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探密中國新富階層的隱居之所

(2008-09-04 13:01:58) 下一個

隱居,就是找個地方躲起來;就是逃出水泥森林,融於山水之間。人人都在窮忙時,清靜的自由和富足的閑暇,就成了奢侈品。依山傍水,別墅園林,悠遊歲月,是城市精英形而上的向往,是新富階層的田園想象。
中國的房地產業已有能力為隱居者提供去處,以西式現代品質還原東方自然格調。當代隱居者在城市與山水間穿梭,也在名利與自由間兩難。
城市仍是大本營,但隱居進入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並成為個人價值觀進化中的一環。第一批隱居者以成功人士身份出現,或小住,或禪修,或參加心靈修煉課程,體會隱居的感覺。
隱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生活方式的選擇能力。身體隱居了,心仍是活絡的。手機已經關了,身份還在招搖——他們的隱居很高調。
高調隱居的中國悖論
“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不過是隱士們的自欺欺人,從懷抱“孔明心態”、好走“終南捷徑”的古代隱士,到當下的“高調”隱居者,均顯露出“隱”的矛盾與虛偽。
 如果依照最嚴格的標準,中國並無真隱士。
“誌士棲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負初心。不須更說嚴光輩,直自巢由錯到今。”在南宋詩人陸放翁看來,要想做真隱士,是不應該存活於世上,那些被曆史文獻所記載,為人世所知的隱士、高士、處士,乃至神仙傳記或佛門中的高僧,也都不是“真隱”而是“假隱”。
“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不過是隱士們的自欺欺人,這群主要由文人組成的隱士集團,或懷抱“孔明心態”,擺出看破紅塵的清高姿態,需要對方執禮甚恭,三敦四請,才勉為其難出山,以濟困解厄;或懷抱“終南山心態”,雖然隱居於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卻又不時放出風聲,以方便“求才若渴”者登門拜訪。
歸隱自然、超塵脫俗、隱逸、清高等已成為中國人普遍崇仰的“人生哲學”。然而,“終南捷徑”卻又成為一種隱士追求名利以退為進的手段。“文人出路狹窄,熱衷做官,做不成官,自稱‘布衣’,以布衣傲人。這是多麽矛盾、荒謬又虛偽的事。中國社會文化之虛偽,且習以為常,此是一例。”(台灣作家何懷碩語)
高調隱居:新富階層的田園想象
中國隱士:一群隱君子,一群偽君子?
隱士不是種職業。隱士是逃離社會,努力要成為名符其實“個人”的一種人。
在西方,除了宗教修道之外,隻有像梭羅、史懷哲、羅伯特·拉克斯等少數特立獨行的隱士,“在美國,隱士隻是那些喜歡自個兒待著的人,往往都有點神經質”,而在中國,隱士卻是中國人普遍的道德標誌與人格向往,往往是“社會精英”,《空穀幽蘭——尋找當代中國隱士》作者、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這樣向他的美國朋友介紹中國隱士,“他們很像研究生,他們在攻讀他們精神覺醒的博士。在中國,很多人在佛教寺庵、道觀、儒家書院、大學乃至家裏獲得他們精神覺醒的‘學士’,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欲望、有能力、有精力攻讀‘博士’。”
“中國幾千年影響最大的是什麽人?不是孔孟,不是老莊,是隱士。”(南懷瑾《<莊子>講記》)
人數接近百萬的中國隱士,常常是政治的異見者,他們總是與社會、山林和廟堂處於一種極其複雜的糾葛之中。在多數記載中,上古時期拒受禪讓的許由和巢父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隱士;繼而,商代遺民伯夷、叔齊為守節不食周粟,成為史上最牛的隱士;孔子在周遊列國時,也見到許多對政治灰心、悄然退避的隱士:接輿、長沮、晨門、荷條丈人等;再是鬼穀子和諸葛亮,文人士大夫陶淵明、王維;再是“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的“竹林七賢”,明清三大學者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再到曹雪芹、鄭板橋、蒲鬆齡。
他們或許是厭離俗塵的無名隱者,或是誌慕仙佛的修道者,或是築廬讀書著述者,或是結爐煉汞服丹者,或是終身不仕者,或是輔佐君王平定天下功成身退者……他們各取所需選擇了“義隱”、“時隱”、“朝隱”、“酒隱”、“學隱”、“道隱”與“佛隱”的隱逸方式,卻又一致與方士、田園詩、山水畫、茶道、醫藥、園林、農學、奇行與變態脫不開幹係。
何懷碩曾這樣分析中國隱士的主要成因:外國隱士,不一定是“讀書人”(這在古代中國稱“士”,現代叫“知識分子”),但中國的隱士必來自讀書人,即文人。中國文人,不做官時為“士”,做了官便稱“仕”。文人的最高理想是治國平天下,所以仕途是一條積極奮進之路,但是僧多粥少,能當官者少,自然失意者多。所以有三種“布衣”:因為主客觀條件不具備,做不成官;或者已入仕途,卻因為受到挫折、誹謗、陷害而被迫放棄這條路;或者因政治黑暗,綱紀蕩然,道德淪喪,日月傾頹,天下無道而不願、不屑做官。上述三種人,尤其前兩種,大都走向消極遁世之路,成為“隱士”。
而隱士又有這樣的類別:一類為絕對隱居,獨自修行,不涉紅塵;一類是在悟道前隱居清修,悟道後入世教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如諸葛亮、虛雲大師;一類隱於城市,和光同塵;一類是當國有難,出世救萬民於水火,功成遂退,退隱泉林;還有一類,是以隱為名,以隱求名,以名博官,所謂“終南捷徑”,已經算不得真正的隱士。
中國社會之矛盾、荒謬與虛偽,在中國隱士文化中極其典型。
南懷瑾在《<莊子>講記》就講到過這樣的例子。滿清入關後,康熙想盡辦法網羅退隱的“遺老”,於是,在康熙到乾隆的100年間,科舉中特設有“博學鴻詞科”,對退隱的“遺老”特別恩寵,馬馬虎虎報個名考一下,就給很好的官位,許多隱士禁不住誘惑參加“博學鴻詞科”首考,如願以償。有人便寫下一首諷刺詩:“一隊夷齊下首陽,幾年觀望好淒涼。早知薇蕨終難飽,悔殺無端諫武王。”“博學鴻詞科”再考,考場人滿為患,後去的還被推到門外去,有人於是又寫了一首詩來挖苦:“失節夷齊下首陽,院門推出更淒涼。從今決計還山去,薇蕨哪堪已吃光。”
高調隱居的矛盾共同體
放到今天,高調隱居也是個矛盾共同體。
不得不為五鬥米折腰、上班打卡的工薪族,雖然沒有時間也沒有財力“隱居”,卻也會在家裏掛一兩幅仿製的“山水畫”,在辦公桌案頭上擺一個迷你盆景,上麵綴以陶製的一椽小茅屋,或者一二漁樵在“山林”之間,引發“悠然見南山”的神往。
在紅塵中爭名奪利的官僚商賈、社會精英,時不時便會玩突然“失蹤”,以“抱歉,你所撥打的用戶不在服務區”為榮,以和窮人、俗人住在一塊為恥,“高調”隱居之外,他們還喜歡在自己的別墅裏造造園林、假山、草堂和山房,種上一壟竹子,放幾塊湖石,以滿足歸隱山林的雅興,附庸“高人逸士”之風雅。
中國財富的分配一樣逃不開“二八定律”,隱居是個奢侈品,沒錢的人隻能隨便找個地方躲起來,被稱為是世俗社會的叛逃者。越是身居高位者,越想隱身,越是品位高端者,越想隱居,低調隱秘的中國上流社會,小圈子話題從來沒有停止對“悠然棲居”、“世外桃源”的渴望,他們買下一座島做“島主”,買下一座山做“寨主”,買下一塊地做“領主”,買下一間大院做“院主”……內斂謙恭,卻又因地位顯赫、財富耀眼而逃不開“人肉搜索”,一次低調的“隱居”往往會變成有預謀的“高調”炒作。
高調隱居者常常是在“躲人”而不是“躲城市”。於是,他們往往會在城市近郊辟一片土地,堆山種樹,建樓引水,在蘇州園林裏以成功者悠然“市隱”,這要歸功於中國貴族最早開創的行宮、別院和避暑山莊,西方貴族貢獻的別墅等棲居形態。
高調隱居者認為書比電視更重要,獨處比社交更重要,國學比經濟管理學更重要;他們愛躲在別墅玩彈子球;喜歡遛大狗的慢生活;喜歡唐裝,留胡子;看許多本線裝的佛經及四書五經;喜歡冥想,愛與高僧懇談,愛上禪修班;拒絕電話,如果有手機一定要轉秘書台;如果出遊,也是和小圈子的名媛或大佬開上遊艇前往公海、坐上私人飛機前往迪拜……
高調隱居者多為文人、商人和政要。他們可能是寫《麥田守望者》的塞林格,寫《瓦爾登湖》的梭羅,寫《挪威森林》的村上春樹,也可能是躲回湖南老家的周立波,在湖南嶽陽農莊裏種菜的韓少功,以及半隱不居的張承誌和張煒。他們還可能是早在雅典奧運會時就想隱居的許海峰,在嶽陽西衝村蓋了3間瓦房隱居的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前湖南省委書記毛致用,也可能是籌劃離任後前往美國德州東北部達拉斯市建別墅隱居的小布什。
高調隱居者擅於將禪修之“道”變成“術”。在西湖邊的古刹,在天台山的國清寺,在五台山的十方堂,在重慶的華岩寺,在河北趙縣的柏林寺,在廣東四會的六祖寺,在終南山的各大寺院,處處皆有“生活禪”,處處都有來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珠海等地企業家的身影,他們熱衷扣問山林寺門,聆聽暮鼓梵音,品食清茶齋飯,在寺廟裏短期隱身修行:禮佛、誦經、講座、抄經、普茶、傳燈、行腳等,返城之後,再研究如何將佛學應用到企業管理,廣結善緣,擴大生意,以賺取更多的財富。
無法高調隱居的大多數人,隻能在網絡上暢想如何“隱於野”:依山麵水,造座小木屋,屋前開一小塊田地,種點瓜果蔬菜,養幾隻雞、鴨、狗、兔;如何“隱於鎮”:選小橋流水的周莊、西塘,租住或自建一座帶天井的房子,在鎮上擺個小攤開個小店,不求賺多少錢,隻是找個活兒;如何“隱於路”:買一輛十來萬的房車,像吉普賽人一樣以大篷車為家,四處流浪。
更有人在暢想自己老年隱居揚州的安適:城市不大,人口不多,秩序不亂,曆史不短,風景不差,故事不少……去揚州老城中租一間院子,比鄰而居。夜色降臨,在積水空明的庭院中,擺兩把藤椅,我們欹斜其上,談一談詩詞,待月色更濃,沏上一壺清茶,月光灑在其中,我們相敬而啜,品那一段流年。
給人生放個長假 OFF的生活哲學
如果說工作是“ON”,那麽工作以外的休閑就是“OFF”,也就是擺脫工作狀態,暫時逃離,逃離那個“你自己一直以為那就是自己的生活”。
OFF學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2006年創造的概念。如果說工作是“ON”,那麽工作以外的休閑就是“OFF”,也就是擺脫工作狀態,暫時逃離,逃離那個“你自己一直以為那就是自己的生活”。(
和絕大多數日本人一樣,大前研一也曾是工作狂,一年在家吃飯的時間,隻有幾天而已。這一直持續到他三十出頭,升任麥卡錫谘詢公司東京分社社長,也是第一本著作大受好評的時候,可以說是事業的第一個巔峰。此時的他,接谘詢委托案接到手軟,同時忙於在各地演講。因為疲於奔命,他的健康出現了問題,他一度想辭掉工作。是一次長假挽救了他,也讓他從此懂得OFF的重要性。
大前研一這樣描述在OFF狀態下的頓悟:“當我舒適地躺在海邊時,突然之間,身體裏麵好像發出了‘咚’的聲音。那一刹那,我也從過去的時間感覺中獲得了解放。”OFF的功效是驚人的,工作壓力消失了,身體的毛病不藥而愈,他撤回了辭呈,重新投入工作。不管工作多麽辛苦,隻要想象一下度假海域彩色的魚群,他就感到十分舒暢,獲得了工作的動力。
在盛產工作狂的日本,以及全世界平均工時最長的台灣,大前研一的《OFF學》登上了暢銷書榜。在中國大陸,盡管情形跟日本、台灣不盡相同,OFF也同樣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
OFF是為了更好地ON
繼《OFF學》後,今年大前研一又推出了新著《後五十歲的選擇》,同樣是講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台灣《數位時代》總主筆王誌仁分析,大前研一這兩年都抓住了一個大題目:那就是時代變化太快,科技進步太快,人其實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所有事情都提早發生,人跟不上,所以特別容易過勞和有挫折感;這個時候,你隻能把自己OFF,找到節奏,而不是被帶著走。五十歲後的人生也類似。
“這幾年市場上的暢銷書,都是歌頌成功鼓勵嚐試的;而對那些處於人生中間階段,還未成功但也很難再重新開始的人,很需要安慰。”王誌仁認為,大前研一的書不僅僅講人生規劃,其實還是一種心理治療和自我鼓勵。換言之,大前研一的OFF,其指向實際上還是ON。
大前研一自己在書中也說,他提出OFF概念,但並不是提倡所謂“慢生活”的生活方式——放棄工作上的成就,從充滿競爭的社會上退下來,輕輕鬆鬆地生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等等。他的立足點是,既然大多數人仍然以工作為生活的中心,那麽,就在ON和OFF的狀態間切換,同時充實工作與休閑生活吧。總之,不要做無時間、無金錢、無悠閑心情的“三無”人士。
OFF是有計劃的逃離
如何徹底地從ON轉換為OFF?大前研一給出的建議是:至少5天以上的長假,以及到一個什麽都沒有的地方(也就是除了必要的住宿設備之外沒有任何休閑設施),享受不同的度假方式。在他看來,盡管很多企業會給員工提供一周左右的年假,但緊湊的行程,走馬燈似的遊玩景點,使得他們無法體會那種“OFF”的感覺。
其實就是找個地方躲起來,或者說隱居。“歸隱田園”的理想長久存在於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在一切都變得太快、個人無法把握自身境遇的現代社會,“歸隱”這個前現代的願景更成了人們的普遍需求。百度有一個“隱居吧”,在表達出強烈隱居意願的網友中,不乏不到20歲的少年郎,甚至有人說從上初中(13歲)開始就渴望隱居了。渴望隱居的原因,有因為沒有人生目標和方向而迷茫的,有希望擺脫現實的是是非非的,有感覺在城市中生活連呼吸都難受的,還有希望治好失眠症的。至於如何隱居,一位網友說:“很想隱居,但不脫離文明,最想去山的最高處,有太陽有水,有土壤。不要有蛇,我怕蛇。”
所以有人感歎說,像梭羅那種在瓦爾登湖畔建一個小木屋隻花了28元1角2分5美金是真隱,而在京郊買一棟別墅,號稱200米開外就是驚濤拍岸,別墅內則從等離子到自動加溫馬桶等一應俱全,這是富貴的隱。還有一位希望有山有水有點田,但苦於在地球上找不到真正渺無人煙的又能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猜想以後大概隻能去外星球了。
實際上,OFF、或者說“隱”的手段隻是表象,關鍵在於,是把OFF當成了一種姿態,還是有計劃的逃離。為什麽非要找渺無人煙的地方呢?古人說得好,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如果隻為避世,逃到外星球也一樣會心亂。OFF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等等,不能放下,又如何OFF?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現在敢OFF、也能OFF的人群,暫時以成功人士居多。有了財務自由,才有了時間管理的自由,在人生的選擇上,也有了更多轉寰的餘地。
每個城市都有可以隱居的山水
一人有一個隱居夢,從古至今,絕大多數隱士選擇的隱居地不是名山大川,就是江河湖泊,因為山水可以給人安寧的力量。
北京—西山
以臥佛寺、碧雲寺、古岫雲寺等古刹聞名,謂“皇家板塊”,集中了檀香山別墅、廬師山莊、禦園等高端別墅,京城高幹及紅頂商人多隱於此。
隱居的皇家板塊
上海—佘山
此地謂為“上海之根”、“世外桃源”,核心版塊隻有不到1000幢獨幢別墅:世茂佘山莊園、佘山翠庭等,號稱“佘山900張富人名片”,江浙富商、上海中產、演藝明星多隱於此。
900張富人名片
廣州—白雲山、番禺
“綠肺”白雲山,為都市白領隱居首選。偏居番禺的茂德公草堂,看似藏於果林的茅草屋,其實是文化、影視名流的絕佳隱居地。
離CBD最近的自然
昆明—撫仙湖
蠻書》稱之“大池”,雲南第一深水湖泊,此地集中的湖畔聖水等高端地產項目,成為樂山樂水的中國新富階層隱居之選。
在體驗之都觀日出,聽濤聲
成都—青城山
道教名山,“第五洞天”,相傳東漢張道陵曾在此修煉。此地聚集青城山房、龍湖小院等高端樓盤,不少道士、畫家、學者隱居於此。
深山裏的市井生活
南京—紫金山
這裏聚集帝豪花園別墅、天泓山莊等高檔樓盤,可以最近距離“數星星”,又有“澗水無聲繞竹流”,是最浪漫的隱居地。
數星星的地方
福州—鼓山
鼓山湧泉寺列閩刹之冠,故有“既來福州,必遊鼓山”之說。此地集中了鼓山山莊、鼓山苑、左海禦景等高端別墅,閩商、海歸派多隱於此。
躲在圍城可觀城
南昌—梅嶺
“翠、幽、俊、奇”,號稱“小廬山”。有恒茂森林海、康都別墅等高端別墅,是南昌中產以及畫家的心儀之地。
落霞與孤鶩齊飛
濟南—大明湖
城內眾泉匯流而成,有“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譽。有富華莊園溫泉別墅、湖畔苑、巴黎花園等高端別墅,是濟南富商以及文娛明星首選之地。
一城山色半城湖
武漢—東湖
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這裏是毛澤東在解放後除中南海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有東湖楚世家行吟水榭、梨園別墅等高端別墅,武漢中產、大學教授多隱於此。
行吟湖畔賞櫻花
長沙—嶽麓山
“碧嶂屏開,秀如琢珠”,以林壑幽美,山幽澗深聞名,有香格裏拉麓山別墅等高端別墅,是長沙富商、文娛明星的半隱之地。
最有書卷氣的棲息地
海口—五指山
海南第一高山,江湖發源地。有五指山居別墅、五指山翡翠穀等高端別墅。是作家和企業金領的心儀之地。
萬水歸山,山歸足下
杭州—西湖(
西湖周邊聚集西湖高爾夫別墅、西湖花園別墅等高端地產項目,是唯一出現在人民幣上的隱居之所,但它不會讓人感到“住在錢眼裏”,反有脫離銅臭俗世之感。
住在人民幣裏
西安—翠華山
以“終南獨秀”和“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著稱,自秦王朝起,就已是皇家“上林苑”、“禦花園”,是陝西中產假日消隱的首選之地。
正版“終南捷徑”
香港—離島
選擇此地隱居者多為影星、文化界名人、企業高管。在離島,你將和周潤發比鄰而居
快城邊的慢生活
台北—陽明山
溪穀、溫泉、瀑布、森林,蔣介石夫婦晚年曾隱居此處的陽明山房,著有《生活的藝術》的林語堂也曾隱居於此。有柏園山莊等頂級樓盤,台灣政要、商界要人多隱居於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iwantall 回複 悄悄話 你想說啥?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寫作精簡是好文章第一大要素!
你的文章太長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