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蘋果日報綜合報道,隨著中國對境外資源的依賴日益增強,中國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屢遭外資狙擊圍剿,導致損失慘重連串事件,已引起中央關注。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南海近期已派出一隊精英記者到全球主要的期貨市場采訪和調查,擬製作特輯供國家領導人學習期貨知識。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明天開始的非洲七國之行,亦將 眼於建立能源戰略夥伴關係。 消息透露,為讓國家領導人能與時並進,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近期由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兩大官方媒體中,抽調精英記者,到美國芝加哥、英國倫敦等主要期貨交易所采訪和調查研究,準備製作一輯期貨專輯,供中南海領導人學習。
(chinesenewsnet.com)中國能源 靠國際市場
(chinesenewsnet.com)中國的GDP目前僅占全球經濟總量的約4%,卻消耗了世界9%的原油、 20%的鋁、 30%的銅。據了解,國家領導人之所以對國際期貨感興趣,與中國對境外資源,特別是能源方麵愈來愈依賴國際市場,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戰略安全,有很大關係。
(chinesenewsnet.com)以石油為例,中國早在 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中國的石油進口在 04年更激增到每日650萬桶,使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美國能源部預測,中國在未來20年的石油進口量將達到日均740萬桶,相當於整個歐洲的日進口量。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 4.5至6.1億噸,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幾乎全部依靠進口。
中國在國際期貨市場一直是個大輸家。圖為美國芝加哥期貨市場。 美聯社
|
消息稱,中國雖意識到石油等天然資源的供應問題,並在近年開始四麵出擊,到境外尋找資源,然而,中國對外的能源投資,如中海油、中石油等的海外收購計劃卻頻頻受挫;中俄由1994年開始磋商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即由俄供油中國的計劃亦因日本的競爭,至今仍未有定案。就連中國透過國際期貨市場,對能源、有色金屬等資源進行套戥保值增值的功能,亦頻遭外資的狙擊。而繼去年底發生的國儲期銅事件後,據悉,外資下一步將在期鋁方麵狙擊中國。 據報道,總理溫家寶此次非洲之行,將包括中國在非洲的第二大石油供應國安哥拉。他是自外長李肇星和國家主席胡錦濤後,在半年內訪非的第三位中國國家領導人。有分析稱,由於中國對能源需求日益增長,令中國把重視發展與非洲的戰略關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chinesenewsnet.com)中國兩年蝕 80億 「中國就像一隻羔羊,一旦進入國際期貨市場,就會給外資大鱷聯合圍攻、宰割。」有中國期貨界人士稱,短短兩年,中國先後在國際期貨市場上,發生震驚國際的中航油和國儲期銅事件,導致國家錄得 80多億元港幣的巨額虧損。
(chinesenewsnet.com)2004年 11月,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航油公司總裁陳久霖因進行投機性石油衍生交易,導致公司損失慘重,總計 5.5億美元。公司最後宣告破產,震驚中外。然而,一年不到,即去年的10月,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爆出,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的銅交易員劉奇兵在 LME建立大量空頭(即看跌銅價),結果,市傳導致中國損失逾 3.5億美元,也是 LME十年來最大宗的虧損案。但業內人士稱,損失高達 5億美元。
(chinesenewsnet.com)去年初, LME的銅價為每噸3,000美元,當時中國許多期貨界人士都看淡銅價。然而, LME的銅價卻屢創新高,今年更觸及8,790美元高位,還可能攀升至10,000美元的曆史新高。
(chinesenewsnet.com)在 LME任職的期貨界人士對本報記者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近年國際銅價走勢持續淩厲,與多個外資聯合起來圍堵中國,挾高銅價有關。 投資期貨 回報高風險高 期貨是金融衍生工具( 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的一種。所謂金融衍生工具,是指某種金融產品,其自身的價值( Own Value)是由其所關聯的其他產品( Underlying Assets)的價值所確定的,這正是「衍生」兩字的來源。目前,國際上流行的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包括:遠期合約( Forwards)、期貨( Futures)、期權( Options)和掉期( Swaps)四種。而這四種產品門類之下的相關產品可以是某種商品,比如石油,也可以是股指、利率、 率和債券等。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資回報高,當然其風險亦相當之高。
(chinesenewsnet.com)(chinesenews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