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隆由農民躍升至將軍再從政成為政治人物,曾因鐵腕對付
巴勒斯坦遊擊隊,贏得“推土機”的綽號及以色列
無冕之王的美譽。他一生經曆五場中東戰爭,與以國近代史緊扣,也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
阿拉法特結下不解的宿怨。
在 1967年的“六日戰爭”,夏隆率部隊打垮埃及軍,在以色列最危急時拯救了國家。他擔任國防部長期間,於1982年策畫進攻黎巴嫩,並包圍巴解位於貝魯特的總部。雖然夏隆在執政後期對巴立場轉趨溫和,但堅持始終不與阿拉法特握手。2001年,夏隆以73歲高齡當選以色列總理,年底就下令以軍包圍阿拉法特寓所。
他不僅是阿拉伯人的眼中釘,在以色列中同樣是備受爭議人物,夏隆的數十年軍政生涯改變了中東政治格局,當中充滿了冒險主義、不光彩、戲劇性轉折和驚人的“起死回生”經曆。在開戰和撤軍之間,他從來都是走自己的路。
有外交界人士相信,獲譽為以色列最偉大戰場指揮官的夏隆,若不是2006年中風昏迷,他很可能已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訂定了和平之路。他在中風前一年突由鷹派變鴿派,竟能排除國內強烈反對聲音,從加薩地帶撤走軍隊和猶太殖民區,本已為以巴和平奠定基礎。埃及前總統
穆巴拉克當時也形容,“夏隆是在世唯一能為以巴帶來和平的人”。
對此,夏隆自己在2004年解釋過:“作為一個打過了以色列戰爭的人,個人經驗讓我學懂,沒有像樣的軍隊,我們在這地區難以生存;但經驗也告訴我,單憑刀劍不能解決這土地的問題。”
以色列“國土報”專欄作家沙萊夫指出:“夏隆是天生的即興主義者,應變能力極強,在政策和取向上可以作出迅速和戲劇性轉變。”這不單用於他指揮過的多場中東戰役中,還用於政治舞台。總之,為了達到保護以色列的畢生目標,他願意采取任何方式和計劃。“他隻會按他自己製訂的規範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