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近日,一則“花費40萬留學、回國期待月薪1500元”的消息刷爆朋友圈,這條消息的主角是一位留學芬蘭的女生,在網友一片“海歸不值錢”的歎息聲中,我更驚訝則是國內收入水平居然是如此之低,尤其是相對房價和物價的水平。
這樣說是有對比的。目前正是美國大學的畢業季,多數本科生在5月的第一、二個周末即將走上畢業典禮的紅地毯。最近,我手下即將畢業的學生助理們頻傳喜報,有考進醫學院的,也有被研究生院全獎(每年3萬美金左右)錄取的,沒打算繼續深造的也有找到心儀工作的,其中一個給我做了三年實驗室助理的孩子悄悄地告訴我,他在弗吉尼亞首府裏士滿一家公司的實驗室找到工作了,不僅年薪有4.8萬美元,還提供醫療、牙科、退休、人生保險等全部福利,服務兩年後上在職研究生的話還報銷全部學費。
這兩年,美國的就業形勢普遍看好,不僅表現在很多本科畢業生尋找工作的周期縮短了,而且表現在剛畢業起薪的提高上。前些年我們學校化學類本科生畢業時,見到的州內工作起步年薪多在3.5萬到4.5萬美元中間,這一、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在4.5萬年薪以上,而且還提供各種福利,當然要是碩士、博士的起薪就更高了,十幾年前時我第一份工作的年薪就有7.8萬美元了,可以大概給你一下美國理科博士的起薪的感覺,當然要是在加州、紐約這樣的大地方或進入大公司,起薪就更可觀了。
美國就業形勢的看好也惠及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這個財年工作簽證開放的第一天,申請的外國人數就已經超過全年的配額,不得不靠抽簽來決定誰有資格。中簽當然很好,以美國的物價、房價和年薪馬上可以買房穩定下來。而找不到工作或找到工作不中簽又沒有實習許可的很可能就得回國了。但目前國內的就業趨勢卻讓很多留學生或打算送孩子留學的家長糾結不已,“花費40萬留學、回國期待月薪1500元”、“花80萬留美歸來工資卻不到3000,二十年都掙不回來”,更有甚者,“能在半年內找到高薪工作的海歸不多,高薪的標準隻有8000元左右”,相對投入來說產出太低,不能不說是一個很讓人糾結的問題。
中國的工資低,在本科畢業生起薪上的巨大差別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體現。我專門去看了一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世界各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見下表),中國排在世界中遊其實並沒有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讓我吃驚的是中國的人均收入居然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根據表中數據,中國人均12880國際元(購買力常等同美元)排在187個國家中的第89位,隻比中線(94位)略高,但卻比世界平均的18324國際元要低出很多,尤其是和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經濟體相比,我們的收入水平差的還很遠(見下圖)。
顯然從收入水平上看,這和我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很不匹配,如果再考慮進去我們幾乎是世界最高的房價和居高不下的物價時,我們的收入水平顯然就太低了。我還是那句話,國強還要民富才是硬道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