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遏製台獨北京要打經濟牌

(2007-11-15 11:34:20) 下一個
亞洲周刊紀碩鳴/大陸對台貿易逆差零五年來已突破千億美元,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北京強硬派聲音開始占上風,若台獨勢力一意孤行,北京將多管齊下平衡兩岸貿易的逆差。

北京的對台政策依然以和平為主旋律,中共十七大並首次提出「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意味著兩岸關係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不過,亞洲周刊獲悉,北京對台政策表麵上風平浪靜,暗中仍波濤洶湧,如果台獨勢力再一意孤行,北京將出台政策以平衡兩岸貿易。北京的消息人士告訴亞洲周刊,北京決策層的強硬派的聲音開始占上風,「絕不允許『台獨』勢力每年從大陸賺取數百億美金,不好好發展台灣經濟,不為台灣人民謀福祉,而去購買武器,去搞核武來威脅兩岸。北京也掌握了台灣與某些國家的前國防部官員往來密切的情況」。

多年來,兩岸經貿趨熱,大陸方麵一直處於逆差,數額且逐年遞增,北京正醞釀出台平衡兩岸貿易的政策。在台灣不開放采購大陸資源、物資,限製投資的情況下,有學者向政府建議,鼓勵台商采購台灣以外的如歐美、日本、南韓等發達國的機械設備、半成品或零部件,對這部分台商可以在稅收及其他政策上繼續給予優惠,這樣既可減少與台灣的逆差,又可以減少對西方的順差;同時采取金融措施,限製資金流入台灣,北京不會再忍讓個別台獨台商在大陸「吃肉」,暗中又幫著台獨勢力來「罵娘」的行為,北京要多管齊下平衡兩岸貿易的逆差。

北京評估,約有四成台商希望利用台獨勢力的影響,來確保他們在大陸的地位以及兩岸政府對他們的重視,北京高層認為,這樣的狀況不應該繼續。亞洲周刊獲悉,還有學者建議,大陸每年給台灣賺六七百億美金,陳水扁當局卻用以擴大購買武器,甚至搞核彈來對付大陸,台灣民眾不見其利倒見其害,政府應該鼓勵讓台灣老百姓直接受益的貿易往來及兩岸交流,「就是把錢補貼給台灣貧窮者,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該人士說,入聯公投越演越烈,陳水扁還稱「幸福擋不住」,北京會協助台灣人民謀幸福,但絕不會讓台獨勢力有幸福。「台灣最近傳出陳水扁下令秘密發展核武的消息令北京關注,情況都在掌握之中。」

身段很軟但手段很硬

中共十七大前,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李維一表示,十七大將針對近年來台海形勢及其發展趨勢,確定今後一個時期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李維一還就台灣軍方將在馬祖設立導彈中隊,威脅福建和上海等台灣海峽的目標,以及規劃秘密製造地對地導彈一事,正告台灣當局不要玩火自焚。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黃靖指出,與過去中國領導人比起來,胡錦濤主政後對台灣政策,應該是「身段很軟,但是手段很硬」。他說,胡錦濤主政以來,對台的具體政策,都是落到實處,空話很少。所以不管誰是台灣下一任「總統」,對這個事實都要慎重考慮。事實上,對台灣的形勢變化,大陸是外鬆內緊,外軟內硬,北京不出聲音或者少出聲,並不等於北京會放縱台獨勢力。

早前,國務院台辦主任陳雲林在會見到訪的十多位台商會代表,及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等藍營政治人物時直言,台灣的聯合國公投議題已讓兩岸陷入「空前的險境」,陳雲林說,在兩岸人民都是中國國民的前提下,大陸可以對台灣采用「政經分離」手段,但如果台灣透過公投手段自外於中華民族,未來大陸就無法繼續用政經分離的眼光來看待兩岸關係。

陳雲林舉例說,大陸對南韓有高達八十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不斷透過各種手段要求南韓采取貿易平衡措施;但大陸對台灣地區貿易逆差高達八百億美元,幾乎是對南韓逆差的十倍之多,卻從來沒有對台灣施壓過。很清楚地,大陸將台灣人民當成「國人」,但硬推公投入聯造成分裂事實,會讓這種關係轉變。

零六年,兩岸經貿往來進一步密切。中國商務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兩岸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一千零七十八點五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二百零七點四億美元;自台進口八百七十一點一億美元。大陸重要諮詢機構安邦集團首席分析師陳功,今年來多次撰寫文章及向有關部門建議要關注兩岸貿易的大陸方逆差問題,陳功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兩岸關係最緊要的看點已經轉移到了經貿方麵,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兩岸貿易逆差之大,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忽視的地步。」目前台灣是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第七大出口市場、第五大進口市場、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地。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大陸對台貿易逆差,二零零六年達到了六百六十四億美元。今年的前八個月,大陸對台貿易逆差就已達到三百三十五億美元。這表明,從零五年開始的最近三十二個月以來,大陸對台貿易逆差的累計數已經達到突破千億美元的總規模。陳功說,對於這樣的貿易現狀,大陸方麵當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示不滿,結合島內的政治形勢來看,這種不滿所凝聚的壓力,完全有可能導致大陸方麵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陳功的觀點是:「對於兩岸貿易逆差,必須看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貿易糾葛,這個問題背後,存在著強烈的政治角力。別的不講,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軍購就隨著九十年代以來的兩岸貿易逆差不斷上升而節節上升,這等於大陸支付了台灣購買武器裝備的錢,反過來用以對付大陸,這種情況無論如何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有學者建議,「台灣在大陸企業的資金,可以自由流向任何國家或地區,日本、美國和香港,任何地方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容許其流向台灣,以免台灣政府將其用於政治目的和軍事目的」。陳功強調,要解決兩岸的貿易逆差,必須多管齊下,尤其是在金融領域要加強管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反洗錢法規,通過法律的調整,明確規定台灣在大陸企業的盈利和資金調度,不能流向台灣。

二零零六年,大陸自台進口前五類商品依次為:積體電路及微電子組件、液晶顯示板、初級形狀的塑膠、鋼材、印刷電路,占自台進口總額的五成六。大陸對台出口前五類商品依次為:積體電路及微電子組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鋼坯及粗鍛件、電視、收音機及無線電訊設備的零附件,占對台出口總額的三成。台資企業是大陸對台貿易的主體。去年,外資企業(主要是台資企業)對台進出口額分別占同期大陸對台進出口額的八成一和六成七。

巨額逆差是特殊照顧

多年保持如此巨額的貿易逆差,顯然是大陸對台「特殊照顧」所致。問題是:大陸一直容忍如此巨大的貿易逆差,合理嗎?對於營造兩岸和諧、互動進展的大局,真有必要嗎?兼任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的香港台灣工商協會董事陳自創表示,無論從經濟發展規律來說,還是從兩岸「特殊情份」而言,一邊倒讓利,的確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陳自創說,不談台灣當局「去中國化」的企圖,即使按「世貿組織」原則,兩岸實不應長期容忍這樣巨額的貿易逆差,這是不正常現象,無論是受益方還是受害方,都會有一種感情的排斥心態。如何解決兩岸巨額的貿易逆差問題?陳自創認為,解決方法有二,一是不應單方麵取消優惠政策,二是增加大陸對台灣的出口。由於國際產業分工,加上大陸對外商(包括台商)的優惠政策都是一致的,單獨取消針對台商的優惠政策,並不切實際;其次,增加大陸對台灣的出口,最好的辦法就是「香港模式」,讓台灣充分利用大陸資源,協助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以物流為主)中心,這樣物流的方向,不限於國外?台灣?大陸,還包括大陸?台灣?國外。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沈驥如教授向亞洲周刊表示,貿易不平衡問題與兩岸專業分工有關,台灣當局有意識阻撓從大陸進口商品,「這種不平衡對台灣有好處,大陸全球貿易順差很大,並不會對大陸構成影響」。沈驥如認為,如果取消六百多億的貿易逆差,中國的順差還要大,「兩岸更大的大局是和平發展,和平建設,我相信不會以此作政治鬥爭的籌碼,這樣的格局還要維持下去」。沈驥如強調,還沒有聽說要製定有關政策、經濟製裁台獨政府。

按投資者注冊地統計,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底,大陸累計批準台資項目七萬一千八百四十七個,實際使用台資四百三十八點九億美元。台商投資近八成集中於製造業,且東部沿海地區占台商投資總額的九成五左右。亞太台商聯合總會總會長潘漢唐告訴亞洲周刊,依台商組織的評估,台商中支持藍營和支持綠營的比例約為七點五比二點五。「北京政府要平衡貿易逆差,影響最大的還是藍營的支持者。我不讚同以行政的方式來平衡兩岸貿易,這不是很好的做法。」潘漢唐是市場經濟的捍衛者,他希望以市場的方式,而不是以行政的方式來解決兩岸的經濟問題。

潘漢唐認為,二零零七年馬上就要走完了,零八年三月台灣大選,他有信心藍營可以勝出,重新主導執政,「除非陳水扁再耍花招,我看不到綠營會贏的任何理由。藍營執政,北京應該給予台灣更多發展經濟的支持,讓台商及台灣人民重新過上好日子」。其實,北京擔心的不是在國民黨重返執政舞台以後,而是現在至明年三月大選前,台獨勢力到底會走多遠,如何遏製日見嚴重的分裂勢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