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新華社6日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
《意見》全文13000餘字,共分六個部分,包括:一、充分認識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二、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三、完善醫藥衛生四大體係,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四、完善體製機製,保障醫藥衛生體係有效規範運轉;五、著力抓好五項重點改革,力爭近期取得明顯成效;六、積極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製改革。
《意見》指出,醫藥衛生事業關係億萬人民的健康,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藥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意見》強調,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醫藥衛生工作任務繁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改善醫藥衛生服務將會有更高的要求。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都給醫藥衛生工作帶來一係列新的嚴峻挑戰。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是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
《意見》認為,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是一項涉及麵廣、難度大的社會係統工程。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是一項十分複雜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明確方向和框架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醫藥衛生體製。因此,對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既要堅定決心、抓緊推進,又要精心組織、穩步實施,確保改革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目標。
財政3年將投入8500億重在“買”好體製好機製
人民網4月6日報道備受社會關注的新醫改方案在百姓的熱切期盼中新鮮出爐。建立新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政府如何加大財政投入,並管好用好這些資金,讓百姓真正得到實惠?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有關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把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
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認為,政府醫療衛生投入的最終目標是要推動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高民眾的健康水平。醫改方案明確提出,要把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這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從理念到實施的重大轉變。
賈康說,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所提供的,是最低收入階層也能獲得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保證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公共產品。對於這種公共產品的提供,公共財政是責無旁貸的,因為公共財政最基本的定位,就是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其公益性、公平性。我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財政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為將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解決包括建立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在內的民生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把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醫改方案,標誌著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整合,也標誌著公共財政建設進入了一個具有新高度的新階段。
財政3年將投入8500億元,支持醫改五項重點改革
最近幾年,是政府衛生投入增長最快的時期。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08年,全國財政安排醫療衛生支出2826億元,比2007年增長42.01%。其中,中央財政安排854.45億元,高於2003年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的總和。2003年至2008年6年間,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年均增長27.74%,大大高於同期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醫療衛生支出1181億元,比2008年預算數增長38.2%。
新出台的醫改方案,對政府衛生投入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使居民個人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負擔有效減輕;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政府投入重點用於支持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建設、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建立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未來3年,為支持醫改五項重點改革,各級政府需要投入8500億元。這是新增加的一筆巨大的投入。
政府花錢重在“買”好體製好機製
政府投入這麽多資金,這些錢能否花在老百姓的頭上,能否讓老百姓受益,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認為,政府加大投入,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製度的重要保障。但政府光增加投入是不夠的,關鍵是要轉變投入機製,使財政的錢切實花到實處,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比如,推行購買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變“養人辦事”為“辦事養人”,有效促進醫療衛生體製機製的轉變。推行績效考評,對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進行量化考評,對醫改取得的成果進行科學評估,並將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的收入掛鉤,與政府投入相結合,以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推行核定收支,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助,要在核定收支的基礎上確定。首先要核定工作任務,然後核定收入和支出數額,對於核定收支後的差額部分,由財政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予以補助。
財政部科研所副研究員劉軍民建議,政府不僅要轉變投入方式,資金監管方式也應改革和創新。醫改資金投入重點在基層,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基礎較為薄弱。在當前條件下,解決這個問題一個較為有效的辦法是探索推廣注冊會計師審計披露和代理會計核算工作,政府財政部門則強化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再監督。同時,各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接受政府資金投入的醫療衛生機構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要通過網絡公開,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