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毛澤東是真正的管理學大師----權力製衡,二元結構

(2007-05-01 12:57:48) 下一個
通常也是看毛選,或文選,但裏麵究竟要"透"出什麽意思來,自己腦子想,不容易的.ZT的這一文,對我個人來講,有新意....我了解權力要製衡,我想無論當時那些把毛弄成神壇上供起來的人,還是後來說毛是神壇上的封建皇帝,要拉他下來的人,是否都是要隱藏掉,泯滅掉老毛總是在想的,在做的"民主"的,"跳出周期"的事情,把毛弄成個"帝王",三七開,進而去非毛,去毛,非的去的毛的哪個部分?!
個人不成熟的想法,去的是毛和共產黨經過實踐經過考驗後探索出來的,權力製衡,二元結構....以前陪審製度是憲法地位的,現在已經淪落到刑法地位了,大家可能知也不知道了,如同盲腸,快沒了.紀委據說以前是上級任命的,據說如今是本地領導任命,怎麽監督呢,請問........
不喜歡毛,這樣說也不對,討厭毛,憎恨毛的普通網友們,永遠不可能從廟堂上的更為討厭毛憎恨毛去毛非毛的政權經濟話語精英哪裏,得到任何普通網友們想要的,可能形式的會給,但實質的不給,
這是我個人估計的.....道理很簡單,但不想展開,否則也許帖子發不出...哈哈...我們看ZT吧....
人民網刊登了一篇時評:一把手不再管錢管工程,然否?以及網友反映:從“一把手不再管錢管工程”想開去,談到了一把手管錢管工程的問題。實際上籠統的說“一把手”是不準確的,一些人習慣性的以為一把手不管錢和物就沒有事幹了,實際上一個單位是可以分為黨政兩個一把手的,一個主要管人,一個管財和物,既互相製約又互相支持,還有一個紀委的監督。這些問題在黨章中是說的很明確的,“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不知還有多少人能夠理解黨章的管理學含義。
實際上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直就在探索各種具體的管理辦法、領導方法。我認為毛澤東是管理學上的大師,他搞出的管理學上確實比西方的許多管理學要先進得多,應當在管理學的發展史上留有重要的位置。
毛澤東發明的管理機製是一種製約的機製,就是普遍的二元結構,所有的單位都有兩個平級的第一把手,而支部建在連上就確立了一種特殊的民主機製。在一個連隊中,日常工作和日常的命令由連長下達,但是比較大的事情,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方針,則由指導員作為黨支部書記召開支部大會民主討論解決,充分地討論後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通過決議交由連長具體實施執行。軍隊的所有命令都是雙向地下達。比如說抗洪搶險,由部隊司令員下達抗洪搶險的命令,而政委則通過政治一條線下達如何作好抗洪搶險宣傳動員工作的指示。在這樣的結構中,即給指揮員提供了按照具體情況相機執行命令的空間,又對指揮員有相當大的監督和約束,使其不能為所欲為。正如毛澤東所說:“紅軍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用在經濟建設上,政府管理上,工廠就是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製,政府是分為書記和省長市長,黨的領導與行政事務是兩條線管理。
浙江等地的做法實際是恢複了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的這些管理方法,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在執政後,成功的將中國帶入現代化的正確道路。
我們先來研究一下當年是怎樣做到不怎麽腐敗的。
有人認為主要的原因是當年的人們覺悟高,幹部廉潔,黨中央對腐敗問題抓得嚴做到的,其實這隻是一部分原因,由於被故意加重宣傳,使人隻看到了這些,而忽略了真正在那起作用的,用來對權力製衡的那一套機製。
我來簡單的用一個當年的國營工廠做例子,來說明當年的那一套機製是怎樣運作的。
一個國營工廠會有一個黨委書記,一個廠長,當年是黨領導一切,所以從總體上講,黨委書記比廠長權力大,但是,具體到實際中,由於廠長是管生產的,也就是說,金錢和物資是由廠長直接管的,所以我們先看看這個製度是怎樣製衡廠長的。大家都明白,憑廠長一個人是不可能撈到好處的,因為更具體的事情是由下麵的部門去做的,所以,這個廠長必須使一些關鍵的部門是自己的人,如財務、物資、統計(用來給上麵做假成績)和質檢(用來偷工減料做偽劣產品)等等。這樣,他就必須先要有幹部任免權,而當年的幹部的任免和考核是組織部的事,組織部是歸口黨委管的,這就對廠長形成了製約。
如果書記和廠長合作呢?這時還有一個紀委,用來製約這種情況。紀委的全稱就是紀律監察委員會,是專門用來監督黨員和幹部的違法違紀事件的。
大家看到這裏可能會問,現在的國營企業裏這三個部門都在啊,怎麽這套機製沒起作用呢?
原因如下。
首先,在打著便於管理,提高效率的旗幟下,實行了廠長負責製,所有人財物權力集於一身,最後幹脆廠長蒹書記,完全沒有了製約。其次,在紀委問題上,我們知道,要紀委能夠很好的監督當地的領導,有一個很大的前提是,紀委絕不能由當地領導指派!是的,當年的紀委正是由上級部門任命的!而被他們一改革,變成了現在由本地領導任命,那還怎監督!
所謂的廠長負責製這種東西,並不是新東西,而是當年曾經嚐試過的,也就是說,當年的共產黨人正是在總結了各種經驗教訓之後,才逐步完善了對權力的製衡機製。這些,後來的某些改革者們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得非常清楚,因為他們正是當年這個廠長負責製的始作俑者,同時也因為這個而受到過批判。如果說當年他們是沒有經驗還情有可原,而在這種製衡已經完善的情況下,強行取消製衡去重新實施當年的廠長負責製,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麽理由可以這樣去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