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我去了上海最老齡化的社區,嚇了一跳

(2020-12-17 23:28:45) 下一個

在什麽時候,你明顯感受到了上海的老齡化?

非上班高峰期乘坐公交發現車上都是大爺大媽的時候?下班回家路上看到,永遠陣勢恢弘的廣場舞大軍的時候?還是周末商場逛街,同樣還是隨處可見的銀發老人的時候?

的確,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也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實際上從1979年開始,它已經顯現出老齡化的趨勢,現在滬籍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518萬,占上海戶籍總人口的35.2%。

數據不會騙人,上海必須麵對這個事實。

(來源:身份規劃局)

這些年,關於上海老齡化的論調不絕於耳:上海會不會成為世界第一老的城市,上海老齡化隻會惡化不會好轉,上海對年輕人關上大門...

今天,我們不討論這座城市未來將麵臨多嚴重的人口結構失衡問題,而是跟隨一個上海居委會大媽的視角,走進上海最普通的那些老小區。

透過居委會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看看上海是如何坦然麵對老齡化這個事實,通過各種精細溫暖的人性化方式,去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問題。

 

寶林八村,是上海寶山區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破小。

很多居住於此的人,已經伴隨著這個小區,走過了22年歲月,小區開發商為國企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在這裏居住的有本地人家庭,外地年輕人,更是不乏退休老幹部,空巢獨居老年人。

而李姐是一位已經在八村居委會工作了近10個年頭的工作人員。對於小區裏一共有多少戶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李姐一個個都能念著名字,娓娓道來。

用她的話說:“你不知道啊,我們這裏都是成片的老小區啦,你想想看寶林一到九村,周邊還有寶鋼一村到十村,寶山一村到八村,成片加起來得有二十多個老小區。”

“現在的年輕人,都去買新房子租新房子啦,我們這樣的街道和小區裏,才是能夠體現上海最老齡化的地方。”

確實,正如上海任何一個老破小一樣,在上班時間內,走在小區裏幾乎看到的都是銀發老人。

“就拿我負責的60戶人家來說,上一次人口普查就發現,老齡化還是蠻嚴重的,空巢老人就有好幾個。”

為了更好的服務社區裏的老年人,寶林八村的居委會想盡了辦法,也做了很多的嚐試。

但是老年人的很多服務工作並不能夠完全實現標準化,這中間遇到的種種困難,作為居委會的一員,李姐這樣說:

“我們每天中午都會給社區裏的獨居空巢老人提供助餐服務,餐標10元一份,其中國家補助2元。

“讓那些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在沒有子女的照顧下,也可以按時吃飯,保持營養均衡。”

李姐說著便把我領到了居委會,給我展示寶山街道聯合第三方給老年人提供的飯菜,看起來還是十分可口的。

10元一份,一天20元,每個月交600元錢,就可以讓這裏的老年人的晚年享受更安逸的生活。

社區裏難免有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甚至家門都出不了,這樣的情況怎麽辦呢?

李姐說:“這樣情況的老人其實我負責的就有兩戶,會有專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

“我們小區還相對簡單了,更高級一點的,附近小區還會提供一個固定的就餐點,讓老年人直接在助餐點吃飯,寶山街道的老小區裏這樣的助餐點有大概40個左右。”

我後來查了查果真如此,為了解決老人用餐問題,上海市寶山區已經開設了整整36個助餐服務點。

 

包括我們之前和大家聊,為什麽越來越多的老破小建起了社區食堂,都是上海精細化養老服務的措施之一。

 

這是上海中山公園附近的華陽社區食堂,可以看到裏麵中午就餐的都是附近的老人,因為這裏是半開放半公益式的食堂,老年人攜帶老人卡可以享受75折

在華陽社區食堂裏,選擇性就更豐富一些了,這樣一份飯菜不打折,也僅需20元左右,社區食堂供餐更為多樣化,讓老人更靈活地選擇性用餐。

 

上海的社區老年食堂,廚師說每天的菜譜是不一樣的,問為什麽,他說否則老年人會擔心是不是有昨天的菜熱一下又拿上來了。

用餐隻是日常,在獨居老人的生活裏,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問題,更需要引起重視。

李姐特別為我展示了,最近寶林八村為了照顧老年人居家的安全情況裝上的追蹤神器。

這是一個叫做“網上日托”的係統,專為社區老人提供智能化安全監控服務,通過AI算法挖掘,掌握老年人的日常作息規律,之後將獨居老人的偏差或異常,轉換成色彩的形式,

傳遞給遠方不能照顧父母的子女,或者社區居委,輔助他們有針對性地,適時地照顧老年人,有效預防意外的發生。

 

除此之外,李阿姨還提到了一個叫做“安康通”的自助報警係統,也是免費幫助有需要的老年人安裝。

“安康通”是一個自助報警電話,老年人一旦摔倒直接拿起電話,無需撥打號碼便可以聯係到專門的救助人員。

正當我們聊著的時候,碰巧遇上了一位小區業主就在和李姐溝通這樣的需求,家裏有一個殘疾人弟弟,所以希望能夠幫忙申請安裝這樣一個自動報警機器。

 

這就是李姐,她還帶著我們去了社區活動中心逛了逛,並開心的告訴我們,老社區活動中心即將改造更新。

原來寶林八村的社區活動中心是長這樣子的:

未來通過外立麵翻新,改造,將會變成這個樣子:

在寶林八村小區中央,我看到這樣一個涼亭。

李姐說之前是沒有的,這兩年修了一個小長廊,就是為了社區裏的老年人建立了一個交流場所。

花一筆不多的錢,小區可以得到一個這樣的公共空間,老年人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也有了坐下來嘮嘮家常的機會。

根據調查,多數老人的晚年生活最大的問題就是,精神生活的孤獨,無人關心關懷才讓他們倍感淒涼。正因為社區有了這樣的空間,讓老年人的精神交流更為豐富。

在寶林八村溫暖且人性化的服務下,這個社區裏的老年人能夠老有所養,也體現了上海對待人口老齡化的積極態度。

 

這樣的態度,決定了上海對於養老服務的精細化探索可以到什麽樣的程度。

越來越多這樣的城市微更新也在上海其他老小區出現。

說一個最平常的吧,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在上海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推進,因為老小區加裝了電梯,住在高層的老年人上下樓梯更為方便和安全,讓懸空老人得以腳踏實地。

(圖片來源:上海普陀)

除了加裝電梯,還有自動化扶梯,或是這樣的木質扶手和醒目顏色階梯,多樣化的方法保障老年人的上下樓梯安全。

在七寶虹橋飛機航道下的小區,也在進行安裝防噪音玻璃,甚至還有噪音補貼,以防老人生活長期遭受噪音幹擾。

為了避免老年人發生意外,上海一公廁設置了智慧公廁,廁所內安裝有報警按鈕,如廁者發生意外可選擇按鈕報警,而係統還能在如廁超過15分鍾後自動報警,提醒保潔員及時協助。

也是因為老齡化,上海的養老服務體係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比如上門助浴服務,與第三方公益機構達成合作,進行了免費助浴的試點工作。

上海市民政局一直重視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工作,2012年開始,由市級福彩金每年出資2000萬元,每年完成1000戶低保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室改造。

(圖片來源:中新網)

在上海,養老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基本每個郊區的居住區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養老院、養老機構、長者招呼之家、日間服務中心、社區養老組織、助餐服務點、護理站、社區綜合為老服務養老設施。

然而,受老齡化困擾的城市絕不止上海一個。

山東,遼寧等地的老齡化率也高企不下。其實哪個社區沒有老年人,但是能夠做到上海這樣的精細化管理的城市,少之又少。

 

最近不經意間,刷到各種各樣有關老年人的新聞。

有的老人用現金買水果被拒絕,有的老人沒有健康綠碼乘坐不了公交,還有的老人為了買一張火車票當場下跪,醫院取消人工窗口使用APP預約就診...

這一切都給老人在城市裏的生活帶來了各種不便,也是極度的不友好。

沒有智能手機、無法上網的1.8億老人,難道就被這個數字世界淘汰了嗎。

為此,最近國台辦發布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解決方案。其中第一條就是完善健康碼管理,便於老年人通行。

希望信息化在給城市帶來便利的同時,能夠少一點給城市裏的老年人帶來冷漠的數字壁壘,這是我們應該去反思的地方。

 

如果一座城市老年人很少,其實它的發展也是失衡的。

說明這座城市步伐太快,走得太快往往會忽略弱勢群體,或者是沒有形成完整的養老服務體係,完備的醫療條件,讓老年人能夠無顧慮的留下來生活,老了之後人會遷徙到別處去。

上海老齡化是事實,但這也側麵說明了在這裏人均壽命長,醫療水平高,老年人能夠老有所養。

希望在看到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奔赴上海打拚奮鬥的同時,更希望能看到更多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這樣的城市發展才是有溫度的。

最後要離開寶林八村的時候,李姐說:“我們國家提出了一個叫做“9073”的養老格局,也就是說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機構養老。”

“所以,對於我們居委會來說,就是要為這90%居家養老的,和7%社區養老的人服務,這一塊街道給予的支持是很足夠的,就是為了讓居委會毫無顧忌的去服務好大家。”

評價一個城市發展優劣與否,經濟發展和科技發達當然非常重要,這是一種進步,然而人文關懷也很重要。

社會是因為人而存在的,不要理所當然的冷漠,不要讓老年人覺得終年淒涼而無法生存。

這就是我在寶林八村,一個普普通通居委會大媽身上看到的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