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十七大舉行在即,內地經濟一片火熱,央行今年內雖五度加息和七度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以及發行數千億元特別國債,但股票和商品房等資產市場仍然“熱爆”,宏調的效用不但被財金界懷疑和撰文抨擊,最近還受到一些人大常委會成員的質疑,指效果並不明顯。
國家統計局上周初公布8月份消費物價漲幅高達6.5%後,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加息,人民銀行果然在周五宣布今年第5度加息,加幅0.27厘,但金融市場對於以加息冷卻過熱經濟的效用已存疑,因為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持續上揚,吸引了大量熱錢流入,搶購人民幣資產如股票、基金及商品房,資產價格荔升又進一步吸引銀行存戶把存款投向股市樓市,形成泡沫經濟漩渦。消息人士透露,中央政府對此狀?非常關注,預計在10月的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十七大”)後至年底前,將推出力度更強的宏觀調控措施,包括限製信貸和稅務措施,確保金融市場能夠較健康平穩地發展。
據熟悉宏觀調控的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十七大前應該不會有特別的新措施出台,央行將沿用一貫處理經濟發展偏快的做法,包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利率,以及發行特別國債,以吸走金融市場上過剩的流動性。如果這些措施不奏效,中央政府仍然有辦法,為過熱的資產市場降溫,以免重蹈日本經濟在80年代末出現巨大泡沫後爆破以致元氣大傷。這些“重招”最遲在年底或春節前便會出台,讓市場有充足時間消化和反應,不會拖到明年夏天接近奧運會的時間。
視市?隨時推物業稅
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通脹不是主要危險,因為7月和8月通脹急升主要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非食品類商品價格漲幅低於1%,中國並沒有進入全麵通脹,食品價格在年底前將隨供應增加而回落,通脹也會見頂回落,當前宏觀經濟的主要風險在股市和樓市資金過度充裕,而許多新投資者缺乏經驗,升市時一窩風入市,跌市時可能集體恐慌拋售。
消息人士表示,房地產市場的泡沫較容易處理,因為絕大部分置業人士都需要銀行按揭,隻要嚴格限製銀行的住房信貸,區分首次置業自住和多次置業投資的人,嚴格執行四成首期政策,樓市過度旺盛的需求便會降溫,假如仍不足夠把房價維持在小康家庭可以負擔的水平,籌備多時的物業稅可提前出台,炒樓者轉售樓宇所得到的樓價升值利潤,將有一大截要上繳國庫,政府作為土地政策製訂者,與炒樓者博弈不可能輸,關鍵隻是要避免打擊正當的置業自住需求。
懲罰“垃圾股”胡亂炒作
至於股市過熱的問題,消息人士透露,這問題比樓市難處理,因為不少投資在內地股票或股票基金的散戶,是沒有借“孖展”的,他們是看到通脹蠶蝕存款購買力,又受牛市的快速高回報吸引,把多年積蓄從定期存款投放到證券市場,而當中大部分是炒股年資甚淺的,沒有經曆過1995年至2000年的大起大落教訓,政府目前的對策是在指數升到5000點以上時,出來高姿態強調股市風險,讓投資者明白一旦股市大幅回落時,政府不會出手拯救輸了錢的人,同時勒令政府及公營機構資金不得高位追貨。
除此以外,證券監管部門會針對一些“垃圾股”憑消息胡亂炒作,采取懲罰措施,包括把一些劣質公司清盤,讓投資者看到上市公司也可以破產,股票可以變成廢紙,希望投資者明白買股票要謹慎挑選優質企業的道理。此外,開放境外投資渠道(如QDII和港股直通車),亦可減輕內地證券市場承受熱錢狂湧的壓力。
十七大舉行在即,內地經濟一片火熱,央行今年內雖五度加息和七度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以及發行數千億元特別國債,但股票和商品房等資產市場仍然“熱爆”,宏調的效用不但被財金界懷疑和撰文抨擊,最近還受到一些人大常委會成員的質疑,指效果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