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署名文章:我國決不能搞西方的多黨製
(2009-02-16 11:58:24)
下一個
北京2月13日電 2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房寧的文章:《我國決不能搞西方的多黨製》,全文如下:
多黨製是西方資本主義政治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多由兩個或多個資產階級政黨,通過競選輪流執政。從表麵上看,這似乎是一種體現了人民選擇的民主製度。而實際上,這種製度並沒有改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權是由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尤其是其中的大資本集團控製的實質。
在西方多黨製度下,依然是私人資本控製著公共權力。西方多黨製是處於資本主義社會體係中的政治製度。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關係、產權製度從根本上決定著政治權力的形成和運行。在實行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經濟製度之下,經濟資源與財富的占有和分配嚴重不平等。掌握較多經濟資源的階級與集團,必然要利用其掌握的經濟資源,通過各種途徑影響進而控製社會公共權力,以保護和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恩格斯說過:“資產階級的力量全部取決於金錢,所以他們要取得政權就隻有使金錢成為人在立法上的行為能力的唯一標準。”因此,金錢政治是西方政治製度的痼疾。掌握巨大財富與金錢的大資本集團,把現代西方國家多黨競爭與選舉演化為一場按商業規則運作的政治推銷活動,通過對競選規則的控製,通過媒體的運作、炒作,控製公眾的信息接受,廣泛而深刻地影響社會輿論與公眾認知,進而影響選民的選擇,最終取得競選的勝利。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04年競選一名參議院議員的平均費用約為251萬美元,最高達3148萬美元;競選一名眾議院議員的平均費用約為51萬美元,最高達904萬美元。試想,沒有大資本集團的資金支持,怎能進行權力的角逐?不依靠金錢的力量,又怎能在角逐中取勝?在西方資本主義製度下,無論哪個政黨上台執政,實際上都是代表資產階級和大資本集團的政治力量控製國家政權。
多黨競爭具有擴大社會分歧的傾向,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多黨競爭必然要爭奪選民,爭奪選民首先要“切割”選民,將選民的利益分歧公開化、對立化,從而形成競爭黨派各自的政治基礎。加之在多黨製度下,各個政黨以奪得或控製政權為唯一目標和根本價值,在權力爭奪中不擇手段、相互攻訐,結果必然是形成擴大和深化社會分歧的政治機製。這一缺陷在西方國家處於工業化社會轉型期時表現得尤為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竭力向發展中國家輸出的多黨競爭的“民主製度”,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嚴重後果,使不少本來已經邁向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陷入長期的社會紛爭,更使一些國家內戰頻發、民不聊生。造成這種不幸局麵的重要原因就是,處於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大多處於社會矛盾的多發期、易發期,而從西方輸入的多黨製造成了社會矛盾的顯化、激化,成為這些國家社會矛盾升級的導火索和加油站。這是造成當今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長期動蕩不寧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決不能搞西方的多黨製,而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現階段,我國正處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階段,也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期”與社會矛盾的“凸顯期”。在這個時期,各種人民內部矛盾伴隨著因社會快速發展而出現的社會不平衡大量產生、發生。當前,中國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團結一致、抓住機遇、實現發展。為此,需要把人民內部的利益分歧與矛盾控製在最小的範圍,使之不影響大局。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決不能搞西方的多黨製,決不能走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錯誤道路,因為那是取亂之道、取禍之道。我國需要的是從本國實際出發,汲取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走出一條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事實上,我國已經找到並走上了一條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首先,這條道路有利於形成反映中國人民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方針政策。在我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不是任何一個利益集團的代表,而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的代表,因而能夠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條件和要求,正確把握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製定出正確的方針政策,努力做到使全社會、全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其次,這條道路有利於統籌兼顧各方利益。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等,在運行中既能夠反映人民群眾中不同群體的意見和呼聲,又能夠從全局出發將人民群眾的各種意見集中綜合起來,使國家的法律與政策能夠兼顧各方利益,妥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協調人民內部的局部利益、個別利益與整體利益、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