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的文化戰略?='中產階級商業主義”文化ZT

(2012-02-07 06:36:41) 下一個

〖中國時評〗中國的文化戰略將帶給世界什麽文化?
文章來源:http://www.gcpnews.com/viewer.php?aid=74739&cid=1063&pid=1
作者筆名:文揚
時間:2011-11-09 16:58 
媒體:環球華報


作為一個密切關注中國發展的海外媒體人,近來尤其關心中國在提出“文化強國”戰略之後的一舉一動。

最新的一個消息是,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和國家行政學院共同主辦了一個全國“省部級領導幹部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建設專題研討班”。

報道說,這是十七屆六中全會結束後第一個就文化改革發展問題舉辦的高層次研討班。

6天時間的密集研討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外人難以知曉。僅從公開的報道上看,大致上形成了以下一些意見:

1、 十七屆六中全會聚焦文化議題,其意義堪比當年延安文藝座談會。

2、 聚焦文化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標誌。

3、 中國正處於文化體製改革的關鍵時刻,需要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做出回答。

4、 推進文化體製改革,是為了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也為了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增強了國家文化軟實力。

5、 從經濟角度看,中國目前的文化領域是一個總供給不能滿足總需求的領域。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非常低(2.75%),中國尚缺少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文化進出口貿易存在嚴重逆差。與中國的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擁有的文化資源不相稱。

6、 文化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迫切需要進一步從戰略上研究部署。

如果以上歸納不謬,這幾條大致可以視為中國“文化強國”戰略的邏輯起點。新一輪發展,就從這裏出發了。

一般來說,像發展戰略這樣的東西,可以類比為“製度變遷”,明顯具有“路徑依賴”的性質。無論是製定者、執行者,還是接受者、追隨者,都不大可能擺脫過去和當前的“路徑”,都受文化、政治等重要的積累過程的影響,不會橫空出世般地憑空生成新的一套。

〖中國時評〗中國的文化戰略將帶給世界什麽文化?

文揚  2011-11-09 16:58  環球華報
既然是中國共產黨來主導,可利用的曆史積累和思想資源,也就離不開“當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有些東西雖然是自己“路徑”中的東西,但不能繼續利用,連提都不能再提,例如當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而另有更多的東西雖然想用,卻不在自己的“路徑”之內,如15世紀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或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化繁榮,再例如美國二戰戰後的文化創新。

這種約束是如此顯而易見。不難想象,中共中央的全會也好,省部級領導幹部的研討班也好,都不太可能直接借助亞裏士多德、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歌德、巴爾紮克、馬克吐溫、海明威等人的文化遺產,以獲得文化戰略所需的思想資源。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黨性質,將當前的文化戰略直接與古代中華的文化繁榮聯係起來,幹脆打出“再造大漢”或“夢回唐朝”的旗幟,也很是名不正言不順。

就這樣,屈指數下來,中國帝製時代的文化,西方啟蒙時代的文化,近代帝國主義的文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統統都不在中國文化戰略所可以依賴的“路徑”之內,於是,隻能將當年那個對內是“反封建主義”、“反資產階級”,對外是“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無產階級文藝”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作為基本的依托了。

那麽,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和結果,也大致上可以預測了。

可能是君臨天下、統攝萬民的早期帝國主義文化嗎?不可能。

可能是無孔不入、異化萬物的晚期資本主義文化嗎?也不可能。

或者保持革命本色,仍然是打倒一切、暴力至上、造反有理、改天換地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化?同樣不可能。

當代中國最大的特點,是在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完成建國之後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取得了巨大成功。經濟的發展成就,成為了革命成果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新的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即使是考慮文化問題,也會通過“文化總供給不能滿足總需求”、“文化產業增加值偏低”、“文化進出口貿易存在逆差”等這一類的“經濟文化學”來建立認識。

那麽或許,未來的中國文化就是一種“中國特色的中產階級商業主義文化”?

剛剛結束的省部級領導幹部研討會認為,中國正處於文化體製改革的關鍵時刻,需要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做出回答。

不知道關於“中國的文化戰略將帶給世界什麽文化?”這個問題,算不算是其中一個關鍵問題。
 文章來源:http://www.gcpnews.com/viewer.php?aid=74739&cid=1063&pid=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