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七個心理學原因,告訴你為什麽你總是想太多(組圖)

(2021-08-18 09:52:01) 下一個

感到焦慮、沮喪和壓迫感?可能是因為你想太多……

在麵對某些事情時,我們總是很難真正地將其放下。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總是容易想太多,但這隻會進一步造成焦慮、沮喪和壓迫感。這篇文章,原標題是7 Psychological Reasons You Overthink Everything,作者Nick Wignall在文章中從心理學角度剖析了過度思考的7大主要原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要回答什麽是讓人感到焦慮、沮喪和壓力的原因的話,恐怕最普遍的原因還是莫過於過度思考。

無論是對未來的憂慮、對過去的反思,抑或是對他人的苛刻批判,我們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實際上都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對此也都需謹慎對待。

但在你開始嚐試停止過度思考之前,你應該先了解為什麽自己總是會過度思考。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心理學家,我也接觸和認識到了許多習慣於過度思考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總結了造成過度思考的七大主要原因。

1. 童年經曆
大多數患有嚴重過度思考問題的人,實際上在早年間就養成了這種習慣,更常見的是在兒童時期。他們之所以會養成這個習慣,是因為在他們的童年時期,過度思考是他們麵對可怕困難經曆的唯一辦法。

比如說,如果自己的父母嗜酒如命,他們可能會過度地擔心父親醉酒回家後會發生什麽。這種習慣可能會發揮一個用處,讓你去尋找安全,或者遠離傷害。

但事實上,過度思考的“起因”往往與“持因”存在較大的區別。

雖然了解自己之前過度思考的原因很重要,但如果你想徹底地停止過度思考,你就必須找出當下讓你過度思考的持因。

我想,各事各物都能成癮。我們都處在痛苦的深淵,我們都在尋找出路。

——美國小說家、詩人謝爾曼·亞力克西(Sherman Alexie)

2. 控製的錯覺
相較於其他讓人痛苦的情緒,我們在麵對無助的時候似乎會更加痛苦。我們都痛恨無助的感覺!

當涉及自己親近的人,比如愛人、孩子以及父母等等時,這種無助的感覺尤為明顯。當愛人或者自己在乎的人遭受痛苦時,我們當然想伸出援手。

但遺憾的是,我們實際上能幫助他人的能力遠比我們所想象的能力要弱得多。但比起直接麵對無助,大多數人卻選擇活在否認無助之中。

盡管他們無法提供實際的幫助,但他們會過度地考慮、擔憂以及沉思。原因在於,想太多雖然並不總是能解決問題,但它幾乎總是會讓人感覺很有用。

我們之所以會過度思考,是因為它能營造出一種控製的錯覺,讓我們遠離無助感。

但遺憾的是,從長期來看這並不值得。

時刻憂心忡忡會導致慢性焦慮,總是不停地沉思會導致低自尊,總是覺得自己無法控製自己的思緒還會帶來各種壓力和壓迫感。

而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我們對在麵對無助時的不寬容。換言之,如果你想要停止過度思考,你就需要適應自己無法控製的方麵。

逃避自我的感受,所以夢魘。絕對否定便會招致瘋狂,嚐試接受才能開始掌控。
——美國作家梅根·錢斯(Megan Chance)

3. 確定的錯覺
與“控製的錯覺”相似的是,確定的錯覺基於的事實是:我們無法承受的另一件事就是一種不確定性。

通常,我們更傾向於在事項推進方麵感受和表露自信,特別是在事情發展有困難的局麵下。

事實上,我們常常急於避免各種不確定的感覺,以至於我們會訴諸於直接否認,假裝事情發展比實際情況更加可控、可預測。

對不確定性的否認,其表現形式之一就是過度思考。

讓自己停留在解決問題的模式中,讓我們覺得隻要自己思考時間夠久、用全力思考,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大多數時候,現實的本質完全就是不確定的。關鍵在於要意識到,從長遠來看,直接麵對不確定性才是駕馭它的最佳方式。

隻有當你勇敢地直麵不確定性時,你才能將其對你生活的負麵影響降到最低。

要學會哪些問題是無法回答的,而不是想方設法回答所有問題。這種技能在感受到壓迫和黑暗之時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文學作家厄修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

4. 完美主義
對於完美主義,大多數人都不明白的是,完美主義並不是做到完美,而是感覺完美。

與完美主義鬥爭的人,很難從事情中走出來,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是完美的。

事實上,沒有人認為他們需要完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們在某些事情方麵對感覺自己不完美的容忍度卻非常低。

這會直接導致這些所謂完美主義者的過度思考,從而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沒有時間去感覺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你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自己需要做更多的事情,這即意味著你需要思考的方麵也會更多。換言之,你不得不去感受自身不足和不完美的時間也就更少了。

如果你與完美主義作鬥爭,你的過度思考問題很可能會變成一個情緒容忍問題。

讓自己練習去容忍不完美的感覺,這樣無論你的感受如何,你都能按原計劃繼續走下去。

5. 隱形好處
有些人陷入過度思考的習慣,是因為過度思考能帶來次要或隱形的好處。例如:

有些人喜歡過度思考,是因為這會博得其他人的同情與憐憫,這讓他們感覺很好。

過度思考也可以成為拖延或逃避決定的借口:如果你告訴自己不能做某個決定,因為或許你自己還沒有想清楚,那麽你就永遠不會因為做出錯誤決定而受到責備。

如果你一直過度思考,那可能是因為你從中獲得了什麽。

因此,結束過度思考循環的一個方法就是,搞清楚自己的過度思考有哪些隱形的好處,然後提出一些不容易產生壓力的策略來獲取同樣的結果。

例如,如果你傾向於過度思考的原因,是它能讓你得到來自配偶的關注與同情,也許你可以多努力在彼此關係中表現出更加情感脆弱的一方麵,或者直白地跟對方溝通你的需求。

總之,習慣的存在必然是有原因的。當你明白這個原因是什麽時,才能開始真正地做出改變。

隻要你相信自己,你就會懂得如何生活。
——歌德

6. 過度概化
過度概化,指的是由於大量的思考在你生活中的某個領域(比如學習或工作中)有幫助,你就會假設它在生活中的其他領域(例如與伴侶產生的衝突)也會起作用。

思考是一種工具。然而,許多人都擅長思考,並且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麵都得到了回報,以至於他們很難在生活的其他方麵放下這一工具,而在這些方麵,思考對他們的幫助並不大。

這就好比那句老話說的,“對錘子來說,一切都像釘子。”

對於擅長思考的人來說,一切都開始像一個需要通過大量思考來解決的問題。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傾向於過度思考,那就有必要羅列出生活中不同領域的清單,誠實地質問自己,更加係統化的分析思考是否是解決這些清單問題的最有效方式。

我總是在想,為什麽整個世界都那麽容易概化。概化很少是真實的通常都是完全不準確的。
——英國女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裏斯蒂(Agatha Christie)

7. 對衝突的恐懼
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特別喜歡衝突。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我們傾向於盡可能地避免衝突。

但遺憾的是,這也意味著,我們在應對和處理衝突方麵沒有得到較多的實踐與經驗。這就會讓我們在未來麵對和處理衝突時對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從而進一步讓我們更加避免衝突。

明白這個循環是怎麽回事了嗎?

就像任何恐懼症一樣,如果你總是避免衝突,你就會假設衝突總是危險的。

僅僅因為一些蜘蛛是有毒的,並不能說明所有蜘蛛都值得警惕。但你越是警惕蜘蛛,你就越會覺得蜘蛛是有毒的。

對於衝突而言,也是如此。我們越是非理性地回避衝突,我們就越會害怕它。

如果所有的衝突都讓人覺得危險,那你每天都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嚐試去找出如何避免哪怕是極小衝突的方法。而一旦你成功地避免了衝突,你也需要通過大量的心理活動來找出其中的緣由。

對衝突的過度恐懼,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思考。

有些衝突是你希望絕對避免的。但如果你給自己一個機會去麵對和處理衝突,大多數時候你都能夠很好地處理衝突,並且壓力也能控製到最低。

如果你堅持避免外部衝突,那你就要準備好麵對大量的內部衝突。

沒有人比從不麵對逆境的人更不快樂了。因為他不被允許證明自己。
——古羅馬政治家、斯多葛派哲學家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