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上海的咖啡往事……你的青春記憶藏在哪?(組圖)

(2021-04-11 10:46:42) 下一個

若問咖啡在中國哪座城市最流行 上海絕對很有發言權  上海的咖啡文化之所以繁榮 與和“咖啡之都”巴黎相似的氣候有關 更與海派文化長期熏陶下 上海人對新事物的高接受度密不可分  如今,上海咖啡館數量躍居全球第一 喝咖啡早已不再是趕時髦的象征 甚至也不止是口舌享受 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圖片

上海的咖啡往事     

曾經的“咳嗽藥水”。   咖啡是一種舶來品,1853年英國人萊維林將它帶入上海的時候,在花園弄(今南京東路)的老德記藥店出售,當時上海人稱咖啡為“咳嗽藥水”。老德記藥店是個很神奇的地方  雖叫藥店,但也經營糕點洋食。   

第一家:“虹口咖啡館”。   1866年,上海第一家咖啡館“虹口咖啡館”開業,主要對航海人員開放。那裏不僅供應咖啡,還出售各式啤酒。   標誌時刻:上海牌咖啡誕生   1958年,是上海咖啡文化的一個標誌性時刻。那一年,上海誕生了一個名牌產品——上海牌咖啡。 

   圖片

這是一種227克一聽的罐裝咖啡,褐色的罐體閃著鋥亮的光芒,磨成粉的咖啡被真空封罐,用薄薄的錫紙密封著,保存得相當好。解開錫紙,咖啡香味撲麵而來,是老上海人再熟悉不過的味道。為了顯示腔調,很多人即便喝完了也要把鐵罐放在家中玻璃櫃的顯眼位置。   

這罐咖啡在此後的二十年間,占據了中國咖啡市場的絕大部分江山,也讓上海的咖啡文化名揚全國。上海灘但凡有賣咖啡的,全是出自上海咖啡廠。上咖廠甚至一度包攬了全國咖啡館、賓館的咖啡,成為了“國民記憶”。

      圖片

上海咖啡廠的“咖啡茶”獨樹一幟 。   

就算在三年困難時期,上海也不曾少了咖啡。那幾年,大部分人都喝不起咖啡,上咖廠便發明了低成本的“咖啡茶”取而代之。    所謂的“咖啡茶”,就是將下腳料的咖啡豆研磨成細粉,在模子裏鋪上一層層的糖粉和咖啡粉,壓實烘幹後切成小塊包裝。喝的時候像速溶咖啡一樣直接放一塊進滾水裏,雖然口感不怎樣,但總比白開水有味道。

      圖片

“每杯一塊開水衝服”       

在沒有各種咖啡器具的年代,上海人曉得用最原始的方法煮咖啡—— 鋼盅鍋子燒咖啡  

用紗布包著咖啡粉,放在鋼盅鍋子裏用開水煮。更地道些,還會再用濾紙過濾一遍煮好的咖啡,喝起來口感更純粹。   

一些人偏愛往咖啡裏加煉乳,有點類似越南咖啡。還有加上一勺摜奶油的,就是紅寶石賣的那種。甚至也有人用麥乳精“調一調”,再配兩塊鹹蘇打餅幹。       

圖片

雀巢來了   

上海牌咖啡的競爭對手,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來到的,那就是雀巢咖啡。雀巢主打速溶咖啡,從技術水準來說,對現煮的上海咖啡有代差優勢,再加上新穎時尚的咖啡伴侶,以及無所不在的全方位營銷,上海的咖啡文化很快進入了“滴滴香濃,意猶未盡”時代。雖然多年以後大家發現,速溶咖啡及其伴侶,其實遠不是上品。     

上島咖啡引入。   

“上島”由日本人引到中國台灣,起名字帶有濃重的日本本土色彩。2001年8月,上島把總部遷往上海,成立上海上島咖啡有限公司。標誌著咖啡館在上海的二次複興。    星巴克風行    世紀之交,星巴克來到了上海。星巴克是1971年誕生的,按照時間推算,那應該是雀巢速溶咖啡在歐美的鼎盛時期。正是在一片繁榮下,速溶咖啡的缺點也為更多人了解,現磨現煮咖啡就更加令人向往。星巴克創始人應該是很好地把握了這種情緒轉變,以現製咖啡為特色,加上“氣氛組”之類美國營銷文化輔助,很快就風靡全球。從商業角度來說,星巴克是非常成功的。

   圖片

時光到了2021年,根據美團發布的《上海咖啡消費地圖》,上海已有6545家咖啡館,遠遠領先於全國其他城市。  不僅如此,根據“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的報道,上海咖啡館的數量在全球也是排名第一,甚至是紐約的3倍之多。各式各樣的特色咖啡館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散落在大街小巷、商場樓宇……     

上海人的咖啡情結。         

上海人對咖啡是有情結的——當年,中央商場附近的“沙市小壺咖啡”通宵營業,沙市街裏,多家飲食店都有供應,1毛錢一杯。         

沙市東麵有德大西菜社,旁邊有“東海”,上海跳水池附近有“凱司令”,大光明電影院附近有“喜來臨”,南京西路黃陂北路拐角有“海燕”,更西向的南京西路銅仁路口有“上海咖啡館”。   

往南,淮海中路陝西路交界有“天鵝閣”,淮海中路嵩山路附近有“淮海西菜社”,還有八仙橋春光布店旁邊的“金中飲食店”,以它香濃醇厚的“小壺咖啡”飲譽“上隻角”,並且像“鹹亨酒店”一樣,“長衫”“短靠”者都可以來喝。       

許多成名已久的老字號西餐廳,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有的以全新的麵貌出現在大家麵前,成為許多阿姨爺叔的“心頭好”。它們當年為何如此受追捧?其中的故事很多、很多……滬上的百年風雨和老上海的情懷,都融入這一杯醇厚的滋味中~     

圖片

東海咖啡館   阿姨爺叔的青春回憶       

南京路上的東海咖啡館,藏著阿姨爺叔們的青春回憶,多少老上海人的第一杯咖啡,就是在那裏喝到的;當年談戀愛吃西餐,也是在這裏。   

東海的前身是蘇籍猶太人在1934年開設的馬爾斯(Mars)咖啡館,專營俄國大菜、羅宋湯等。1954年,猶太老板回國後,咖啡館改東海飯店,1988年改稱東海咖啡館,經營咖啡、西點,兼營西菜。東海咖啡館選用海南島、雲南咖啡豆,現磨現煮、香氣四溢,新老顧客近悅遠來。1998年,東海與德大西菜社合並轉製為德大西餐有限公司。   

東海咖啡館以工薪階層為服務對象,1980年前後的菜單價格:清咖1角8分,奶咖2角3分,頂配的冰激淩咖啡也隻要5角1分;紅燴牛肉1元1角,炸豬排1元8角,濃湯2角7分,餐包6分。即使到了2007年,這裏的咖啡也隻賣10元一杯,很多老上海天天報到。

      圖片

2007年,“東海“暫停營業。去年5月,這家闊別了12年的老店,在外灘源回歸了!不變的是縈繞老上海心頭的小壺煮咖啡和地道的西餐。

    圖片

 德大西菜社   誰說咖啡不能配大餅油條?       

上海人了解西餐大多始於德大,但隻有早起的老克勒才知道,德大的清晨,適合來“吃一吃”咖啡。 

     圖片

厚重的旋轉木門分割出兩個世界——門外是熙熙攘攘的南京西路,門內是經年未變的咖啡醇香。

   圖片 德大的咖啡是現煮的,老克勒們稱其為“小壺咖啡”,小壺二字用滬語念來格外有味道。    在德大喝咖啡並沒有什麽講究,不加糖不加奶或者加奶不加糖,全憑個人喜好,甚至還有帶著大餅油條來就著咖啡吃早餐的。     

圖片凱司令   老上海喜歡的“咖啡伴侶” 

凱司令是最著名的老上海咖啡廳之一。上世紀30年代,凱司令開在赫德路(今常德路),女作家張愛玲的公寓樓底層,經營德國菜和蛋糕,是張愛玲很喜歡的一家西餐廳。   

創辦之初,凱司令的立頓檸檬下午茶已十分有名。半年後,創辦者特地聘請到了當時的西點名師淩慶祥來製做西點,凱司令的蛋糕以糕胚鬆軟、肥糯細膩、甜度適中、花紋精致而在滬上西餐界異軍突起,吸引了各界人士爭相購買,獲得“吃蛋糕到凱司令”的美譽。   

如今的凱司令仍保留著老上海的味道,栗子蛋糕等西點成為很多人推崇的經典,是幾代上海人童年的難忘記憶。   

        圖片

咖啡時光   歲月香氣中溜走    有些咖啡館對阿姨爺叔們來說,那就是青春,許多人鍾愛去同一家店,一坐就是幾十年,從青絲坐到了白發。一杯咖啡一塊蛋糕,爺叔們看看報紙聊聊房價,阿姨們閑話家常交流經驗,時光就這麽在咖啡香氣中慢慢溜走,留下了歲月靜好……      小知識    在上海,愛喝咖啡的阿姨爺叔們越來越多,但咖啡品種繁多,不同口味的咖啡喝起來也有各自的“小講究”。

圖片

圖片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