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懲辦高官,維護房地新政
最近,中國北京和天津都有高官因貪汙而受到軟禁和審問(即雙規)的報道。海外媒體開始的解讀是,胡溫要提高反貪力度,後來,則猜測,落馬的高官是權力鬥爭犧牲品。這兩種解讀,特別是第二種,有失偏頗。
近幾天,中國媒體暗示,中央通過“查處嚴重土地違法案件”,打擊中國一些城市嚴重違法用地和房價高漲現象,推動其房產與土地使用(房地)的新政策。
嚴辦高官 推動房地新政
京津高官的落馬受審,是胡溫瓦解地方反對新政勢力的舉措。
今年2月,筆者在發表的《胡溫新政遭遇地方頑石》評論中指出,盡管胡溫大力整頓吏治,新政在地方遭遇了不少抵製。其跡象有兩個。一是,礦難事件仍層出不窮,背後是官商勾結,違規采礦。二是,不少城市違法用地,許多被迫搬遷居民和失地農民生計受損。筆者呼籲,胡溫除了以身作則來宣導“和諧社會”之外,而且對於拒絕配合的地方官,予以重罰,以儆效尤。現在胡溫重拳出擊,嚴處頑固抵製新政的地方官員。
近年來,中國出現了兩個令人擔心的情況。一是各地違規用地情況嚴重。許多地方隨意圈占耕地和拆遷,對受影響的農民和城市居民卻沒有給予足夠的補償。然後,地方政府違法出讓、轉讓土地。二是城市的商品房價格直線上升,許多城市居民買不起商品房。勉強買得起的,也淪為“房奴”(供商品房的奴隸)。這兩種情況,造成社會不和諧。土地過量開發和房價急升,也造成經濟過熱,推動通貨膨脹,形成經濟隱憂。耕地大量減少,對中國糧食供應不利。
胡溫從2004年起打擊圈地活動,也壓抑急升的房價。如在去年5月,國務院曾出台調控措施﹐即“國八條”。但到2006年初,違法用地又現高潮,房價繼續高升。2006年頭5個月,全國國土資源部門立案的土地違法案件涉及的土地麵積,同比上升了近20%。4月份中國大陸70座大型城市的地產價格平均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6%﹐增幅大於3月份的 5.4%,個別城市的增幅甚至超過了10%。
胡溫被迫采取緊急措施應對。5月,國務院辦公室轉發建設部等9部門關於穩定住房價格通知(即“國六條”)。要求居住用地供應總量的70%以上用於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加強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和對房地產開發用地的監管。同時,采用營業稅調整壓抑短期炒房,收緊信貸關擠樓市泡沫。
“國六條”出台後,一些城市房市出現了和緩跡象。但是,一些地方的官員和地產商對“國六條” 不以為然。如一位房地產老板認為“國六條”“沒有用!”。他認為,房價是市場行為。房子是賣給買得起的人,也就是有錢人。東北地區一位市長自白:“最擔心房地產市場趨冷,那將直接影響我任期內的GDP增長。”
一些地方政府與房產商抵製房地新政的原因很簡單——雙方都從高企房價中得到好處。房地產商通過出售高檔商品房獲得暴利,而城市從高價房產交易中征得高額稅收。2005年北京市的營業稅增量中,幾乎一半來自於房地產業以及建築裝修業。此外,地方官員視高漲的房價為經濟增長政績的主要來源。
地方抵製 胡溫重拳出擊
“國六條”出台後,北京、上海等十個大城市的房價卻不跌反漲。但上海新樓盤一周內成交量大跌。
即使在“天子”眼皮下的北京,官員也公然抵製胡溫新政。6月初,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官員宣稱,“敢於拉動房價是負責任的一種做法。”中國6月初發布的“宜居城市藍皮書”顯示,無論從自然環境舒適度或人文環境舒適度,北京與宜居城市的標準相距甚遠。其中高房價是主要因素,逾九成民眾認為北京市房價水平過高。
官員抵製房地新政,造成房價居高不下,民眾對此普遍不滿,中央威信受挑戰。胡溫不得不重拳出擊。對抵製房市新政官員,追究其勾結地產商、炒賣地皮、導致國有土地資產流失之罪。
6月初,中央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土地執法會議強調,對有案不查的地方,將追究一把手的責任,停止用地審批。要求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在6月份公開、依法、嚴肅查處3起以上嚴重土地違法案件,年底前要達到8起以上。
最近受處分的數名高官都與房地產問題有關。分管城市規劃、負責建設、國土房管、體育、軌道交通等的北京副市長劉誌華因“生活腐化墮落”被雙規。隨後,中共反貪機構中紀委就劉一案,約見北京房地產行業重量級人物劉曉光和多家房地產公司的高層主管。天津市檢察院檢察長、中共天津市政法委副書記李寶金也因涉嫌房地產問題被中紀委“雙規”。兩名副部級高官已在這次房地新政中中箭落馬。
胡溫的鐵腕手段,看來會對各地諸侯產生震懾作用。各地官員可能不得不對中央表忠,在短期內可能配合中央的新政。
但房地新政要取得持續結果,可能要調整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官員政績評價標準,要加入落實中央新政相關的硬指標。最重要的是,要以當地民眾對官員施政和操守的滿意度,作為考核幹部最重要指標。這樣一來,各地官員就絕對不會違背多數民眾的利益、以推高房價和隻注重發展高檔房作為升官發財的捷徑。
·作者是在新加坡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