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晨不吐痰 午不泄精 晚不出汗”有道理嗎?(圖)

(2021-12-22 09:50:49) 下一個

睡覺

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謂民俗文化就是老祖宗通過自己的勞動和智慧積累,總結出的生活經驗。隨著時代發展,逐漸發展為俗語,多數俗語都能朗朗上口,貼近人們的生活,也反映了古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蘊涵深刻的文化內涵。
中國有大量的俗語文化,其中有一句養生俗語這樣說:“晨不吐痰,午不泄精,晚不流汗”,如果我們隻看字麵上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不過,其中蘊涵了什麽道理呢?老祖宗的想法如何?

晨不吐痰
早晨不吐口水,意思是早晨起床以後,最好不要立刻吐口水。

因為老祖宗認為,夜晚是我們體內陽氣聚集的時候,等到早晨起床之後,體內就會積聚大量陽氣,此時自然會感到精力旺盛,腎氣充足。如果早晨起床後立即吐口水,不利於體內陽氣的積聚。

口水就是唾液,古人認為:唾液具有殺菌、消炎的功效,不能隨便吐出來。特別是早晨起床後,吐口水對維持腎氣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通常都會大家建議直接咽下,有助於養腎。

不過,許多人可能很難理解古人這一說法,但根據研究指出,唾液中的成分大部分是水,其中含少量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唾液也能幫助食物的消化,大家早上起床後,不妨試試不要將口水吐出來。

午不泄精
午後不泄精水,按照字麵意思來說,正午是陽氣旺盛之際,應當給身體儲備陽氣,不宜消耗。

因此,老祖宗認為中午正午時人們剛吃過飯,體內血液會加速運轉,為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量血液就會進入消化係統。如果此時候有性生活,可能會使身體受到傷害,影響腸胃消化和吸收能力,恐怕還會使大腦出現缺血、缺氧的情況,午後就容易感到疲勞,也不利工作和學習。

古代社會科技和經濟水平不甚發達,人們對血液循環的正常途徑還不熟悉,所以才會有“午不泄精水”的說法,盡管聽上去感覺不怎麽有道理,但仔細想想,還是有一些科學依據的。


晚不出汗
睡覺, 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各器官都能得到修複,才能繼續正常工作。

晚上不流汗的說法大家比較好理解,古人講究順應自然定律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入夜以後,體內腎氣慢慢被隱藏起來,到晚上應該要臥床休息了,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各器官都能得到修複,才能繼續正常工作。

夜間睡覺的時候要注意控製溫度,不要流太多汗,否則容易導致腎氣隨著汗液一起排出,不利腎陽的積聚。如果夜間經常流汗,會使身體素質變得越來越差,提高一些疾病的發病機率。

在天氣較冷的時候,夜間過多的汗液會進入體內,就會引起一係列疾病,不利身體健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