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邦國取代李鵬成為保守派的領軍旗手
(2008-04-22 12:30:26)
下一個
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在最新一期理論刊物《求是》發表文章,高聲疾呼中國絕不照搬西方那一套政治製度,絕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兩院製。其調子,與近期的行政體製改革、人大代表專職化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馳,卻與黨內保守派觀點不謀而合。難道吳邦國已成為新一代保守派的領軍旗手?
去年二月二十六日,總理溫家寶也曾在《人民日報》,發表《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曆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一文,談的也是政製問題。當時溫家寶指出,社會主義製度與民主政治不是相背離的,目前要以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公民權益、反對腐敗、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增進社會和諧為重點,擴大民主、健全法製,繼續推進政治體製改革。這樣就能使中國的製度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理解和認同。
事隔一年,另一位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根據他在今年三月十九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講話,改寫成三萬多字文章,先發表在《求是》雜誌,本星期四由新華社及《人民日報》轉載。吳文雖然也談及政製,立場卻與溫家寶迴然不同。
吳邦國說,過去百多年,中國嚐試過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後的共和製、北洋軍閥的偽憲製,以及國民黨的國民大會,全部以失敗告終,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大代表製度經得住曆史考驗,證明“照搬西方政治製度模式是死路一條”。吳邦國又以現時社會穩定,民族和諧,經濟繁榮,載人航天飛行、月球探測等成就,說明現今政治製度的正確性。
吳邦國文章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對西方政製的大力鞭撻。他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是多黨製或兩黨製,有執政黨,有反對黨和在野黨,各黨派明爭暗鬥,但無論哪個黨派上台執政都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都是極力維護自己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團的利益。西方議會無論是一院製還是兩院製,都是各黨派爭權奪利的場所。”其結論就是,中國的改革,在借鑒人類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之餘,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共的領導,“絕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絕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兩院製”。
這是中共領導人第一次如此坦率地全麵否定西方的政治製度,不但與溫家寶一年前高談政改的文章針鋒相對,也比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等十五位體製內學者倡議的政改三階段論(到二O四O年建成中等發達的成熟的民主和法治化國家),還要保守。每年兩會,有關改革人大製度、提高認受性、增強代表監督能力的呼聲,高唱入雲,但吳邦國都視而不見。
吳邦國的說法,與近期國內政治改革的大潮格格不入,相反卻會得到保守陣營的喝彩。過去十多年,保守派在公有製經濟、資本家入黨等問題的討論,潰不成軍,連物權法這個抗拒私有化及個體經濟的最後堡壘,頑抗了幾年,甚至由北大教授鞏獻田發表公開信加以反對,並獲吳邦國親自接見,但也無補於事,物權法去年仍在全國人大會議獲通過。保守派節節敗退,一方因為他們無法與時並進,另方麵也與他們缺乏導軍旗手有關。
中共保守派領袖本來“江山代有人才出”,從八十年代的陳雲,到九十年代的李鵬,他們都堅持所謂中共的正統意識形態,主張放慢經濟改革的步伐,保持國有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結構,並反對政治體製改革。但李鵬退休後,保守派就如無主孤魂,無法就中共高層的自由化決策,組織有效的反擊。吳邦國的文章,是否一支強心針,讓他們重新找到領袖,成為反擊政製及經濟改革的救命稻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