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美國宇航局網站公布了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拍攝的十佳地球照片,展示了從距地麵240英裏的國際空間站上俯瞰地球的壯觀畫麵,使我們能夠以一個獨一無二的視角看到這個神奇的藍色星球。 以下就是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拍攝到的十佳地球照片:
01 克利夫蘭火山噴發壯觀場麵
這張照片是2006年5月23日,由國際空間站 "遠征13" 任務成員拍攝到的,是克利夫蘭火山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噴發。美宇航局空間站科學官、飛行工程師傑弗裏·威廉姆斯於阿拉斯加當地時間下午3時(格林尼治時間23時)第一時間向阿拉斯加火山觀測天文台作了匯報。照片是在火山噴發不久拍攝到的,捕捉到煙柱從火山口由西向西南方向移動的鏡頭。這次噴發時間相對短暫;煙柱在兩個小時後即從克利夫蘭火山口徹底消散。
02 "環礁項圈"
這張照片上的獨特景觀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努庫羅環礁(Nukuoro Atoll),由國際空間站"遠征13"任務成員於2006年5月31日拍攝。努庫羅環礁位於赤道以北(北緯3.85度,東經154.9度),屬卡羅琳群島的一部分。卡羅琳群島一直延伸至太平洋西部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大概位於瓜達爾卡納爾島以北,關島和特魯克群島的東南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是聯合國托管地區,由美國負責管理。聯邦由607個島嶼組成,努庫羅環礁位列其中。約900居民生活在努庫羅環礁之上,環礁湖的直徑為6公裏。
照片顯示,這塊沙質環礁由42塊截然不同的植被構成。一塊塊植被位於努庫羅環礁東北和以東的位置,環礁正好對著從東麵刮來的大風。另外,照片還顯示,位於麵積最大的一片森林地帶的內陸地區的田地和居民區並不會被風吹到。這片內陸地區的表麵可能較海平麵略高一點,因為是沙丘最先在迎風的斜坡上堆積而成,湖灘上的沙子會在此隨風流動。相比之下,努庫羅環礁湖中的湖水倒是出奇的平靜。湖中露出珊瑚頭,這算得上是這張照片的一個靜點了。
這張照片是2003年7月27日,由國際空間站"遠征7"任務成員拍攝到的,是地表邊緣部分轉入橙色對流層的鏡頭。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層最低、也是密度最大的部分。對流層忽然在對流層頂處(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的界限)消失,在這張照片中,對流層頂是橙色和藍色大氣之間的色彩分明的分界線。銀藍色閃閃發光的雲處於地球對流層上麵,並漸漸向遠方擴散。一輪細細的彎月如鐮刀一般在照片右上方清晰可見。
這幅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市夜間美景的照片是2003年3月10日由國際空間站"遠征6"任務成員捕捉到的。城區北部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區域,那便是坐落在聖莫尼卡山脈南麓的好萊塢。靠近海岸的亮點,則是洛杉磯國際機場和長灘造船廠的港口設施。位於阿納海姆的迪斯尼樂園的明亮燈光同樣在照片中顯得很突出。
這張照片是2005年8月31日,由國際空間站"遠征11"任務成員用高清晰數碼照相機拍攝到的,芬蘭、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上空的北極光和照明燈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畫麵。如果當時是白天,相信東波羅的海部分地區同樣會出現在照片中。當時,國際空間站正處於北緯50.6度、東經 15.1度的高空。在這種照片上,一輪依稀可見的盈月漸漸遠去,而月亮右下方熠熠生輝的一串星星則屬於巨蟹星座的鬼宿星團(亦稱蜂巢星團)。照片右側的行星是土星。
這張照片是2001年8月8日,由國際空間站"遠征2"任務成員用高清晰數碼照相機拍攝到的,捕捉到了貧瘠月球穿過地球邊緣的珍貴鏡頭。由於當時沒有大氣,月球的邊緣也不存在,結果,在浩瀚的太空背景下,月弧邊緣如此清楚地映入眼簾。從太空捕捉到的一些最為壯觀的地球美景都是有關地球邊緣的圖畫。從側麵看,地球如同一個扁圓,地球大氣則像是籠罩在扁圓周圍的暈輪。這個熾熱的暈輪即被稱為邊緣。從衛星、航天飛機甚至是月球上俯瞰地球,遮蔽地麵無限生機的明亮氣體雲層也許讓人印象深刻,但此類照片似乎並不會引發我們的興趣。
這張照片是2004年1月28日,由國際空間站"遠征8"任務成員拍攝的,照片上的珠穆朗瑪峰和馬卡盧峰的黑白色彩交相呼應。由於當時身處相對衛星而言的低軌位置(200海裏,360公裏),能透過任何角度俯瞰空間站窗外美景,任務成員便對地球擁有獨特的視角。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充分利用他們得天獨厚的優勢,從青藏高原上空捕捉到這幅喜馬拉雅山脈的斜視圖。乍看上去,有人可能認為照片是從飛機上拍攝的,如果你清楚馬卡盧峰(圖左,海拔8462米,合 27765英尺)和珠穆朗瑪峰(圖右,海拔8850米,合29035英尺)處於商業飛機飛越的最高點,那麽就會明白從飛機上永遠看不到這一幕。
這張照片是國際空間站"遠征6"任務組於2003年2月16日日落後拍攝到的,捕捉到綠色極光在地球日落一麵獨舞的罕見鏡頭。日落產生的紅色光和藍色光照亮了西側的空氣層。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當時用高清晰數碼照相機58毫米鏡頭拍攝了這幅圖片。因為極光總隨著地球磁場活動,當氧原子和氮原子在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的轟擊下開始發光時,地球兩極就能看到忽明忽暗的壯麗極光。
09 冰雪阿爾卑斯山
這張照片是2006年9月5日,由國際空間站"遠征13"任務成員拍攝到的,照片上出現的壯觀山川是瑞士伯爾尼段阿爾卑斯山。令人敬畏的阿爾卑斯山脈橫跨中歐部分地區,德國、法國、瑞士、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奧地利、斯洛文尼亞等七國均宣稱阿爾卑斯山脈經過本國領土。位於瑞士西南部的伯爾尼段阿爾卑斯山的冰川美景在照片中讓人不禁發出由衷的贊嘆聲。照片拍攝時國際空間站正飛行在法國科西嘉島和意大利之間的地中海上空,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正由北向西北俯視,這種斜視的視角賦予了這幅照片一種透視圖的感覺。獨特的視角令阿爾卑斯山脈最低點更加凸現。
阿爾卑斯山脈三座較高的山峰清晰可見--少女峰(海拔4158米)、門希峰(海拔4089米)、艾格爾峰(海拔3970米)。少女峰的東南側是阿萊奇冰川,貫穿阿萊奇冰川、與少女峰軸心平行的黑色中磧(medial moraine)清晰地將這條冰川標了出來。這條冰磧由岩石和土壤碎屑形成,而岩石和土壤岩屑則是由位於少女峰和門希峰峰頂附近的三個高山冰川收集而來 --在這些流動的冰塊混合形成阿萊奇冰川時,岩屑堆積在冰川中央,沿著冰川流動方向被卷走。
據地質學家們介紹,位於西北方向的布裏恩茲湖就是由阿勒河和盧茨奇尼河的流動冰和流動水的活動形成的,最深處達261米。布裏恩茲湖的生態係統特別脆弱,湖中白鮭魚1999年幾乎全部滅絕就證明了這一點。據科學家解釋,造成白鮭魚幾乎遭遇滅頂之災的原因可能有許多,比如與上遊水力發電廠活動有關的湖水日趨混濁,以及由於擔心水質所造成的磷的減少。磷是湖中藻類的重要營養物,而藻類反過來又是食物鏈的重要一環。
10 灰白熔岩原
這張照片上的壯觀畫麵是沙特阿拉伯的哈拉特喀巴爾(Harrat Khaybar)熔岩原,由國際空間站"遠征16"任務成員於2008年3月31日拍攝。阿拉伯半島西部不僅包括大片沙地和砂礫,還有稱之為 "haraat"的廣闊熔岩原(lava field),其中一處就是麵積達1.4萬平方公裏的哈拉特喀巴爾,大概位於伊斯蘭教聖地麥地那城東北137公裏處。據科學家介紹,這塊熔岩原是過去 500萬年火山沿著100公裏長的南北向綫狀通風係統噴發所形成的,距今最近的一次火山噴發發生在公元600年至700年之間。
哈拉特喀巴爾涵蓋多種多樣的火山岩石類型和引人入勝的地貌,其中幾種地貌可在這張照片中看到。奎德爾山是由黑色、溢流的玄武岩流經過幾代時間形成的;熔岩流圍繞在322米高的層狀火山周圍(Jabal在阿拉伯語中翻譯成山脈的意思)。阿布亞德山(照片正中間),由粘性更大,富含矽石的流紋岩形成。盡管我們在課本中見到的奎德爾山是一個呈錐狀的成層火山,但阿布亞德山卻是一個熔岩穹丘--一個由密度更大、更凝固的熔岩流組成的圓形大塊頭。在西部 (上麵中心位置)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巴伊達山。巴伊達山呈對稱狀,是由凝灰岩構成的圓錐體。
這導致濕潤的、具有粘性的火成碎屑沉澱物形成,火成碎屑沉澱物能堆積成一個陡峭的錐形結構,尤其是沉澱物快速凝固的時候。巴伊達大坑的白色沉澱物(照片南側另外兩個地方)形成於沙子和淤泥,它們堆積成淺淺的一層。哈拉特喀巴爾的錐形凝灰岩的存在以及顯示有水存在的其他火山特征表明,當地氣候在火山活動的幾個時期十分濕潤。不過時至今日,該地區的氣候極為乾旱,每年幾乎都沒有降水,造成大片土地幾乎完全沒有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