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毛澤東的大戰略及其失敗

(2007-04-10 14:34:13) 下一個

二五軍購,和毛的雄偉宏圖
我們要說說50年之後中國曆史中最重要,卻也不為人所重視的一段,就是56年之後毛澤東的宏偉計劃。或者叫做毛澤東的二五計劃。這個計劃和陳雲製定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完全不一樣。我們說過,毛澤東一連四個運動,徹底破壞陳雲的二五計劃,這四個運動就是反反冒進,反右派,大躍進和反右傾(反彭德懷)。
至於毛澤東自己的二五計劃是什麽,我們隻能推測。他的大躍進實際上是表麵的一套,我們要查明的是他的實際的一套。他的偉大計劃,是在62年左右攻占台灣。台灣對毛澤東來說至關重要。因為當時台灣還是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承認台灣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為了奪取這一位置,也就是建立中共政權的正統地位——和毛澤東本人的正統地位,毛澤東認為攻占台灣是惟一辦法。但是周恩來等人認為用外交方法也能達到這一目的。後來的曆史也證明周恩來是正確的。但是毛澤東缺少國際知識,外交途徑為他所十分不熟悉。根據他的“矛盾”理論,他隻相信且熱衷於“一個吃掉一個”。把台灣吃掉了,聯合國席位隻能是中共的。
在1955年赫魯曉夫開始采取“緩和政策”,也就是東西方互相防禦而不進攻。蘇聯采取這一措施,因為蘇聯經濟相當落後。急需把二戰留下的戰時工業經濟,改變為和平經濟。赫魯曉夫計劃部分裁軍,減少軍費,發展農業和民用工業。為配合這一長遠計劃,蘇聯不能支持中共攻打台灣。按蘇聯自己的估計,他也沒有力量幫助中共攻占台灣。但是最主要的是,蘇聯認為中共攻占台灣對蘇聯並沒有好處。>>
為此中國就隻能靠自己的力量,對付在台灣海峽的美國艦隊。1954年12月2日,美國已經和台灣協定了【共同防禦協定】。在此之前的朝鮮戰爭期間,第七艦隊奉命封鎖台灣海峽。(但是在53年2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讓第七艦隊撤出台灣海峽。但是這次短暫撤出,並非為了給中共攻台方便,而是為了給國軍攻打大陸方便,以強迫中共在朝鮮撤退。)。【美台共同防禦協定】更明確規定,有一方受到攻擊,則另外一方有責任協防。但是該協定並沒有把緊靠大陸的離島包括在協防範圍內。也就是根據這個協議,中共在1955年1月,發起浙東海戰,攻占一江山島,而美國則協助蔣軍實行“金剛計劃”,把三萬軍政人員從大陳島撤至台灣。但是【美台共同防禦協定】使中共攻占台灣更為困難。毛澤東認為或許核武器可以把美國的艦隊嚇跑。為此毛澤東的二五計劃包括了購買核武器,導彈和核潛艇,大型軍艦等等裝備。
在此之前,中共也曾企圖說服蘇聯,幫助中國攻占台灣。估計中國要求蘇聯承擔的角色,是威脅美國,使其不能參與。特別是在1957年8月26日,蘇聯成功地試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導彈SS-6(射程八千公裏)。對美國有了真正的威脅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毛澤東57年11月在蘇聯的講話:一是“東風壓倒西風”。一是“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前一個說法是力勸蘇聯向美國采取進攻而非防禦戰略,第二個說法是讓蘇聯別怕美國。鼓勵蘇聯采取強硬態度,幫助中國威嚇美國。但是蘇聯並沒有這麽作。主要原因我們在上麵說過,蘇聯並不認為兩岸統一對蘇聯有好處。蘇聯也確實“壓”了美國一次,就是在58年10月開始的柏林危機:蘇聯用核戰爭威脅美國從西柏林撤兵,並沒有成功。說明蘇聯即使幫助中國威脅美國,美國放棄【美台共同防禦協定】可能性也不大。現在學者多認為58年8月的金門炮戰,和10開始的柏林危機,並無關係。但筆者認為在這是中蘇聯動。58年7月赫魯曉夫訪華,大約和毛澤東商定中蘇配合——中國攻占金門,蘇聯使美軍撤出西柏林。由此體現57年11月共產黨會議的精神——東風壓倒西風。但是美國硬是要抵抗東風。中共在58年8月開始炮擊金門,到了9月蘇聯向中共提供情報,說美國已經把金門也納入協防範圍。說明美國不退反進。西柏林在東德境內,四周被蘇軍包圍,蘇聯用核戰爭威脅美國撤軍,並封鎖西柏林的陸路通道,美國就是不撤。所以在58年這東風硬是被西風頂回來了。
但是,毛澤東仍然要借這個“東風”。毛認為如果有了蘇聯的導彈、原子彈和核潛艇,外加飛機軍艦,還是能把美國從台灣海峽嚇跑——這種思想到現在也還相當普遍——至於是否真能這樣,因為沒試過,所以不知道,甚至也不能說毛的想法是錯的。但是買這些東西都要花大錢。為了籌這筆錢,就需要徹底地否定陳雲或計委製定的二五計劃。並把經濟領導權從務實派手裏奪過來。而奪取經濟領導權,就靠那幾次運動。首先是反反冒進,然後是反右派。這反反冒進和所有政治運動一樣,是說一套做一套。說是反反冒進,實際上是借中共主體——工農幹部之力,奪務實分子和知識分子的權力。但是毛澤東不能說,打擊你們,是為了奪得經濟大權,把錢都用於軍購。他不這麽說,而是說你們打擊了工農幹部,把人家的幹勁打擊沒了。務實分子在上麵反冒進,知識分子在下麵向領導提意見。他們說工農幹部不懂業務,不懂科學,浮誇虛報。毛澤東說,這就是打擊工農幹部,奪取中共的領導權。毛澤東這麽一說,工農幹部當然很高興。他們很支持毛澤東。他們並不知道毛澤東是要花錢大軍購。而是認為毛澤東為他們撐腰了。他們打了幾十年的仗,好不容易當了官,現在務實分子和知識分子說他們不懂,胡搞,不是要把他們趕下台?打江山不能坐江山,這個理怎麽說?毛澤東發現這一個訣竅,就是中共的主力是工農幹部。隻要有他們的支持,務實分子根本不是對手,知識分子“隻有求饒的份”(毛語)。工農幹部也很喜歡毛澤東。因為毛澤東總是為他們說話。說知識分子最愚蠢,工農分子最聰明。說知識分子應該被改造,而工農分子應該對其實行改造。簡單地說,工農分子應該修理知識分子。於是,工農幹部的權位就穩當了。
反冒進和“大鳴大放”(右派)同時,這兩個行動是上下配合。毛自己說,反冒進為右派提供了彈藥。實際上不隻這種關係。實際上“右派”的首領多是周恩來係幹部——有些是秘密黨員,假冒民主人士,有些本來該入黨,但是周恩來讓他們留在黨外,起黨內人士不能起的作用。56——57年的時候,這些人士就起這種作用——他們挑頭,發動知識分子,和上層務實分子配合。這就是大鳴大放。也就是說,當時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和中共務實分子之間,是盟友關係。到後來仍是盟友關係。我們知道在62年周恩來、陳毅在廣州會議上,為知識分子“摘帽加冕”,說知識分子是勞動人民——也被毛澤東算作“62年的右傾”(毛:我的第一張大字報),給予堅決打擊,徹底否定。>>
毛澤東實在不覺得中國的知識分子對他攻占台灣有什麽用處。在大躍進的時候,曾經想來個軍備大躍進,中國自己設計製造先進武器。空軍的項目就是“東風—113”新式戰鬥轟炸機,和東風117轟炸機。抗衡目標是美國的F-105和B58。58年開始設計,到了59年要求生產出一個樣機,給國慶十周年獻禮,雖然工人天天敲鑼打鼓,到設計院要圖紙,但是設計院的知識分子卻說,別說今年明年設計不出來,就是十年以後能不能設計出來也不知道。所以毛澤東根本就不指望中國的知識分子。他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從蘇聯買新式武器上麵。
毛澤東在57年大獲全勝。他依靠工農幹部,奪取了經濟領導權,這樣他就沒有了後顧之憂,開始自己的“軍購——攻台”大計劃。這也顯出他缺乏國際知識,看不出國際形勢變化:蘇聯不想幫你攻台,台灣卻有美國協防,攻占台灣明顯無望。再說中共已經占據大陸,坐擁九州,雄霸海內。占不占台灣有什麽關係?在如此局勢下,不如與國民黨隔海共處,和平發展。再用外交手段爭取國際地位。這是當時的戰略勢態,看不明白這個,非強行攻台,則必然碰壁。>>
當時務實派看清這種國際形勢,所以他們的想法正好與毛澤東的相反。他們認為應該和蘇聯一起搞“緩和”,在亞洲建立無核區,和國民黨隔海和平共處——同時迫使蔣軍放棄近岸離島,以使兩岸脫離軍事接觸。這樣就能大幅減少軍備開支,增加對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投資。這是兩條路線,正如毛澤東後來一直強調的,毛和走資派是“路線鬥爭”。但這兩條路線是什麽,怎麽鬥的,什麽時候開始鬥起來的,卻很少人知道。
6,軍購開支和三麵紅旗
二五軍購是一五軍購的繼續。一五(53——57)期間蘇聯援建156個大企業項目。據ffice:smarttags" />Arshak A. Zadikian,作為顧問在中國從56年工作到60年。他的專業是鈾礦的勘探和濃縮。
但是最重要的是海軍。毛澤東在57年以前不停地向蘇聯建議,由蘇聯幫助中國建立海軍艦隊。在此前蘇聯已經給中國五種小型艦艇的生產設備和有關技術和圖紙,和生產許可。但是對於攻占台灣來說,這些小型艦艇遠遠不夠。攻占台灣需要能奪取製海和製空權,並能夠壓製海岸炮火的大型軍艦。海岸炮的口徑都很大,射程很遠,要壓製海岸炮火,沒有大軍艦不行。而奪取製海製空權需要軍艦、導彈和飛機。毛澤東對核潛艇還表示了極大興趣。有了核潛艇,和帶核彈頭的導彈,就能威脅美國的航母艦隊和美國本土,迫使其放棄協防台灣。中共向蘇聯提出核潛艇的購買要求,蘇聯在57年7月提出反建議:和中國建立“聯合潛艇艦隊”。毛澤東拒絕該建議,同時問蘇聯如果不搞聯合艦隊,還賣不賣給中國海軍裝備。蘇聯的回答是賣。蘇聯賣武器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賺錢。二是符合蘇聯的國際戰略。蘇聯需要中國在太平洋威脅、牽製美國,分散美國的兵力。因此以前的蘇聯和現在的俄國都願意向中國提供次先進的武器——不是最先進,但是對台海有威脅的武器。除此之外,赫魯曉夫在當時另有特殊打算:他正致力於提高蘇聯的農業產量。當時蘇聯的農業還沒有恢複到1917年革命之前的水平。他當時做了一些改革,以求在他當政後(56年大權獨攬)後,馬上出政績,比如在哈薩克斯坦開荒種玉米,但是否成功他也不知道(後來的事實證明效果不穩定)。但是最簡單經濟的辦法,還是把對蘇聯來說已經落後的武器和軍工技術和設備賣給中國,換來優質廉價的農產品——這樣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馬上就能提高。基於以上理由,中蘇在56至59年中簽訂了若幹個軍購協議。據公開資料,這些協議包括:>>
1956年7月,中蘇兩國共同起草了《關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建立原子能工業方麵提供技術援助的協定(草案)》。
1957年3月底,中蘇協定【特種技術援助協議】包括噴氣推進技術,在三個月後附加固體火箭,長程製導,和無線遙控技術。
1957年10月15日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協議共5章22條,在協定中,蘇聯政府答應在建立綜合性的原子工業、生產與研究原子武器、火箭武器、作戰飛機、雷達無線電設備以及試驗火箭武器的靶場等方麵對中國政府進行技術援助。
1958年8月3日【八三協定】(購買長波電台協定。本來蘇方提議雙方合資)1958年9月29日簽訂的《關於蘇聯為中國原子能工業方麵提供技術援助的補充協定》(簡稱《核協定》),其中對每個項目的規模都做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1959年2月4號【二四協定】。(海軍艦艇、導彈等裝備的協定。)
其中以【國防新技術協議】最大也最重要。按照這些協定,蘇聯在58至62年交貨,提供蘇聯在1951年爆炸的原子彈有關技術。據戴超武先生研究,這些技術還包括:“有關原子能工業發展的絕密技術(包括重水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可以發射核彈頭的SS-1(8A11)和SS-2(8ZH38)型號的戰術導彈、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SLBMs)以及液態燃料的火箭R-11FM,提供了這些導彈和火箭的技術資料、設計、組裝和生產。這些都是蘇聯當時最新或較為先進的裝備。”而中國也在這段時間付款。中國付出的隻能是農產品和礦產品。其中農產品占主要部分。從此我們可知58年至60年糧食大出口的原因,其中59年糧食出口比58年提高一倍——為了上述軍購付款。
我們看到,以上幾個協定的簽署時間,正好是毛澤東反反冒進,反右派和大躍進期間。這期間內毛澤東已經把經濟領導權從劉周陳等人手中奪走。可以隨意調用國家資源,用於這些龐大的軍購計劃。>>
而周恩來等人則和毛澤東背道而馳。在58年1月27日,赫魯曉夫向周恩來建議,在亞洲建立無核區。周恩來在2月1號即回答說中共中央和中國政府都同意。並按蘇聯要求,和印度商量,讓印度首先提出該建議。張聞天還主動提出由中共說服日本左翼政黨,使日本也加入提案國行列(因為日本被原子彈轟炸,所以右翼黨派也不能拒絕——到現在日本堅持無核化)。如果中印日三國都同意,則這一建議就可能變成正式條約。一旦該條約成立,則57年10月的【國防新技術協議】就有一大部分作廢。我們看看日期:57年10月協定國防新技術協議,而兩個月後蘇聯就提出無核區計劃,並得到中共大部分領導人士的支持。這等於是中蘇兩黨內部有一部分人合作,否定毛澤東的計劃。沒有了核武器,毛澤東的“軍購——攻台”計劃也就作廢了一半。直到58年5月,中共還一直表示同意並積極地推動這一無核區計劃。
但是在58年7月,毛澤東找到了一個借口,借以否定蘇聯的建議。這個借口就是“聯合艦隊”。58年7月蘇聯大使尤金向毛澤東提出該建議後,毛澤東激烈反對。其激烈程度讓蘇聯吃驚並大惑不解。現在看來毛澤東的過激反應另有企圖,就是借此機會否定無核區計劃。無核區和聯合艦隊就此一起完結。對於聯合艦隊,毛可以用“民族主義”,反對“租借權”等理由,來反對。使蘇聯馬上收回這一建議。連無核區計劃也不再談了。
1958年北京附近的核反應堆(作為57年國防新技術協議的一部分,由蘇聯援建、調試)建成之時,蘇聯派出“中機部”(核工業部)的副部長艾菲莫夫(Dmitriy V. Efremov)到北京祝賀。“他的行程包括會見毛澤東。這次會見對沒有心理準備的艾菲莫夫是一個震驚。他回到旅館時幾近崩潰。他躺在沙發上。很明顯他有過可怕的經曆,並且茫然無措。後來他說,在他和毛的會見中,他奉命向毛澄清蘇聯領導對台灣危機的政策。這時這位中共領導人突然表現出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的態度。他不讓艾菲莫夫再說什麽,自己卻滔滔不絕。從那時起,他不再稱艾菲莫夫“同誌”,而稱“外國人”。艾菲莫夫在會見之後立即說,雖然用比較委婉的方式,但毛強調他已經把艾菲莫夫看作敵人。這一個半小時的會見,實際上是毛澤東在攻擊挖苦對方。艾菲莫夫意識到一個巨大而且不祥的過程開始了,而他則犯了一些錯誤”。
蘇聯的態度是給中國的核援助,但是不支持毛澤東攻占台灣。這當然毛澤東的計劃相抵牾。
雖然毛澤東否定了聯合艦隊,但是蘇聯還是願意賣武器。而且,中共從別處也買不到武器。所以在59年2月中蘇之間還是協定了【二四協定】。購買大量海軍裝備。據沈誌華文章說:
“根據協定,蘇聯將向中國出售629型導彈潛艇、633型魚雷潛艇、205型導彈快艇、183型導彈快艇、184型水翼魚雷快艇和Р-11ФМ型彈道導彈4枚、П-15型飛航式導彈2枚,以及這些艦艇的動力裝置、雷達、聲納、無線電、導航器材共51項設備的設計圖紙資料,還有部分艦艇製造器材及導彈的樣品,並轉讓了這些項目的製造特許權。蘇聯的60名專家隨即來到中國,協助開展設計和仿製工作。大部分技術資料和部分設備材料也陸續到貨。這一協定的執行,對於中國海軍從常規武器裝備逐步向新的動力裝置和導彈武器過渡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與此同時,蘇聯繼續向中國提供核武器的設備和技術,直到59年6月。其間還提供了製作氫彈的設備(所謂“6號”。電磁濃縮設備。可以濃縮同位素鋰。蘇聯的第一顆氫彈用該設備製造。該設備光是其中的磁鐵就重250噸)。
但是到了59年9月25日,蘇聯和美國舉行了戴維營會談。在此前的準備階段——59年6月20號,蘇聯給中國來信,說蘇聯正在和西方商量簽署核不擴散條約,故此停止向中國提供核武器生產設備。而在這之前幾天,彭德懷在6月13日才從蘇聯回來(13日到京,從莫斯科返京途中在蒙古停留)他從4月24日離京訪問蘇聯和華約各國,一個多月中和蘇聯軍政高官有多次會談。蘇聯中止協議,隻在彭德懷訪蘇回國後7天。按常理考慮,中止“國防新技術協議”,必然先和國防部長交換意見。在彭德懷回國之後一個月,即59年7月,即在廬山會議發表了反對大躍進的信件。參與者彭德懷和張聞天,他們在58年都是“無核區計劃”的支持者。而張聞天也在前不久去過蘇聯。>>
由於當時還有一千多蘇聯專家在中國,中國也向蘇聯訂購了大量設備,他們對中國的工農業情況,有比較客觀深入的了解,他們向蘇聯匯報的情報,其準確度遠比中國盛行的浮誇虛報為高。所以彭德懷、張聞天等人可能從蘇聯得知了中國大躍進的真實狀況。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中途給張聞天的信中說:“你這次安的是什麽主意?那樣四麵八方,勤勞艱苦,找出那些漆黑一團的材料。真是好寶貝!你是不是跑到東海龍王敖廣那裏取來的?不然,何其多也!然而一展覽,盡是假的”。
這裏說的“東海龍王”,就是赫魯曉夫了。“漆黑一團的材料”,可能有一部分是從蘇聯得到。“盡是假的”,當然是和中國地方政府上報的材料對比。毛澤東有絕對權力,他說什麽是真的,什麽就是真的。此前彭德懷在阿爾巴尼亞和赫魯曉夫會晤的時候,也曾出示他59年3月在湖南考察所得的資料。這時雙方交換情報,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在中國國內已經得不到可靠信息。要想了解中國的情況,彭德懷隻能用自己收集的資料,換蘇聯人掌握的資料。在彭德懷被整肅之後,赫魯曉夫也給毛澤東寫信,認為彭德懷是正確的,毛應該向彭道歉。這使毛澤東更確信彭德懷、張聞天和蘇聯勾結在一起,反對他的大躍進和軍購計劃。
但是我們應該認為,蘇聯人的行為為蘇聯的國家利益服務。他們的利益在三方麵,一是賣武器掙錢。二是保持台灣分裂。三是蘇聯的國際總戰略。從這三點出發,蘇聯都不應該再繼續賣給中國核武器技術。彭德懷提供的信息,可能是讓蘇聯人確定:中國的農業已經崩潰,中國沒有能力,按59年,也就是當時的水平,繼續出口農產品支付軍購費用。59年是中國出口糧食最多的一年,雖然國內大批農民被餓死,糧食出口量卻接近58年的兩倍。
現在看毛澤東後來的行為,就能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毛澤東認為蘇聯和中共務實分子內外聯動,他不再可能買到能夠攻占台灣的裝備。(實際上蘇聯自己也沒有足以戰勝美國艦隊的裝備)。他的攻台計劃要改變。從直接攻占台灣,變為在其他地域打擊美國和占領地盤。既然你美國不讓我攻占台灣,我毛澤東可以攻占別的地方。而且要狠狠打你。這一計劃,用“革命”包裝之後,就變成“世界遊擊戰”“以世界農村保衛世界城市,最終占領城市”。這一戰略的發起,實因毛澤東不能克服台灣海峽。如果能夠打過海峽,則用不著這麽麻煩了。直接攻占台灣,獲得聯合國席位,迫使世界各國承認其正統地位,就完了。但是攻“軍購——攻台”被蘇聯、美國和中共務實派給破壞了。毛隻能把攻台計劃改為“世界武裝革命”。
而這“世界武革”戰略,不很需要蘇聯人的支持。第一是因為這種戰爭對先進的大型武器依賴程度不高。第二是蘇聯和中國在世界武革方麵是競爭對手。應該把蘇聯排斥在外。因為第三世界或亞非拉各國,凡是和美國對抗的,比如越南古巴朝鮮,也必然也和蘇聯結好(阿爾巴尼亞除外)。因為蘇聯也是他們的支持者。也就是說,中國和蘇聯,在影響第三世界反美勢力方麵,是競爭者。首先兩國就在越南展開競爭。而越南則兩頭討好。到了70年之後,越南倒向蘇聯。因為蘇聯提供了更為先進的,可用於解放南越的武器。而中國因為文革,拿不出什麽東西來了。在72年越南發動春季攻勢的時候(3月30日),使用的武器90%是蘇聯援助的。當時中國因為要對付蘇聯的威脅,必須把武器留給自己(69年珍寶島戰役之後,中蘇處於臨戰狀態)。
因此中共對蘇聯的態度,也隨著毛的世界戰略而改變。在60年之前,在毛的計劃還是“軍購—攻台”時,不管願意不願意,還是要和蘇聯維持良好關係,因為隻有蘇聯人賣武器。但是在61年後毛澤東的戰略改變為“世界武革”,則和蘇聯沒有必要維持關係。而且由於有互相競爭的關係,雙方的衝突逐步激化。這時毛澤東把軍火裝備從依靠蘇聯,轉為依靠中國自己生產。於是投入大量資金研製武器。毛澤東估計在如果發起世界武革,那麽美國和西方可能都會受不了。很可能會來打中國。就像現在美國受不了基地組織,打了阿富汗,再打伊拉克,又要打伊朗。這基地組織就是世界遊擊戰的繼承者。逼得美國遠征中東中亞,作犁庭掃穴式掃蕩。毛澤東當時估計美國可能對中國來這一手。為此中國必須建立大後方。這大後方就是62年開始提起的大三線。從“二五軍購”到“三五大三線”的轉變,對應從“軍購攻台”,向“世界武革”的戰略轉變。
另外一個戰略轉變,就是從避免打美國人,變為專打美國人。我們知道在58年8月,中共發起金門炮戰。在炮戰之前,毛澤東還特別強調,不能打美國人。開炮前還問前線指揮葉飛,會不會打著美國人,葉飛說說不準。有人建議向美國透風,讓美國人撤離金門,免受傷亡。這是因為毛澤東那時處於“軍購——攻台”戰略之中。而攻台之前提是美國不參與協防台灣。如果把美國人炸死了,則會激怒美國,美國協防台灣的可能性會更大。到了60年,蘇聯停止軍售,毛認為直接攻占台灣已不可能,改為世界武裝革命,戰略方向從台灣改為東南亞。這導致了中共對越南的支持突然增加——本來在日內瓦會議上,中國蘇聯讓越南南北分治。對此問題最好參看【B同誌(黎筍)的講話】。在“軍購攻台”期間,中國要求北越不要對南方采取行動。但是在60年代初,毛澤東采用世界武革戰略之後,即傾全力支持北越進攻南越。中國為此出資200億美金,出兵32萬。在其後幾年中,越共把美國人打死了幾萬。不知道美國人是否明白,這幾萬人的死因,實因為美國不讓他毛澤東過台灣海峽。如果讓他過了,他毛澤東也懶得管越南,美國人也不至遭此劫難。
再看三麵紅旗
從以上分析可知,毛澤東大搞三麵紅旗,實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意。這三麵紅旗表麵上看是為了“快速建成共產主義”,實際上是為攻占台灣作準備。其中公社化和食堂化是關鍵。除了可以提高征購效率之外,還有“全民軍事化”的作用。我們知道,管住了糧食就管住了人。在中國隻要有糧食,就能建立軍隊。食堂化之後,糧食全在公社,也就是全在政府,以前不聽話的散漫農民,如今要他們幹什麽就得幹什麽。不幹沒飯吃。如果沒有食堂化,農民不幹了可以回家,在家也能吃飯。但是是食堂化之後,你回家就沒飯吃。所以公社化食堂化非但提高征購效率,也大大提高動員效率。大修水利,大煉鋼鐵,正好是一場“動員大演習”。在前麵說過,估計毛澤東計劃在62年左右攻台。攻台的戰術,和現在經常說的一樣,叫做“萬船齊發”。軍隊登上台灣島之後,又有更繁重的增援補給任務。如果按清軍攻台的模式,先占澎湖再占台灣,則戰爭可能長達數年。為此把上千萬人投入戰場(包括後勤補給),也不一定夠。所以必須有極其強大的動員能力。這動員能力是勝敗的關鍵。如果大家都有口糧在家,數百萬人一看波濤洶湧,炮火連天,不上船去台灣,跑回家也有飯吃。你怎麽管?如果老百姓不但有口糧在家,日子還過得不錯,誰還願意舍命攻台?49年10月的攻占金門失利,主要原因是無法動員足夠船隻和船工。已經參戰的船工,一看戰鬥激烈,炮火凶猛,或怯戰逃匿,或衝灘擱淺,致使增援補給不能按計劃進行。為防止這種情況在攻台時發生,必須在58年就建立強大、廣泛的,以口糧管製為基礎的,高效的軍事動員機製。並在其後的幾年之中,反複演習。到了62年攻台時刻,就能充分發揮作用。
我們知道大躍進不光是農業的大躍進,工業上也搞了大躍進。我們應該考慮到,毛澤東對工業確實不懂。如果說他不懂農業或農民,這個值得懷疑。因為他到底是農民出身,自己種過地,在農村住了大半輩子,他自己也說最懂農民。當時的農業也沒有什麽高科技。所以對他相信畝產十六萬斤,我們最好“存疑”。比較大而化之地說,他搞農業大躍進是三分不懂,七分故意。這七分,就是實行他的軍購攻台大計劃。這三分不懂,是考慮到了蘇聯的李森科假科學的壞影響。毛澤東受他多少影響,我們不知道。但是毛澤東在工業方麵的所作所為,可能是五分不懂,五分故意。他從小不懂數理化,進城之後思想僵化,工業問題也太複雜。如果不是大學工科畢業,確實難以了解現代工業的基本情況。蘇聯專家向蘇共匯報:中國派了一個獸醫,作他們援建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總經理——他們不知道,獸醫算是知識分子,能派個獸醫來算是不錯了。赫魯曉夫說:在大躍進之中,“他們把一切都毀了”。這“一切”就是蘇聯遠見的那些東西。毛的這種做法,有一半是因為他不懂。對於現代工業,外行比破壞分子的破壞力更大。中國有葉渚沛這樣的國際水平的專家。政府中有陸達這樣在柏林工業大學畢業的官員,破壞分子騙不過這些人。但是毛澤東把這些專家知識分子打得灰頭土臉,啞口無言,然後推廣宋朝的煉鐵方法。陸達在大躍進中是鞍鋼的總工程師,被當作“白旗”拔掉。葉渚沛早在53年就成為“反蘇分子”。因為葉認為蘇聯專家的采選礦方法落後,浪費了很多稀有資源。葉渚沛在55年提出當時最先進的三高煉鋼技術。並沒有得到政府領導的支持。如果讓葉先生,和諸多專家來領導中國經濟,中國的經濟真能發展很快。我們知道經濟不是不能“躍進”。日本意大利都發展很快,形同躍進。人家的發展靠科學技術,和全世界的資源。也依靠科學家和有國際知識的人才。如果毛澤東也這麽作,中國的發展速度也不會慢。但是毛澤東不這麽作,應該說有一半的原因是不懂。但是也不能說完全是因為不懂,還有一半原因是故意:那就是他需要數字,堵住“務實派”的嘴,以維持他對經濟的領導權。他認為小高爐能非常方便地給他這種數字——小高爐小炒爐(直徑ffice:smarttags" />一米五左右,和小墳頭一樣的煉鋼爐)散布於全國各個角落,誰能調查它們生產多少鋼鐵或爐渣?如果這數字超過了陳雲製定的二五計劃,那就說明咱毛澤東奪取你的經濟領導權,奪得有道理。至於這數字是一些浮誇虛報,那他並不關心,因為他並不指望用中國煉的鋼來攻戰台灣。他對中國的武器製造水平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在58年軍工係統也搞了大躍進,由哈爾濱軍工帶頭,在沈陽112廠設計生產中國自己的新式戰鬥機【東風—113】和轟炸機【東風-117】,(抗衡目標是美國的F-105和B-58)。國防部長彭德懷要求由中國自己設計,向蘇聯保密。準備59年在國慶十周年獻禮,結果沒有搞出來。又要求設計人員在61年,也就是中共40周年獻禮,112廠的工人天天敲鑼打鼓,到設計院去要圖紙,以便下料開工,但是設計人員(在大躍進的時代,居然)說:別說今年明年,就是十年以後,能不能搞出來都不一定。因為缺少各種設備和材料。所以,在毛澤東的攻台計劃中,中國的知識分子和鋼鐵,不起作用。或者說,知識分子的作用就是活靶子,鋼鐵的作用出假數字,真正能用於攻台的裝備,得從蘇聯買。後來,到了61年,雖然天天罵“蘇修”,還是從蘇聯買來了米格21的圖紙、材料和生產設備。
我們已經引述過他的名言:“打麻將十三張牌,基本靠手氣,誰知道搞鋼鐵這麽複雜,要各種原材料,要有客觀條件,不能憑手氣。”筆者認為毛說這句話,實在有點假裝天真了。他毛澤東能以為煉鋼憑手氣?為慎重起見,我想我們還是不要輕信毛的說法。我們還是這麽考慮:他毛澤東雖然不懂,但還沒有不懂到把煉鋼和打麻將分不清的程度。但是,他急於要數字,那怕是爐渣的數字。爐渣的數字對他也很重要,因為這些數字,可以鞏固他對經濟的領導權。就像“畝產十六萬斤”,他知道這個數字有問題,但是他還是要錢學森給這個數字作論證。因為這個數字對他的高征購有好處。他需要這些數字幫助他完成大軍購,一旦軍購成功,飛機軍艦原子彈都齊備了,然後大軍過海,攻占台澎,什麽過失都煙消雲散。餓死人也不算事,煉爐渣也不算事——浮誇虛報非但不算過錯,後人還會認為那是高明的策略——他毛澤東用非常之手段,欺騙和鞭策怠惰踟躕,安於享樂的共軍,驅使其衝破美國防線,一舉攻占台灣。按中國的傳統:“勝則全是,敗則全非”。按世界戰爭傳統:“勝利者不受審判”。按後來的說法:“寧失千軍,不丟寸土”。不管怎麽說,他毛澤東都有理。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躍進,那就可以解釋很多難解之謎了:大躍進是軍事行動的一部分,為攻占台灣作準備。既然是軍事行動的一部分,那麽“兵不厭詐”。虛假的東西越多越好。糧食和鋼鐵的虛報產量好比“疑兵”、“假情報”。好比是曹操進軍江南,號稱“八十萬大軍”,嚇得東吳一大夥人要投降。毛澤東也想把台灣國軍嚇成這樣。而且把美國嚇得撤走軍艦,遠遠地看著他百萬雄師過大海。我們知道毛澤東熟讀曆史,特別喜歡農民起義。而農民起義領袖專會使用詐術欺騙部下,從宋江挖出石碑排座次,到元末起義,先假稱“彌勒下生、明王出世”,然後散布“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並把一個石人埋在土裏,讓人挖出來,民工就信了。實際上古今中外,不用詐術而能興兵者稀。布什先生攻占伊拉克的理由有兩條,一條是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有聯係,第二條是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來攻占了巴格達,把伊拉克翻了個底朝天,這兩條一條也沒有。但是沒關係,伊拉克已經打下來了,美國人還是挺支持布什。說到底,布什還是用詐術興兵。連美國小布都少不了用這招,毛澤東用也是很自然了。毛澤東用詐術可是老手。土地改革,分田分地,都是詐術。他要用分田分地動員農民當兵參戰,一旦中共奪取政權,就把那土地收回了。
三麵紅旗是為實現軍購攻台的大詐術,著實騙了不少人。本國人民基本被騙倒,甚至連毛澤東本人都可能受騙。外國人民也受騙不輕。據說到了70年代中日建交之後,日本還有人來問大煉鋼鐵的實際後果。50年代末,日本正在發展超大高爐,以提高質量和減低成本。但中國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些小高爐。按科學道理,日本人覺得中國這一套不行。但是,後來看到數字,硬是比他們的大爐子“多快好省”。令他們疑惑不解。他們就沒想到中國的鋼產量是“詐術”。
所以,表麵上毛澤東好像大傻瓜一樣地相信浮誇虛報,而且鼓勵浮誇虛報,實際上他是有目的——他需要這些數字,哪怕是假的。一來鞏固對經濟的領導,二來威嚇美蔣,三來鼓動大陸民眾積極參軍攻台。我們在前麵引用過他在59年廬山會議時給張聞天的信:“你找來的漆黑一團的材料,盡是假的。”毛澤東靠什麽反擊張聞天彭德懷的進攻?靠虛假數字。根據下麵上報的數字,說你的真數字是假的。這假數字就是毛澤東的武器。既能威嚇美台,又能用來鎮壓務實分子和知識分子。這麽有用的武器當然越多越好,越厲害越好。
毛澤東通過反反冒進,鼓勵浮誇虛報,要的就是這些虛假數字。反反冒進是57年初開始的,說明毛澤東在大躍進開始之前,在反右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製造並使用虛假數字,用詐術為“軍購—攻台”服務。從這個角度看反右,就知這是毛澤東故意把中國人搞得傻乎乎。好讓他能用“詐術”興兵。但這虛假數字是雙鋒利刃:中共內部的的信息係統全部被其破壞,真信息都消失了,就剩下假數字了。結果中共幹部也被唬住。連趙紫陽等人,也相信農民還有很多糧食,征收不上來,是農民瞞產私分。應該說中共幹部如趙紫陽等,還是比較認真務實的。如果他們都對農民的狀態有如此錯誤的認識,說明中共的信息係統崩潰,下麵送上來的全是假情報。筆者認為連毛澤東本人也是受害者。要說使用假數字,中共也有傳統。當年平型關戰役之後,毛澤東親自把上報戰果誇大數倍。在抗美援朝期間,東北空軍司令部的上報數字,也比實際戰果誇大一倍有多,由東北空軍司令段蘇權揭發,段卻因此在空軍挨整,最後離開空軍。也是在朝鮮戰爭中,在發動狙擊運動的時候,上報的戰果,擊斃的敵人居然超過了美軍的建製。假數字是中共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一直有破壞自身情報工作的負作用。但是沒關係,中共還是打贏了。所以毛澤東對玩假數字不但熟能生巧而且樂此不疲。特別是為成就軍購攻台的大事業,他不光是要騙國軍,美軍,還要騙自己的的共軍。怎麽騙?幹脆從最底層上報的數字就作假。他隻有騙過了自己的共軍,才能維持他對經濟的領導權,才能把他的軍購攻台五年計劃完成。
這個軍購攻台計劃,在50年代是公開的。到處都張貼著“解放台灣”的廣告,“解放台灣”的口號天天重複,甚至被編成大型木偶戲,小學也組織學生觀看。而大量軍購也是公開的。因為解放軍的裝備都是蘇製的,或蘇聯援建工廠製造的。保密的隻是時間表。從這個意義上看,反對三麵紅旗,就是反對他的軍購攻台。當然中國人沒有力量製止他的計劃。倒是蘇聯人管用。蘇聯59年6月停止核武器的援助,60年7月停止幾乎所有軍工項目的援助。毛澤東就隻能放棄攻台。
這下子讓毛澤東意識到,他犯了錯誤,他的軍購——攻台計劃太依靠蘇聯人,如果蘇聯人不賣給你武器,你就沒辦法。你就是接著搞大躍進高征購,也沒意思了。你征收來再多的糧食,人家也不賣你武器。這時候他知道繼續把持著經濟領導權,也沒有意義。隻好在60年底——蘇聯停止軍售3個月後,把經濟領導權交出,讓劉少奇去收拾爛攤子。在60年毛澤東在杭州研究蘇聯經濟。這事也比較奇怪。中國經濟被他搞成這樣。他研究蘇聯幹什麽?中國的經濟和蘇聯的經濟還是有很大不同。筆者認為他研究的題目是:為什麽蘇聯就不要中國的糧食了?他以前的估計是蘇聯一定會要中國的農產品。不然蘇聯人沒法活。所以他認為無論如何,也能從蘇聯買到攻台裝備。但是60年蘇聯就硬是不賣了。>>
如此解釋他的行為,並不否定在前麵說的:到了60年底,他看到二次躍進徹底失敗,故放棄經濟領導權。如果他的經濟政策很成功。他當然還是願意繼續把持經濟領導權。>>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蘇聯的行為,是以他們的國家利益為基準。我們已經再三討論過蘇聯的國家利益,現在再進一步分析:蘇聯的國家利益大約有這麽三條原則:1,用落後的武器賺錢。2,大陸和台灣分裂。3,讓中國在東方威脅美國。吸引美國的兵力。從1950年起,直到現在,蘇俄始終一成不變地按上述三原則行動。這第一、三兩條都好理解。至於這第二條有什麽道理。我們可以從越南對中國的情況看出來。越南統一了,就來打中國。如果朝鮮統一了,那中國的東北就可能出事情。我們再看大陸台灣分裂對俄羅斯有多大的好處,那就更明白這一條的戰略意義了:蘇聯分裂之後,俄羅斯的軍工產業在很大程度上靠中國的美元維持。中國為什麽這麽起勁地給俄羅斯送美元,購買連印度都不要的飛機?因為中國有個台灣問題。
我們再看台海分裂對美國有多大的好處(台灣也用大把的美金買軍火),也就明白了,這台海分裂是美蘇或美俄兩國的共同利益。這個分裂是由兩個超級大國共同維持的。在59年的時候,蘇聯和美國都認為中國有攻台的企圖。按赫魯曉夫的話說,毛澤東是好鬥的公雞。所以認為應該控製中國的軍購,在當時就是停一停。如果賣的太多了,會使毛澤東認為“長纓在手”,真格地渡海攻台,甚至扔原子彈(如果蘇聯早早地賣給他)。那不是很麻煩?所以在60年蘇聯就把軍火買賣停了。等到毛澤東認為軍購攻台無望,放棄了經濟領導權,蘇聯又恢複武器買賣了:61年同意賣給中國米格21和製造圖紙,設備,生產許可。後來還有防空裝備、坦克、裝甲車等等。這些裝備對蘇聯來說落後,而對中國來說還是很先進。也就是說,蘇聯根據自己的利益,控製著中國的軍購速度。又要掙錢,又不能讓中國給他惹麻煩。台海兩岸的軍備水平,分別在蘇美的控製之下。蘇美兩位大佬維持著兩岸的分裂和軍購競爭,從中大筆撈中國人的血汗錢。台灣海峽就是蘇美或俄美兩國的ATM。這麽一個好地方,蘇美兩國怎能讓毛蔣二公破壞?毛澤東看不清這一勢態,蔣介石也看不清。中共內部的務實份子,還是比較明白。所以他們願意搞“無核區”,“吃穿用,農輕重”,而攻台不感興趣。
蘇聯有時候也很願意,甚至主動賣武器給中國。那是出於第一、三條原則。賣給你武器,掙大錢,何樂而不為?你有了厲害的武器,作出攻台姿態,美國就緊張了,必須在西太平洋部署強大艦隊。蘇俄在地中海和波羅的海的威脅就小一些。>>
對於大躍進,還有一點值得深入討論。那就是食堂化。食堂化在某些地方,一開始很受歡迎。因為中國農民世世代代吃不飽。在56年高級社的時候,把農民的牲口土地“入社”集體化了。在57年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挨餓,甚至餓死。一旦食堂化,農民發現能放開肚子大吃,自然欣喜非常。再聽說以後的糧食吃不完,更加興高采烈,大吃猛吃。
筆者的感覺,這有點像文革剛開始的學生造反。學生在造反之初真是高興。少說也有90%的人是真高興。他們高興什麽?首先是不考試了,然後是坐火車不要錢,隨便你全中國到處玩。各處接待站還提供免費食宿。這多好啊。筆者認為毛澤東在大躍進和文革時的手段,基本一樣,就是讓你高高興興地把自己賴以為生的資源破壞,同時高興地交給他處置。大躍進之前,農民吃不飽,毛澤東說,咱們來個痛快的,把你的口糧都拿出來,送到食堂來,我讓你們猛吃,大吃。農民很高興。把口糧拿出來送給食堂,毛澤東一方麵讓大家猛吃,一方麵從後門把糧食往外運。送給蘇聯換了核技術和米格飛機。如果不搞食堂化,糧食在農民手裏,他就不能從公社倉庫裏直接運走糧食。農民一邊大吃,他一邊猛運。你吃的高興,他運的方便。等到沒糧食吃了,農民餓死了,他的武器也買到了。文革也是這樣。學生說,我們多苦啊。升學壓力這麽大,功課這麽多。教育這麽差。毛澤東說,那好啊,我們把學校砸爛吧。學生就高興了,造反了,可是學校砸爛了,學生更沒學上,別說好的教育,連壞的教育也沒有了。學生隻好統統下鄉。這麽一來,這些學生本來在城裏吃的口糧,還有本來應該給教育的投資,都省下了。毛澤東拿這些東西幹什麽?搞他的大三線,發動世界革命!
同樣,我們在前麵說過,公社化食堂化是一種動員機製:管住了口糧就管住了人,誰不服管沒飯吃。文革也仍然是建立一套動員機製。毛澤東公開說“紅衛兵是解放軍的預備隊”。除此之外,在農村受過吃苦鍛煉的廣大知識青年,是比學生好得多的兵源。大量知識青年直接去了建設兵團,那真身就是解放軍的一部分。兵團和農村很苦,而毛澤東掌握著戶口和糧食,隻要一招兵,大家莫不奮勇報名。毛澤東對此太有經驗了。他知道隻要有糧食和城市戶口在手,必然有踴躍報名參軍之人。如果不把學生趕下鄉,首先他們不太適合當兵,其次城市戶口和工作對他們沒有吸引力——如果沒有文革,他們都有城市戶口和工作。我們知道黑五類出身的遇羅克,在文革前雖然沒有上大學,但是擁有北京戶口和技術工人的工作。在文革之前,對於城市青年來說,城市戶口和工作不稀罕。但這在文革時期,卻變得十分稀罕寶貴。連大學生都夢寐以求而得不到。為這東西,人們就能踴躍地當兵打仗。由此可知。文革和大躍進一樣,為毛澤東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以前沒有的動員機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