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爭議中的《穹頂之下》

(2015-03-04 13:12:20) 下一個
柴靜的霧霾調查發布後,有許多質疑的聲音。質疑本身沒什麽錯,誰都有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力,而且,根據經驗,大量質疑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
1、柴靜霧霾視頻的目的已初步達成

在1小時50分鍾內把霧霾的問題方方麵麵說清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挑錯上,有很多錯可以挑。重要的是柴靜想通過這個視頻做什麽,現在來看,目的已經達到了。

首先是將霧霾問題盡量全麵地展示給公眾,盡量廣,盡量深,大家都知道“盡量”是什麽意思。

不要以為你明白別人就明白。現實生活中,以為霧霾是天災的人,數量之多超出我們的想象,以為國家治理霧霾正在見效的人,數量之多也超出我們的想象。所以,讓公眾詳盡地了解霧霾問題,讓大家知道,如果不改變,霧霾隻是剛剛開始,這是很有意義的事。另外,通過引起關注,讓霧霾問題重新回到公眾議程當中,特別是在全國兩會之前,這一點特別重要。

柴靜發布霧霾調查的目的初步達成,接下去,就要靠媒體和兩會記者們努力了。

2、視頻背後也許並沒有想象的那麽複雜

你可以理解成,這是一場來自底層的輿論倒逼,當然,也有人猜測,其背後存在官方的授意和支持。

為什麽敏感的霧霾問題,別人做不了,你柴靜就能做?為什麽這樣的視頻,能夠通過層層審查發布出來?為什麽視頻發布的前一天,“恰好”人大常委會免去周生賢的環保部部長職務?這是巧合嗎?

前兩個問題,媒體應該問問聯合首發的人民網和優酷。我了解到的情況是,該視頻並非高層安排在人民網發布。我覺得,既然崔永元的反轉調查都能發布出來,柴靜的霧霾調查為什麽不能發?崔永元又得到了哪些上層庇護?網站的審核確實比傳統媒體寬鬆不少。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這兩個人找到你,表示要發布一個視頻,專業團隊操刀,視頻內容沒有觸及到任何紅線(紅線是什麽,做過新聞的人應該都知道),視頻內容人人關心,瀏覽量預計過千萬……你會怎麽做?肯定是想盡一切辦法發出來。

一個新的媒體時代也許真的到來了,足夠優秀的媒體人會成為平台的寵兒,能夠實現比以往更自由更獨立的內容生產。如果你無法理解,可能是因為你不夠優秀。

當然,有些人想得深刻,習慣尋找背後的內幕,這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現實總是貌似十分複雜。不過,站在柴靜的角度,假如有一個關係到每個人生存的重大選題,你又有能力和小夥伴們完成它,為什麽不做?每個記者做夢都想做。所以有時候,事情也許沒有你想象的那麽複雜。

3、為何選擇節後第一個周末發布

至於環保部長任免。人事變動其實在1月28日就已經開始。環保部官網在1月28日發布消息:中央組織部王爾乘副部長到環境保護部宣布中央決定,陳吉寧同誌任中共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免去周生賢同誌中共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職務。

從1月28日之後,陳吉寧已經在環保部開展工作。

當然,無法排除柴靜此時發布霧霾調查視頻和政治背景的關聯。去年11月,中央第三巡視組進駐環保部開展專項巡視工作,今年2月9日下午,中央巡視組向環保部黨組書記陳吉寧、部長周生賢反饋了專項巡視情況,指出了諸多存在的問題,其中包括有的領導幹部及其親屬違規插手環評審批,或者開辦公司承攬環評項目牟利。

柴靜的視頻在今年1月製作完成,作為一位經驗豐富消息靈通的媒體人,她能夠對發布時間作出最好的選擇。事實上,選擇發布時間的餘地很小,再晚就到了全國兩會,將錯過議程設置效果最大化的機會。而在兩會之前,萬一公布了環保部某官員因貪腐被調查消息,霧霾調查視頻的發布就更像是馬後炮、官方授意和落井下石。

因此,節後盡快發布是最保險的選擇。

4、不如將質疑柴靜的力度放在監督公共事務上

柴靜的視頻從女兒患病一事作為切入,事後遭到了大量指責。質疑的理由是,她女兒患病和霧霾沒有直接關係,與她大齡產婦+資深煙民的關聯更大。

其實柴靜並沒有說女兒患病和霧霾有任何直接關係,隻是將女兒的出生、患病、成長作為她更加關注霧霾的理由。這可以說得過去。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是從孩子出生之後才特別關注霧霾的,有的人甚至為了孩子不惜代價移了民。從孩子開始說起,是一種更能打動聽者的敘述方式,當然也存在被苛責的風險。

有些人從醫學角度質疑柴靜,這算是理性討論。不可理解的是一些人從這個問題上擴大化,從女兒患病說到美國生產,從美國生產說到文藝矯情範兒,一直扯到柴靜的私人感情生活,最後連她家開什麽車都八出來了,並以此試圖證明柴靜沒有討論霧霾的資格。

這就很可笑。難道隻有完美無暇的上帝才能調查霧霾嗎,凡夫俗子們就隻配戴口罩?不過,還是希望批評者們能夠保持對柴靜的質疑力度,最好將質疑精神也用到監督公共權力上去。

崔永元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得很好:“柴靜的片子上線第一天,像關於女兒患病的指責隻是第一輪,我是覺得他們想得太複雜了。在看完片子找不出什麽下手的地方的時候,這個比較容易,兩天之後就會過去,就會有新的不停地爆出來。你看吧,之後的質疑聲和辱罵聲會越來越多。有意無意的,你的片子會觸碰到利益集團的利益,你讓這些人沒有臉麵,耽誤人家賺錢升官,那你就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甚至一些科學家,一些學者也會自覺地加入這個行列裏來,會有人找出片中的某個數據質疑這個不準確,那個不靠譜,會有一堆人冒出來。”

崔永元感同身受,當初他的紀錄片一出來,有人質疑是“你采訪的不是主流科學家”,甚至有人造謠說,“你采訪那人是你雇的”。

崔永元預測的事情,現在都發生了。

想起來很可怕,幸虧100萬經費是柴靜自己的錢,萬一當初她一不小心接受了某個基金會的資金,現在就不是質疑那麽簡單了,一定會有很多人給她扣上個巨大帽子——在國外敵對勢力的操縱下,以霧霾來抹黑中國、破壞國內穩定、打擊中國實體經濟。

有些人在對同胞動手這方麵是專業的,祖傳手藝,藍翔認證。

5、霧霾製度改革的阻力:公眾觀念難以達成共識

即使柴靜視頻的內容沒有問題,質疑也存在。比如,有人說她的調查沒揭示發生霧霾的根本原因。

很奇怪,平時沒發現,現在一大堆明白人都摘掉口罩站出來了。一個比一個水平高,隨便一個都有經天緯地的才能和足以看破中南海的眼光。

柴靜的視頻當然沒有揭示發生霧霾的根本原因。為什麽每年20億補貼一個企業的事情會出現?為什麽運動式的城鎮化會出現?為什麽黑鋼廠遍地情況會出現?為什麽能源行業的壟斷牢不可破?為什麽環保執法權被瓜分?……這背後總有原因。至於原因都是什麽,各自去想吧,不可能在視頻裏告訴你。

和諧社會。嗯。

柴靜的視頻最後部分是“從我做起,人人有責”,被質疑為“變相維穩”和“光明的尾巴”。唉。難道要柴靜在視頻結尾處號召揭竿而起才叫好結尾嗎?難道有些人偏要看到柴靜消失掉才會鼓掌嗎?真不知說什麽才好。

霧霾是經濟發展模式的問題,也是政府一味追求GDP的結果,更是製度弊病的表現。想說明白可能得拍個係列片,並且無法審核上線。

我讚同解決霧霾需要製度改革的觀點,也支持從每個人自身做起日行一善,這並不矛盾。總之,這是一個從個體到群體、從製度到執行的複雜問題,推動這個複雜體係向前走的,首先是公眾在觀念上達成共識。呃……好吧,我承認在這片土地上達成任何共識都不太可能。

環保其實是需要每個人做出犧牲的事情。在日本生活的朋友講,日本垃圾分類做得很好,但每天扔哪類垃圾、幾點扔都有規定,經常一袋垃圾忘了扔,要在家裏多放好幾天。除此之外,各種關於環保的規定也約束著人們方方麵麵的行為。我猜,要是我們現在也這麽搞,很多人恐怕要抗議了,對他們來說,自己方便比什麽都重要,不能隨便抽煙、隨地吐痰?環個什麽保!

6、超出霧霾調查的攻擊都來自於不健康的心理

經濟學者溫克堅的態度我認為很可取,他說:“柴靜霧霾視頻引起海量傳播,說明霧霾肆虐下民眾不滿情緒之廣泛和深切,不過不滿情緒本身不是社會行動,它隻是社會行動的一個心理基礎,催化行動還需要明確的歸因,清晰可見的路徑,並伴有成功可能性的激勵,而這些要件的表述,顯然是柴靜視頻無力承載的,而是通過後續辯論和批評才可能塑造的,在這個意義上,柴靜粉絲們不要過於敏感,讚美不是唯一的姿態,對這個視頻的批評反而是提升這部片子價值的通道。真相就象洋蔥,柴靜撥開了一層,自然需要有人去撥開第二層,直到直麵最後簡單而殘酷的真相。通過這種觀念對手戲,社會心理動能才會更聚焦,社會螺旋式演進才有可能。”

我比較不能認同的,是一些超出了霧霾調查事件本身的攻擊。

比如,有人這麽認為:柴靜你說了這麽多,其實什麽都解決不了,該霧霾還是要霧霾。你要麽把霧霾解決了,要麽就閉嘴,別在這兒拿出一副文藝、悲憫有擔當的樣子。

不知道這類批評者的出發點是什麽,他們似乎不在乎霧霾調查所揭示出的問題,在乎的是柴靜調查霧霾這件事以及她發布時的措辭、語氣乃至表情。這類人在生活中不鮮見,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生活在情緒和負能量裏,看不了別人好,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還有人喜歡充當“真相帝”,站出來揭秘“一個真實的柴靜”:柴靜業務能力一般,就是靠著團隊,其實本人就是一個有心機的演員,蒙騙了多少無知觀眾,還是回去做美國人的媽吧。

這樣的人大概是想做明星的,很可惜連演員都不是,於是就近水樓台道聽途說地改行做起了爆料狗仔。我覺得,誰都不會傻到認為霧霾調查是柴靜一個人完成的,而柴靜能夠拿出這樣一個作品,能夠整合這樣一個團隊,已經是能力的證明。

7、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上

很有意思,柴靜發布一個調查視頻,結果讓大家看到了人間百態。在此一如既往地支持理性的讚揚和理性的批評,對我自己來說,最大的收獲隻有一個: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上。

出於心理健康考慮,我向同學們分享一個建議:心存善念。世界沒有你想得那麽好,也沒有你想得那麽糟,選擇生活在什麽樣的世界裏,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寫到這裏的時候,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在朋友圈裏轉發了一條信息:當一個人置於道德高峰時,不管是真誠還是炒作,最好的態度不是質疑,而是期許和鼓勵,小則可以鼓勵本人,大則可以鼓勵天下,我寧肯相信你是真誠的,如果直斥其虛偽,則人行善時有忌諱,勸一人而千萬人受鼓舞,何樂而不為?此古人之所謂勸善也。

人世間處處皆有霧霾,能夠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唯有善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