸降,三天內就爭取到193名敵軍官兵冒死越過敵封鎖線投向我軍。
  
某部還在晚上向敵人“上夜課”,利用夜深人靜之際,用廣播喇叭對敵軍官兵講形勢,指前途,宣傳政策。敵二○○師五九九團七連士兵張壽德,聽了兩個晚上的喊話,第三天晚上就打死班長攜武器跑到我方陣地。
  
據戰後不完全統計,華野在淮海戰役中通過火線政治攻勢而爭取到的敵軍多達1萬人。
  
內部策反陣前勸降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是圍殲國民黨第七兵團。當黃百韜的兵團部被華野大軍包圍在碾莊以後,激戰至11月17日,敵四十四軍已大部被殲。中午時分,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由新四軍第五師秘密打入敵營、時任該軍一五○師四四九團上校團長的肖德宣,乘機將師長趙璧光、四四八團團長何亞顏“請”到四四九團指揮所。事前,肖德宣已對全團的連以上軍官講清了麵臨的形勢,做好了策反工作,並將搜索連連長和特務排排長布置在團指揮所入口處加強警戒。趙璧光和何亞顏來到後,實際上已被肖德宣所“軟禁”。
  
戰場上炮火激烈,團指揮所內氣氛緊張。肖德宣簡短講了麵臨的不利處境後,單刀直入地問道:“師座、何團長,是打,是堅守,是投降,還是逃到兵團陣地上去?”
趙璧光心知大勢已去,低頭不語。何亞顏臉色灰暗,兩眼直盯著趙璧光,希望他率先表態,自己好“順竿爬”,以免承擔責任。
  
沉默了約十分鍾,站在一旁的二營營長餘孟剛大聲說:“要打,請師座、何團長去打!我們是不打了,孤兒寡母的哭起來可憐!”
  
趙璧光環顧四周,都是肖德宣的親信,隻得無奈地說:“現在就隻有你們團是完整的。肖團長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幹好了。”
  
肖德宣立即抓住話題:“師座,我認為剛才餘孟剛營長的話很有遠見。不過這麽大的事,還是請師座和何團長決定。”
  
趙璧光長歎一聲,說:“不打,就投降吧!不過,這怎麽對得起軍長啊!”
  
肖德宣勸道:“師座,古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軍長他們也打不下去了,大家都跑不掉的。”
  
於是,肖德宣當場寫了一張紙條:“國民黨第四十四軍一五○師師長趙璧光決定戰場起義,請即派隊前來占領陣地。”當即派餘孟剛和四連連長一起送給解放軍。
  
為了防止趙璧光與何亞顏變卦,肖德宣沒讓趙、何兩人離開團指揮所。這時,敵一五○師直屬隊隻剩下200餘人,何亞顏也隻是個光杆團長。肖德宣下令四四九團集合,清點人數後尚有2560餘人。很快,對麵陣地上的華野第六縱隊派人前來接受該部投降。華野又乘勢向敵發起猛攻,全殲四十四軍殘部,活捉軍長王澤浚。黃百韜兵團的門戶一下洞開,碾莊核心陣地完全暴露在我軍的攻擊矛頭之下,五天後被華野一舉攻克。
  
當華野正在圍殲黃百韜兵團之際,敵一○七軍二六○、二六一兩個師在軍長孫良誠率領下從睢寧向徐州撤逃。華野首長立即命令蘇北兵團兼程前進追殲該軍,並側擊由徐州東援黃百韜的邱清泉和李彌兵團。
  
11月12日,蘇北兵團第二縱隊在邢圩追上了一○七軍,並將其團團圍住。
  
在此之前,華中工委書記、後又兼任蘇北兵團政委的陳丕顯,一直親自領導華中工委所屬的“第六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周鎬對孫良誠部進行的秘密策反。11月11日,陳丕顯電示周鎬:“盼孫(良誠)於此時起義。”周鎬立即馬不停蹄於13日下午趕到邢圩。這時,我軍盤馬彎弓,即將對孫部發起進攻。但為了盡量減少傷亡,周鎬冒險進入敵營麵見孫良誠,向他講明形勢,陳明利害,並說服孫良誠隨自己到華野第二縱隊商談有關事宜。
  
敵一○七軍副軍長兼二六○師師長王清瀚,又名王鏡波、王慶漢,早在1944年駐防蘇北時,即與新四軍有聯係,1948年又被吸收為中共特別黨員。他根據周鎬的布置,利用開會名義將軍部和該師的師、團軍官巧妙地予以軟禁,使孫良誠陷於徹底孤立。孫良誠隨周鎬進入我軍陣地後,經我二縱五師政委方中鐸反複做工作,最後不得不簽署了無條件投誠書。14日上午,方中鐸和周鎬前往邢圩接收敵一○七軍5800餘人投誠。
  
中央接到報告後,於11月26日電示華東局:對孫良誠方針,因其是在被包圍未經戰鬥自願放下武器的,和別的俘虜有區別,對孫及其幹部待遇應好些……要孫良誠幫助進行劉汝明、劉汝珍、曹福林及劉部各師長的策反工作。一○七軍中有些工作對象者,均應加以訓練派去……可惜的是周鎬、王清瀚陪同孫良誠秘密進入蚌埠劉汝明部後,周、王兩人被劉汝明、孫良誠所出賣,押解到南京後慘遭殺害。
  
11月30日,敵第六兵團李延年部所屬第三十九軍直屬輜重團和獨立團從蚌埠北上,企圖解黃維兵團之圍。華野六縱對其進行痛擊後,將其包圍在固鎮附近的南嶽廟一帶。趁敵人混亂之際,我方派出的內線工作人員遲遇(當時公開身份是獨立團政工幹事)抓住時機,對團長鄧希文、團副郭守侃等說明突圍已經無望,應另尋出路。經過他一番勸導,團長鄧希文和校級以上軍官都同意放下武器。當晚6時,獨立團和輜重團集體向華野六縱投降。
淮海戰役最後階段,華野大軍於1949年1月6日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敵七十二軍(川軍)軍部和三十四師的兩個團,被我軍包圍於胡莊地區。9日,敵三十四師師長陳漁浦向副軍長譚心提出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降。軍長餘錦源也想起陳毅、粟裕給他信中所說的話:“貴軍如欲為蔣介石獨夫作無謂之犧牲,不僅將遺萬世之羞,抑且有負父老鄉親之望。”他不得不表示默許。譚心隨即召集一六二師師長陳元良、二三三師師長徐華等人商量後,即派出二三三師參謀長餘勳閎,以七十二軍參謀長名義,來到華野十縱前線指揮所進行洽淡。
  
餘勳閎在談判中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不公開宣布該軍是向我方投誠,而要公布其為我軍所殲滅,這樣有利於該軍在國統區的家屬不受到國民黨特務的迫害;二是對願意回家的軍官要保證其有回家的自由。我八十七團政委宮愚公和雷副團長同意第一條,而對第二條則堅持在協議上寫明:“有個別校級以上軍官願回家者,可尊重其意見,予以方便。”敵方還提出:雙方假打1小時,以便該軍應付上司。但我軍隻同意假打20分鍾。
  
最後,雙方簽署了火線談判協議,敵七十二軍14000餘人集體向我軍投降。餘錦源、譚心、陳漁浦、徐華等敵方將領受到了優待。學習20多天後,餘錦源等20多名中高級軍官於2月6日被禮送出解放區,與家人團聚,這充分體現了人民解放軍信守諾言、寬大為懷的風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