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不是天堂,但卻是窮人能活的地方 (圖)

(2011-07-10 12:22:34) 下一個

前一段時間網上一個相當火爆的話題,就是中美兩國的物價,到底誰高誰低。我也曾經稀裏糊塗地加入了一次論證,還提供了一些當時的日常食品數據。記得大家的結論就是,好像還是美國的物價水平低一些。這個話題冷了一陣了,又有人把它提起來,隻是觀點不同。這次是認為中國的物價遠低於美國,還是中國人的生活成本低。那麽幾篇文章看來看去,連我自己都暈了,似乎都有點道理。但是以我在美國生活這些年的經驗,就那麽幾個商品物價數字根本無法說明問題,而拿GDP、國際元之類的大帽子來代表消費能力更是缺乏說服力。剛來美國的人,很多都被美國的物價嚇著了,因為大家都用人民幣換算一下,就發現一切都貴的要死。但後來有了美元收入,才感覺到美元還是很經用的,總體感覺物價水平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高,尤其是外國貨到了美國都是便宜貨,更讓中國人感到巨大的反差。而且很多人在經曆了一段美國生活之後,都會有一種感覺:在美國生存真的很簡單,沒有誰真的活得很慘。現在看一看這些關於兩國物價對比的爭論,很清楚,對於兩國物價的關心,其實是對兩國生活質量的對比,但文章的作者很明顯對於美國社會的生存方式並不了解。要知道,商品價格之外,還有很多看不見的東西。
有一次一群中國人在一起聊天,當有人提起自己的孩子剛剛進了幼兒園,就有人追問,‘那你有沒有繳納城市增容費、外來人口管理費、學校讚助費、外來生借讀費’。記得當時還提到有幾項費用,但我現在都不記得了。當時就全場哄堂大笑。笑歸笑,誰都知道,這笑聲裏有著中國人多少的無可奈何與苦澀。但是我在美國這些年,從來沒有聽說有這些針對外來人口的限製。美國沒有戶口,在他們看來,那等於是種族隔離製度,而遷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自由。一個人搬家,隻要找好住處就行了,如果租房,合同一簽,有了地方上的地址,就算是在當地正式落戶了。然後給電話公司和水電公司一個電話,接通服務。唯一需要和政府打交道的事情,也就是轉換一個駕照和車輛登記而已。我上一次搬家的時候,聽說現在駕照管製比較嚴格,就拿了一堆的身份材料去了警局。結果一個大娘隻跟我要了以前的駕照,順手就辦了新駕照,一個問題都沒問。小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那就去上學好了。有兩種選擇,要麽本地校區的公立學校,免費,要麽私立學校,費用較高,取決於家長自己的決定,從不需要考慮身份的問題。即便就是非法移民的孩子,隻要是校區範圍內的,也不會有問題。學校的原則是學區裏每一個孩子都不能被落下。簡而言之,美國的社會管理是很寬鬆的,從來也沒有要“大力加強”的意思,但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在當地落戶之後,下一件事可能就是找工作。美國人很多都是這樣,尤其是單身者,往往會事先根據一些信息,搬家到一個自己比較中意的地方,然後開始尋找當地的工作機會。以前有一次去購物,一個服務員看見我衣服上的圖標和文字,就問我是否從某地來,並說她打算搬去那邊,還問我那邊生活成本如何等等。我當時很有些感慨,這不就是在深圳最近被清理的,那8萬“沒有正當理由”存在的人口嗎?在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之前,這些人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比較空閑,收入有限,甚至坐吃山空。這個時候,如有必要,就可以申請各種補助,比如政府的水電氣補助、甚至直接的現金補貼。如果是學生,經濟來源有限,還可以申請一些社會上專門鼓勵年輕人上學的民間基金。這些資助都是以收入為標準,隻要收入低於一定的標準,任何人都可以申請。理想的工作一般不會很快搞定,所以很多人就先隨便找個工作,有一份經濟來源,然後騎驢找馬慢慢來。對於願意做小時工薪工作的,一般找人廣告就在門外掛著,你有興趣,進去談談就行,很可能幾句話下來,就有了一份臨時的工作。一些較大的店家,如沃爾瑪或者山姆俱樂部,門口就是工作申請處。由於各州都有最低工資水平限製,隻要能找到一份全職的工作,生活就能基本穩定下來。有一次去一家電器店,跟銷售經理聊了一會兒,得知他太太不工作,就在家裏照看兩個孩子,全家就他一個人的收入即可維持。當時我是有些驚訝,覺得不大可能,但後來對於美國的社會福利有所了解,也就不覺得奇怪了。我現在的鄰居也是全職媽媽,先生是附近一家大商場的普通員工。此外,由於美國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國家,各種臨時雇傭機會也極多,網上隨處可見。當然,同樣作為“法治國家”,我在美國從沒有聽見“討薪”一說,更沒見過要特警往上衝。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生百病”,搬家、找工作之後,另一個問題就是個人的健康問題。一般而言,隻要有正式的工作,雇傭合約往往包括醫療保險。有病看醫生就行了。但很常見的情況,就是雇主不負責醫療保險,需要員工自己解決。有些人年輕,就往往選擇自己扛著了。但一旦出現了緊急情況,就不得不去醫院看急診了。在這種情況下,按照法律規定,急診室必須首先根據情況救治病人,然後再談及費用的問題。如果有保險,就通知保險公司處理,如果沒有保險,自己也無力支付,就會指定一個社工來協調辦理政府救濟。費用減免的額度,可以從全免到部分減免,如果有個人承擔部分,可以申請分期付款。我以前認識一個廚師,多年前住了一次醫院,現在還在每月50塊的還錢。對於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地方上往往有政府主持的保險計劃,如果符合低收入的條件,即可免費加入。對於老年人,按照聯邦法律規定,凡65歲以上,都由聯邦政府的保險計劃全部負責。那些身有殘疾而無法工作的人,不計年齡也包括在內。
這個時候很多人可能會想,有這麽多的社會福利,錢從哪裏來呀?不久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介紹過美國的稅收。美國各級政府的主要財力來源,就是征稅。但是對於低收入者,政府幾乎不征稅。相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一般不是個人),不但不必繳納稅款,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比如繳納的大學學費、兒童看護開支、搬家開支等,從稅務局接受政府的直接返款。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會和聯邦政府、地方政府有時還會給大家一些特別補助。比如布什在任期最後一年,就曾經按人頭發補貼,很多的中國留學生都拿到了一張幾百塊錢的財政支票。在幾年前,經濟不景氣,美國就搞了一個“現金換破車”活動,鼓勵大家賣出自己的高油耗舊車,並買低油耗的新車,每一輛車直接補貼4000塊現金。比如購買一輛微型車豐田“花冠”,普通型車價大致1萬3到1萬6, 賣出一輛舊車可以頂幾千塊,再加上這4千塊錢的補貼,大致半價就可以買下來。這對於普通收入家庭和低收入者絕對是個購車的好時機。由於消費者保護嚴格,再加上競爭,一般日係車給3年的全麵質保,韓國車係則給了10年的質保,美國車商也有類似的政策。這些都給消費者,尤其是普通收入消費者,在享受補貼的同時,在無形中又減少了開支。在另外一方麵,由於美國社會裏存在很多的民間慈善組織,而且慈善捐助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大習慣,這些也在事實上起到了幫窮救困的作用。
簡單而言,美國現在各種問題也很多,所以絕對不是一個完美的天堂。但其民主政治的理念和自由經濟的框架已經決定了,在美國, 一個普通人並不需要格外的努力,就可以有正常水平的生活。由於現代民主政治製度的實施,在國家內部已經淡化了政府和政黨的作用,加上選票與道德的雙重壓力,使得公權力必須把資源用在最大多數國民的福利上,從而使美國社會呈現出福利社會的形態。而完全市場經濟體製的運行,使得就業機會充足,從而大大減少了貧困人口產生的條件。美國的市場經濟到底已經發展成了什麽樣子,甚至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為什麽具有很多國家無可比擬的活力,國內很多人可能並沒有概念。舉個例子吧,剛才看見一位國內著名財經評論人士在自己的博客文章裏說,“托朋友在發改委得到這個消息”“ 趕緊買了一點xx股票吧”雲雲。如果是在美國,這位著名財經人士和他的朋友無疑馬上要有牢獄之災了。前一段時間,我所在的教會裏一個人出了事,震動很大。原因就是他私下向自己的弟弟透露了一點公司內部的信息,他的弟弟購入了相關股票,結果立即被執法部門發現並起訴了。扯了這麽多,說到底就是一句話,物價那些東西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比來比去也沒有多大意義,要想知道誰的生活質量更高,誰的生存方式更合理,你就得從更深的層次上去了解並思考一個社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argesammy 回複 悄悄話 錢從哪來?很好的問題。
錢從外麵借來。
相信美國國會和美國總統現在也很想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到底維持這樣生活,不至於倒退到中國那種地步的生活的錢從哪來?
任何福利社會都不是憑空可以創造出來的,都是錢堆起來的,越是福利高的社會,政府欠的錢就越多,伴隨著老年化越來越嚴重,這個將是困擾西方福利社會的很嚴峻的問題,解決不好西方將從此一蹶不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