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撒切爾夫人:“殘酷”的鄧小平

(2006-06-11 13:15:09) 下一個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就香港前途問題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會談。鄧小平以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情懷,嚴正駁斥了撒切爾夫人的“三個條約有效論”,宣布中國領導人決不當李鴻章,表明了中國政府收回香港、維護中國主權與統一的堅定立場。以後,鄧小平又駁回了英方“以主權換治權”的要求,使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朝著1997年順利回歸、一國兩製的方向穩步發展……

老記們差點上演“全武打”

1982年9月24日上午9點,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撒切爾夫人。

撒切爾夫人提前來到了人民大會堂。她首先來到大會堂的新疆廳,鄧穎超已經在門口佇立恭迎。撒切爾夫人與鄧穎超親切握手,同時又獻上了一束美麗的鮮花。5年前作為保守黨領袖訪華時,撒切爾夫人曾經與鄧穎超相見。此次重逢,兩人談得十分高興。

從新疆廳告別鄧穎超後,撒切爾夫人就向福建廳走來。到首相快走到門口時,福建廳大門緩緩打開。鄧小平笑容可掬地走過來,與撒切爾夫人握手。

中外記者們為了抓拍到這一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最佳鏡頭,還演出了一幕小小的“鬧劇”:記者們為了占據一個有利位置拍照,你擠我擁地一次又一次騷動,某外國電視台一名記者,被北京的一位電視台攝影師的鏡頭不小心撞了一下,竟然回身一腳踢在那位同行腰部。被踢者怒不可遏,還以一拳,眼看一出“全武打”即將上演。就在這個當口,福建廳的大門一下子打開了,鄧小平步出大廳迎接鐵娘子,一場風波自動平息。當鄧小平滿麵笑容地與撒切爾夫人握手問好時,鎂光燈“哢嚓”、“哢嚓”閃個不停,記者紛紛抓住時機搶拍鏡頭。

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一見麵後說:“我作為現任首相訪華,看到您很高興。”

鄧小平答:“是呀,英國的首相我認識好幾個,但我認識的現在都下台了。歡迎您來呀!”

接著,賓主雙方步入福建廳就坐。此時,記者們尚未退場,兩人仍是相互寒暄。

撒切爾夫人說:“知道您是剛從外地回來。”

鄧小平答:“我是陪同北朝鮮主席金日成去了四川。”

“這次旅行一定很愉快吧?”

“不錯,我們在四川吃過好幾次川菜,我很喜歡川菜,中國是以川菜和粵菜最為著名。”

二人聊到馬克思,撒切爾夫人說:“馬克思寫了一部《資本論》,可他恰恰最缺資本!”

在主權問題上,鄧小平毫不退讓

幾分鍾後,記者被請離場,會談閉門進行。在友好的氣氛中,會談轉入正式話題。

就撒切爾夫人而言,在香港問題上始終抱定“有關香港的三個條約仍然有效”的主張,並在來華前就早有聲明,大造輿論。因此正式會談一開始她就提出了這一問題。

麵對英國首相的挑戰,鄧小平寸步不讓。他首先指出,這次談判,除了要解決香港回歸中國問題之外,還要磋商解決另外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1997年後采取什麽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保持它的繁榮;另一個是中英兩國政府要妥善商談如何使香港從現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現大波動。簡單地講,實際上這三大問題,就是1997問題、1997後問題和1997前問題。這些才是中英關於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完整議題。

說到香港的主權歸屬,鄧小平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中國和英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來進行談判,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在此,鄧小平重申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不承認19世紀三個不平等條約的一貫立場。

鄧小平告訴撒切爾夫人,收回香港,是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願。“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鄧小平說,在不遲於一二年的時間內,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決策。“中國宣布這個決策,從大的方麵來講,對英國也是有利的,因為這意味著屆時英國將徹底地結束殖民統治時代,在世界輿論麵前會得到好評。”

針對撒切爾夫人關於香港的繁榮離不開英國管理的觀點,鄧小平說:“保持香港的繁榮,我們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但這不是說,香港繼續保持繁榮必須在英國的管轄之下才能實現。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香港後,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這些政策的主要特點,就是基本上保持這個地區政治、經濟製度現狀。”

中國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香港會不會發生波動?鄧小平回答: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著合作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他還告訴英國首相,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策時,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還考慮了我們不願意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怎麽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麵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

首相跌倒在大會堂台階上

激烈交鋒過後,兩位領導人商量起會談公報問題。鄧小平建議這次與英國首相的會談能達成一個協議,“即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開始進行香港問題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在這個基礎上磋商解決今後15年怎樣過渡好以及15年以後香港怎麽辦的問題。”

但是,撒切爾夫人堅決不同意鄧小平建議,特別是拒絕以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為前提。經過一陣爭執,雙方同意發表一個不做任何實質性承諾的會談公報。

當會談結束後,撒切爾夫人落寞地從門口走出,臉色凝重。當她繼續往下走時,高跟鞋與石階相絆,使身體頓失平衡,栽倒在石階下,以至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邊。幸好她已將至平地,摔得不重,在一旁的隨員及工作人員立即上前將她扶起。

英國女首相這一跤,引起了敏感的輿論界的濃厚興趣。一位深知鐵娘子和鄧小平性格的記者分析道:撒切爾夫人鋒芒畢露,鄧小平綿裏藏針。盡管撒切爾夫人受丘吉爾影響極深,堅持“鮮明的傳統保守主義哲學和強硬的經濟政策”,但在鄧的麵前,她畢竟還年輕。

撒切爾夫人沒想到鄧小平在香港主權問題上的立場會那麽堅定,毫無通融餘地。她心中不由得充滿失望和痛苦。她回去後對駐華大使柯利達說:鄧小平真殘酷啊!

但撒切爾夫人認為,雖然她沒有完全達到自己的預定目的,但她使鄧小平同意發表一個簡短聲明,即“雙方本著維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這次訪問後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商談”。這個聲明沒有把中國要收回香港作為談判的前提寫進去。

9月25日香港《大公報》載文:“據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鄧小平同誌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兩位領導人在友好的氣氛中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至於中國政府關於收回香港地區主權的立場,是眾所周知的。”

這種公報內行人一看,就知道分歧不小。但要說談判一點成果也沒有,是不對的。兩國領導人會談的曆史意義在於開啟了中英香港談判大門。

擋回“三腳凳”牌

在1997年後香港主權問題上的抵抗沒有奏效,撒切爾夫人退而求其次,準備在1997年後的行政管理問題上與鄧小平再作一番較量。

撒切爾夫人1983年6月提前實行大選,保守黨獲得空前勝利,她再次登上首相寶座。

在連任首相贏得巨大勝利的鼓舞下,撒切爾夫人在中英關於香港問題正式會談開始後,向中方發起了新一*進攻。她不再談“三個條約”有效,不再提“續約”之類的要求,轉而采取新的策略:用主權換治權。即英國同意在1997年把香港還給中國政府。但是,中國政府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之後,英國可以受中國之托繼續管理香港。1997年後香港的模式將是:香港回歸,英人治港,而非港人治港。

外交大臣傑弗裏·豪和外交部其他官員,卻主張盡快在談判中向中方表示不再謀求1997年後繼續管治香港。但是,撒切爾夫人認為“沒有理由作出這種讓步”。她甚至主張,“要把每張討價還價的牌都使用到最佳效果”。於是她使出了“三腳凳”這張牌。

所謂“三腳凳”,是在中英開始對香港問題談判時,港英當局企圖以正式成員身份參加,造成中英港三方共室的事實,以達到“還政於港”、使香港成為一個政治獨立實體的目的。

1983年6月30日,港督尤德奉召返回倫敦,隨同尤德來到唐寧街10號的還有9名港府行政局的議員。顯然,鐵娘子是把他們與港督作為另一隻“腳”來加強英方同中國談判的陣容。7月4日,撒切爾夫人在唐寧街10號會見了尤德及香港議員代表。

這天晚上,首相府發言人宣布:“首相和外交大臣重申他們對香港承擔的義務和他們設法達成的目的,這些協議應該是議會、中國和香港人民都能接受的……”

7月7日,尤德自倫敦返港舉行記者招待會。這時記者們已經獲悉英國談判代表團的名單中有尤德,而且排名第二,便問他:中英第二階段的會談與第一階段有何不同,尤德意味深長地回答道:“不同之處是有我參加。”

記者們向尤德問了最要害的一個問題:“你是代表英國參加談判,還是代表誰?”

在記者窮追不舍的逼迫下,尤德打開天窗說了亮話:“我是以港督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參加談判,我不代表他們又能代表誰呢?”這位總督大人到底還是一語道破天機。

總督的話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香港的左翼報紙立刻表態說:“你尤德是英國人,怎麽能代表香港人呢?”“中英兩個國家談判,把香港人弄進去幹什麽?”

一些頭腦清醒的港人馬上意識到,這是英國玩的“三腳凳”策略。他們指出:“英國人正在玩弄一個陰謀。如果中國政府落入圈套,那麽就會麵對著與自己的同胞——香港人作戰的尷尬處境;如果香港落入圈套,就會為英國人盡義務,把辛辛苦苦從大陸爭來的好處全都讓給躲在後邊的英國人。”

北京及時作出了強烈反應。7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談話:“我們注意到了這個消息。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是中英兩國政府之間的雙邊會談。尤德先生是作為英國政府代表團的一個成員參加會談的,因此他在會談中隻代表英國政府。”

中國政府的強硬態度,迫使撒切爾夫人收回剛剛打出的“三腳凳”牌。英國外交部急忙發表聲明,說尤德“當然將作為英國代表團的成員參加會談”。

頂回“治權”牌

但是,從7月中旬開始的第一*會談到9月下旬的第四*會談前後,英方軟硬兼施,名義上同意讓中國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但又要求中國同意1997年英國保留對香港的治權。

中英談判再次麵臨危機,英國前首相希思急忙飛到北京,會見中國領導人,打算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為打破談判僵局貢獻一點力量。

這是希思自1974年以來的第6次訪華。他每次訪華都要會一會鄧小平。9月10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希思,兩位老朋友親切地寒暄了一番。當話題轉到香港問題時,氣氛一下子變得格外沉重。鄧小平對英國政府在談判中的做法極為不滿。

鄧小平說:“英國政府想用主權來換治權是行不通的。在香港問題上,我希望撒切爾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態度。中國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會受任何幹擾、有任何改變,否則我們就交不了賬。我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就是李鴻章。誰不解決這個問題,都是李鴻章。”他說,他希望今後會談時不要再糾纏主權換治權問題,要紮紮實實地商量香港以後怎麽辦,過渡時期怎麽辦。這對彼此最有益處。如果英方不改變態度,中國就不得不到1984年9月單方麵地宣布解決香港問題的方針政策。

英國在談判會場內外使出各種招數均告失敗,中國政府毫不妥協。迫於形勢,英國政府在第四*會談後,開始考慮采取措施穩定香港經濟,並準備在談判中實行退卻。

曆史性時刻終於到了

經過一年多的風風雨雨和22*艱苦談判,中英兩國終於達成協議,迎來收獲的時刻。

1984年12月18日晚8時20分,一架大型民航客機呼嘯著降落在北京機場。撒切爾夫人二次訪華,正式簽署中英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日下午5時30分,簽字儀式正式開始。

觀禮嘉賓有400多人,另外還有180名中外記者。大家都等待著這一曆史時刻的到來。

儀式從簽名到交換文本,共用了4分鍾。當兩國領導人互換聲明文本時,大廳裏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鄧小平、李先念來到撒切爾夫人麵前,舉起香檳酒,笑容滿麵地祝賀中英雙方完成了一件具有曆史意義的重大事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