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物價為什麽低得這麽驚人?
(2007-10-01 12:29:51)
下一個
利用每三年一次的學術休假,自今年8月開始,我帶著家眷到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半年。這所大學所在的城市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叫“旖色佳”,據說是因為風景優美而得名。實際上它位於紐約州中北部阿巴拉契亞山區,相當於中國貴州的山區。就在這麽一個“鳥都不常飛到”的地方,卻擁有康奈爾這所著名的常青藤大學;五萬人的城市,學生就超過三萬。
我們租了一幢小房子住下。房子主人名叫丹尼爾,是一位有兩個可愛小女兒的單身父親(按他的說法,他妻子“犯傻”走掉了)。
旖色佳一半以上家庭(即中位家庭)的年收入在39000美元以下。相當於中國什麽樣的收入呢?要知道答案,我們必須了解購買力平價這個概念。購買力平價的出發點是,各個國家的物價不一樣,同樣的收入在不同國家的購買力不同。購買力平價就是要消除物價的影響,在相同物價水平下計算各國的收入。舉例來說,聯合國發展署公布的我國2004年按名義匯率計算的GDP總額是19317億美元,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總額是76423億美元,說明2004年美國的總體物價水平約是中國的4倍。由於過去三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9%左右,目前美國相對於中國的物價水平也應該上升同樣的比例,達到4.36倍。因此,旖色佳中位家庭的年收入隻相當於在中國的8945美元,按現行的匯率計算就是67087元人民幣。北京市2006年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978元,按每戶3.4人計算,折合戶均67925元。也就是說,旖色佳的實際收入水平和北京的相當。
我們住的街區屬於旖色佳的老區,住的是一些中低收入的人家。這裏的每幢房子都比較小,使用麵積估計在100到120平方米之間,而且都有一定年頭了。我們住的房子顯然是剛剛重新裝修過,但仍然顯得陳舊。丹尼爾不像是一個富裕的人,但可以看出,他過日子並不節儉。
也許他根本不用節儉,超市裏的東西都很便宜。比如一加侖脫脂牛奶2.2美元,折合人民幣約每公升4.4元,而國內一公升類似的三元脫脂牛奶是7元左右。現在是葡萄成熟季節,每磅(約0.9市斤)才99美分;西瓜仍然有,4美元一大個;白蘭瓜和哈密瓜都是5美元兩個,雞腿、雞翅不到1美元一磅;國內貴得離譜的三文魚最貴每磅也不超過10美元。
沃爾瑪裏的東西更是便宜得讓人無法相信沃爾瑪居然還能贏利。我們去沃爾瑪買了一袋小扳手,裏麵各式尺寸的扳手有十幾個,可是價格才99美分。且不論人工成本,單是消耗的鋼材也該值這個價吧!
再看汽車。本田新推出了08款的雅閣轎車,按照美國權威汽車雜誌《汽車與車主》的說法,這是一輛“蠻是車”的轎車,比現在的版本高級了一大截。價格?從19000美元起!也就是不到15萬人民幣,比國內最便宜的雅閣還便宜4萬元!
在過去的十年裏,美國房屋價格上漲了80%;在矽穀、華盛頓特區、波士頓和紐約這樣的地區,一幢房子的價格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美元。但是,即使這麽漲,按可比價格(即剔除了總體物價上漲之後的價格)計算,美國目前的房子價格也隻有1890年的兩倍;而且,在1997年房價開始大漲之前,美國的實際房價沒有超過1890年的水平。但是,自1898年以來,美國的實際收入上漲了至少8倍。
美國的物價相對於收入水平為什麽這麽低?原因很多。充分競爭的國內市場是一個原因,但不能解釋物價的持續走低,因為國內市場競爭最終要遇到人力和物力資源的限製。發達的金融市場也是一個原因。金融是經濟的潤滑劑,發達的金融降低經濟運行中的損耗,從而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比如,由於信用卡的流行,網上交易變得非常便捷,從而把產品和一些服務的市場競爭範圍無形地擴大了無數倍,其結果是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下降。但是,正因為此,和市場競爭一樣,金融市場的發達也不能解釋物價的持續走低。
美國的物價本不該這麽低,因為美國的人力很貴。以理發為例,在北京,男士理發的中等價位是20元人民幣。在美國,即使是在旖色佳這麽個地方,理一次發的中等價位也是14美元,外加2美元的小費,折合人民幣120元,是北京的6倍。
但是,像理發這樣的服務是不可貿易品,即不能出口、也不能進口的產品。美國便宜的東西都是可貿易品,即可以進口、也可以出口的產品。超市裏的食品和水果可以從墨西哥進口;汽車可以從日本和德國進口;沃爾瑪裏麵賣的幾乎每一樣東西都可以從中國進口;房子使用的土地不能進口,但造房子的建築材料都可以進口;等等。
可以進口的東西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市場競爭的範圍被充分擴大到了全球範圍,美國消費者可以買到世界任何角落裏生產的最便宜的東西。世界範圍內的產品競爭不僅讓原本對價格起限製作用的不可貿易品失去了作用,而且趨向於把它們的價格也在世界範圍內拉平。這就是國際貿易理論中著名的薩繆爾森-斯多普定理要說的內容。這個定理的驚人之處在於,隻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充分競爭的,那麽,產品的國際貿易會拉平勞動力、土地這樣不可貿易品的價格。
這似乎和現實中的觀察不符,因為我剛才說了,旖色佳這裏的理發價格是北京的6倍。但是,美國已經感覺到了壓力。最近圍繞中國產品質量的風波表麵上看和健康有關,實際上是和工作機會和工資有關。對於中國而言,大量出口有利於中國工人趕超美國工人的工資;而對於美國而言,從中國大量進口隻會壓低美國工人的工資。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即中、美工人由於國際貿易的連接而在同一平台上競爭,在給定勞動力質量的前提下,相同質量的勞動力價格必然趨同,中國的上升,美國的下降。美國的工資高,很大程度上是美國人的教育水平高,人力資本豐厚。但是,像我們現在居住的社區,人們的教育水平都不是太高,他們雖然和中國遠隔萬裏,且多數人根本不了解中國,卻要麵對中國工人的競爭。
旖色佳這樣的小城是美國的主流,因此國會裏的政客們要利用中國產品質量問題大做文章,而報紙、雜誌和電視台為了迎合普通老百姓的趣味,也要跟風呐喊。好在白宮的頭腦冷靜得多,知道貿易給美國帶來的收益在總體上大於它帶來的損失,也知道美國最終的競爭力在於提高技術水平和人力資源的質量。中美貿易會持續摩擦下去,但不會倒退,因為超市和沃爾瑪裏低廉的價格需要中美貿易來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