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在什麽時候,你明顯感受到了上海的老齡化?
非上班高峰期乘坐公交發現車上都是大爺大媽的時候?下班回家路上看到,永遠陣勢恢弘的廣場舞大軍的時候?還是周末商場逛街,同樣還是隨處可見的銀發老人的時候?
的確,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也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實際上從1979年開始,它已經顯現出老齡化的趨勢,現在滬籍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518萬,占上海戶籍總人口的35.2%。
數據不會騙人,上海必須麵對這個事實。
(來源:身份規劃局)
這些年,關於上海老齡化的論調不絕於耳:上海會不會成為世界第一老的城市,上海老齡化隻會惡化不會好轉,上海對年輕人關上大門...
今天,我們不討論這座城市未來將麵臨多嚴重的人口結構失衡問題,而是跟隨一個上海居委會大媽的視角,走進上海最普通的那些老小區。
透過居委會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看看上海是如何坦然麵對老齡化這個事實,通過各種精細溫暖的人性化方式,去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問題。
寶林八村,是上海寶山區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破小。
很多居住於此的人,已經伴隨著這個小區,走過了22年歲月,小區開發商為國企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在這裏居住的有本地人家庭,外地年輕人,更是不乏退休老幹部,空巢獨居老年人。
而李姐是一位已經在八村居委會工作了近10個年頭的工作人員。對於小區裏一共有多少戶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李姐一個個都能念著名字,娓娓道來。
用她的話說:“你不知道啊,我們這裏都是成片的老小區啦,你想想看寶林一到九村,周邊還有寶鋼一村到十村,寶山一村到八村,成片加起來得有二十多個老小區。”
“現在的年輕人,都去買新房子租新房子啦,我們這樣的街道和小區裏,才是能夠體現上海最老齡化的地方。”
確實,正如上海任何一個老破小一樣,在上班時間內,走在小區裏幾乎看到的都是銀發老人。
“就拿我負責的60戶人家來說,上一次人口普查就發現,老齡化還是蠻嚴重的,空巢老人就有好幾個。”
為了更好的服務社區裏的老年人,寶林八村的居委會想盡了辦法,也做了很多的嚐試。
但是老年人的很多服務工作並不能夠完全實現標準化,這中間遇到的種種困難,作為居委會的一員,李姐這樣說:
“我們每天中午都會給社區裏的獨居空巢老人提供助餐服務,餐標10元一份,其中國家補助2元。”
“讓那些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在沒有子女的照顧下,也可以按時吃飯,保持營養均衡。”
李姐說著便把我領到了居委會,給我展示寶山街道聯合第三方給老年人提供的飯菜,看起來還是十分可口的。
10元一份,一天20元,每個月交600元錢,就可以讓這裏的老年人的晚年享受更安逸的生活。
社區裏難免有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甚至家門都出不了,這樣的情況怎麽辦呢?
李姐說:“這樣情況的老人其實我負責的就有兩戶,會有專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
“我們小區還相對簡單了,更高級一點的,附近小區還會提供一個固定的就餐點,讓老年人直接在助餐點吃飯,寶山街道的老小區裏這樣的助餐點有大概40個左右。”
我後來查了查果真如此,為了解決老人用餐問題,上海市寶山區已經開設了整整36個助餐服務點。
包括我們之前和大家聊,為什麽越來越多的老破小建起了社區食堂,都是上海精細化養老服務的措施之一。
這是上海中山公園附近的華陽社區食堂,可以看到裏麵中午就餐的都是附近的老人,因為這裏是半開放半公益式的食堂,老年人攜帶老人卡可以享受75折。
在華陽社區食堂裏,選擇性就更豐富一些了,這樣一份飯菜不打折,也僅需20元左右,社區食堂供餐更為多樣化,讓老人更靈活地選擇性用餐。
上海的社區老年食堂,廚師說每天的菜譜是不一樣的,問為什麽,他說否則老年人會擔心是不是有昨天的菜熱一下又拿上來了。
用餐隻是日常,在獨居老人的生活裏,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問題,更需要引起重視。
李姐特別為我展示了,最近寶林八村為了照顧老年人居家的安全情況裝上的追蹤神器。
這是一個叫做“網上日托”的係統,專為社區老人提供智能化安全監控服務,通過AI算法挖掘,掌握老年人的日常作息規律,之後將獨居老人的偏差或異常,轉換成色彩的形式,
傳遞給遠方不能照顧父母的子女,或者社區居委,輔助他們有針對性地,適時地照顧老年人,有效預防意外的發生。
除此之外,李阿姨還提到了一個叫做“安康通”的自助報警係統,也是免費幫助有需要的老年人安裝。
“安康通”是一個自助報警電話,老年人一旦摔倒直接拿起電話,無需撥打號碼便可以聯係到專門的救助人員。
正當我們聊著的時候,碰巧遇上了一位小區業主就在和李姐溝通這樣的需求,家裏有一個殘疾人弟弟,所以希望能夠幫忙申請安裝這樣一個自動報警機器。
這就是李姐,她還帶著我們去了社區活動中心逛了逛,並開心的告訴我們,老社區活動中心即將改造更新。
原來寶林八村的社區活動中心是長這樣子的:
未來通過外立麵翻新,改造,將會變成這個樣子:
在寶林八村小區中央,我看到這樣一個涼亭。
李姐說之前是沒有的,這兩年修了一個小長廊,就是為了社區裏的老年人建立了一個交流場所。
花一筆不多的錢,小區可以得到一個這樣的公共空間,老年人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也有了坐下來嘮嘮家常的機會。
根據調查,多數老人的晚年生活最大的問題就是,精神生活的孤獨,無人關心關懷才讓他們倍感淒涼。正因為社區有了這樣的空間,讓老年人的精神交流更為豐富。
在寶林八村溫暖且人性化的服務下,這個社區裏的老年人能夠老有所養,也體現了上海對待人口老齡化的積極態度。
這樣的態度,決定了上海對於養老服務的精細化探索可以到什麽樣的程度。
越來越多這樣的城市微更新也在上海其他老小區出現。
說一個最平常的吧,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在上海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推進,因為老小區加裝了電梯,住在高層的老年人上下樓梯更為方便和安全,讓懸空老人得以腳踏實地。
(圖片來源:上海普陀)
除了加裝電梯,還有自動化扶梯,或是這樣的木質扶手和醒目顏色階梯,多樣化的方法保障老年人的上下樓梯安全。
在七寶虹橋飛機航道下的小區,也在進行安裝防噪音玻璃,甚至還有噪音補貼,以防老人生活長期遭受噪音幹擾。
為了避免老年人發生意外,上海一公廁設置了智慧公廁,廁所內安裝有報警按鈕,如廁者發生意外可選擇按鈕報警,而係統還能在如廁超過15分鍾後自動報警,提醒保潔員及時協助。
也是因為老齡化,上海的養老服務體係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比如上門助浴服務,與第三方公益機構達成合作,進行了免費助浴的試點工作。
上海市民政局一直重視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工作,2012年開始,由市級福彩金每年出資2000萬元,每年完成1000戶低保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室改造。
(圖片來源:中新網)
在上海,養老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基本每個郊區的居住區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養老院、養老機構、長者招呼之家、日間服務中心、社區養老組織、助餐服務點、護理站、社區綜合為老服務養老設施。
然而,受老齡化困擾的城市絕不止上海一個。
山東,遼寧等地的老齡化率也高企不下。其實哪個社區沒有老年人,但是能夠做到上海這樣的精細化管理的城市,少之又少。
最近不經意間,刷到各種各樣有關老年人的新聞。
有的老人用現金買水果被拒絕,有的老人沒有健康綠碼乘坐不了公交,還有的老人為了買一張火車票當場下跪,醫院取消人工窗口使用APP預約就診...
這一切都給老人在城市裏的生活帶來了各種不便,也是極度的不友好。
沒有智能手機、無法上網的1.8億老人,難道就被這個數字世界淘汰了嗎。
為此,最近國台辦發布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解決方案。其中第一條就是完善健康碼管理,便於老年人通行。
希望信息化在給城市帶來便利的同時,能夠少一點給城市裏的老年人帶來冷漠的數字壁壘,這是我們應該去反思的地方。
如果一座城市老年人很少,其實它的發展也是失衡的。
說明這座城市步伐太快,走得太快往往會忽略弱勢群體,或者是沒有形成完整的養老服務體係,完備的醫療條件,讓老年人能夠無顧慮的留下來生活,老了之後人會遷徙到別處去。
上海老齡化是事實,但這也側麵說明了在這裏人均壽命長,醫療水平高,老年人能夠老有所養。
希望在看到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奔赴上海打拚奮鬥的同時,更希望能看到更多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這樣的城市發展才是有溫度的。
最後要離開寶林八村的時候,李姐說:“我們國家提出了一個叫做“9073”的養老格局,也就是說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機構養老。”
“所以,對於我們居委會來說,就是要為這90%居家養老的,和7%社區養老的人服務,這一塊街道給予的支持是很足夠的,就是為了讓居委會毫無顧忌的去服務好大家。”
評價一個城市發展優劣與否,經濟發展和科技發達當然非常重要,這是一種進步,然而人文關懷也很重要。
社會是因為人而存在的,不要理所當然的冷漠,不要讓老年人覺得終年淒涼而無法生存。
這就是我在寶林八村,一個普普通通居委會大媽身上看到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