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以目前的形勢發展,如果沒有重大改革出台,中國的房地產價格會在今後12~18個月中出現一次大漲。支持房價上漲的主要力量,來自遊資和炒作。
今天的中國,資金泛濫、熱錢滾滾,利率仍然基本上停留在四年前抗通縮的水平,可是經濟與當年已經有很大的不同。美聯儲在過去兩年內連續加息十五次,中國的央行卻沒有跟隨其他國家將利率水平正常化。兩年前,中國人民銀行示意性地加息一次,最近再加了一次,但是利率水平仍然十分低下。筆者認為最近加息的警示意義,大過實際政策緊縮。
由於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央行在匯市上大力買入外幣,釋放出人民幣基礎貨幣,製造出了一個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為2.25%,實際利率為0.64%;一年期貸款利率水平為5.85%,實際利率為4.19%,均遠低於過去25年的平均水平。我們的計量模型顯示,中國的存款利率至少比正常的中性利率低2%,貸款利率更比中性利率低3%。換言之,今天中國的貨幣環境、利率水平十分寬鬆,實際利率處於超低狀態。這是目前遊資泛濫、資金流動性過強的基礎。
如此的環境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出現炒作再正常不過。對於普通民眾,扣除利息稅後的實際存款利率接近於零,而各地房地產的租金回報率則多數介於4%~6%之間,“存銀行不如買房”是民眾理性的選擇。一旦房地產升值的信心得以確立,更多的儲蓄資金將會流向房地產市場。
對於國內的不少大企業,它們手頭並不缺資金,但苦於缺乏好的投資項目。產能過剩將製造業的利潤率越拉越低,於是,資金便投向賺錢最快的房地產業。大量的實業公司做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悲哀,但這樣做也是它們理性的選擇。
兩年前的宏觀調控,沒有試圖從根本上消除過度的流動性,而是通過行政手段製止銀行發放信貸。這對依靠銀行貸款運作的中小房地產開發商無疑是致命的。不過,對資金充沛的大房地產開發商並沒有構成實質性打擊。相反,宏觀調控成為它們收編小開發商、擴充土地儲備的良機。大企業和海外基金的搶入,更進一步推高了國內土地價格。經過去年年中的整合、並購,開發商資金鏈吃緊的警報已經基本上解除,緩過氣來的開發商在地產新盤開盤價上明顯高出以前。政府在土地供應上的限製,更為開發商營造氣氛、推高售價創造了口實。
筆者觀察,各地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明顯增強。去年下半年部分二線城市的火爆氣氛在向全國各地蔓延。就連曾經遭受政府組合拳重創的上海房地產市場,成交量也在迅速恢複。一個由遊資驅動、滾動升溫的全國性房地產熱似乎正在成型。
對於這次房地產熱是否健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許多城市出現價格和空置率同時上升的現象。這表明投機成分的增加,也反映出在二手市場不健全情況下開發商的造市。價格的上升帶來購房人購買能力(affordability)的下降,中下層市民“買房難”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但是在流動資金充沛的情況下,本地購買能力減弱充其量對市場構成中期威脅。房價的短期走向則取決於遊資、取決於政府的取向和態度。
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加息0.27%,反映出政府對近期銀行信貸暴增的憂慮。相信近期還會有其他措施出台,但是利率至少短期內不會大升2%~3%。銀行準備金率或利率的微小調高,對於過度流動性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超寬鬆的貨幣環境。預計政府同時會重新控製銀行貸款,不過在通脹沒有出現大幅上升之前,調控也不過屬微調,並非像2004年似的“一刀切”斷流。
稅收政策可能是針對房地產投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應該是下一輪扭轉房地產過熱的主打政策。不過,對房地產征稅主要由地方政府提出並執行,從經濟增長到土地收入,地方政府依靠的就是房地產,因此對本地房地產必然嗬護有加。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此問題上的博弈,對各地房地產市場有重大影響。
筆者認為,下半年房地產仍是好年景。在遊資帶動下,各地房價依然看漲,隻是政策風險有所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