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一項重大行政體製改革,中央政府探索實行大部門體製,有望在明年“兩會”拉開序幕。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央高層對於“大部製”機構改革的共識已趨高度一致。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在十七大晉身政治局常委、並有望在明年3月成為溫家寶總理重要助手的李克強,已經實際主抓“大部製”改革。而國務院早前就成立了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聯係會議,一些體製內專家還承擔了由國務院委托的關於“大部製”改革的研究課題。綜合各方麵權威人士的觀點,之所以將“大部製”改革稱為“拉開序幕”,其原因在於,“大部製”改革的觸覺直入體製內的深層次問題,涉及諸多部門利益,乃至公務員隊伍的穩定等問題,所以推行“大部製”不能一蹴而就,應堅持漸進式的改革思路,把握改革時機,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故明年3月啟動之後,“大部製”改革還將不斷深化。可簡化處理公務手續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表述的“大部門體製”,就是學界已熱議數年的“大部製”。行政體製研究者為“大部製”所下定義是,它意味著把性質類同的部門進行合並,把密切相關的職能集中在一個大的部門統一行使,這樣可以減少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和權限衝突,簡化處理公務的手續和環節,有利於建立統一、精簡、高效的服務政府和責任政府。以交通運輸方麵的部門為例,目前設有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遲福林等專家建議,建立交通運輸部的時機相對成熟,就可以先行推出。專家指出,2003年機構改革將國內貿易與對外貿易職能和機構進行整合,組建商務部,可以視作對“大部製”改革的一個有益嚐試。擬考慮拓寬部委職能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的高小平和沈榮華在去年初就撰文稱,政府機構改革要探索新模式,逐步向“寬職能、少機構”的方向發展。國務院所屬機構可考慮進一步整合,拓寬部委的職能,逐步向“大部製”過渡,例如向大交通、大文化、大農業、大環保過渡。專家指出,中國政府機構設置過多過細,管理對象與管理事務重疊,機構重疊、職能交叉、協調困難的情況十分普遍,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現象十分突出,成為中國政府職能與機構改革配套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問題。政出多門不利於管理目前,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共有組成部門28個(見附表),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8個、辦事機構4個、部委管理的國家局10個、直屬事業單位14個,另外還有100多個議事協調機構、數量多、類型多,分工過細。不少部門職能相近或相似,既造成部門之間的職責交叉、推諉扯皮,又導致職能分散、政出多門,削弱了政府的決策職能,也不利於集中統一管理。綜觀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政府機構設置的慣例均是實行“大部製”,美國總統內閣為13個部門,日本內閣設1府12省廳,德國為15個部門,英國為18個部門。而高小平和沈榮華的文章就指出,參考現代政府管理的一般規律和經驗,中國行政管理體製改革還有很大的空間。就組織結構而言,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由10至15個政府部門組成較為適當,政府組成部門有合理的決策與執行組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