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馬英九誌大才疏,國民黨何去何從可要想好了

(2006-02-17 14:52:55) 下一個
本人在二年前的《統戰陰謀論可以休矣》(發表在早報網上)一文中就已經指出:自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再也沒有出過一流的領袖人物,致使國民黨一敗再敗,最後竟然輸給了一個在政黨中不入流的民進黨。並指出,雖然有人說某某怎麽了不起,我看也很一般。我當時所說的某某人其實就是指的馬英九。果不其然,去年馬當上了國民黨的主席,並很被一些人看好。甚至不僅在台灣,就是在大陸也有一部分人把中國的未來寄托在他的身上。但是,馬英九有這個能力嗎?從他當上主席以來的作為中,就可以看出,他不僅不會帶領國民黨創造什麽輝煌,甚至還會把國民黨引向死亡!  作為一個政黨,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據是什麽?大致說來有三點:要有能夠紮根最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核心理念,要有正確的路線和方針,要能夠團結盡可能多的力量一起來實現自己黨各個時期的主要任務。首先,國民黨有自己的合格的理念嗎?當然有,那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對於這個主義我們怎麽評價也不會過份。孫中山的偉大也就在這裏,他為國民黨奠定了一個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自從三民主義提出以來,還沒有看到一個中國人非議過它。國民黨之所以一錯再錯,還能存在至今,靠的就是這個正確的核心理念。  其次,國民黨有自己正確的路線嗎?曾經有過。那就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孫中山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和“聯合世界上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的路線。這個路線當時就遭到了國民黨內右派的不滿和反對,可是他們也不想一想,在提出這個路線之前,國民黨就已經奮鬥了差不多三十年,還是處於弱小、受壓迫並麵臨解體的命運。正是有了這條正確的路線,指引國民黨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發展壯大起來,成了中國最有力量的政黨,進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基本上統一了全國(即是還有軍閥,也被迫舉國民黨的大旗)。如果不是實行孫中山的這條路線,而是實行右派們的主張,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那麽,以後國民黨就再也沒有“正確路線”了嗎?不,還有,不過不是“一條”,而是“半條”。那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願意團結各黨各派共同抗日的路線。為什麽說是“半條”呢,一是因為國民黨實行這條路線是被迫的,二是因為國民黨實行這條路線是三心二意的。但就是這“半條”正確路線,也讓國民黨受益非淺!第一,通過抗日,國民黨政府的合法性得到了國內外的承認。第二,通過抗日,國民黨在政治上、道義上和軍事上都強大起來了。強大到什麽程度呢?這從國民黨的領導層認為可以在“三個月內”消滅共產黨的十足信心上可以看出來,在抗日戰爭前他們可從來沒有這個信心呢!   以後,國民黨就再也不曾有過正確的政治路線了。其結果第一是導致了全麵失敗,被迫退到台灣。第二是由最初信心十足地要“反攻大陸”變成無奈地獨守孤島。第三是把政權丟給了一個不入流的所謂的“民主進步”黨。  有人對我的“孫中山後國民黨再也沒有出過一流的領袖人物”一說很反感。為什麽?因為在他們心中確實有過一個令他們心儀的人物,那就是蔣經國。並能說出個一二三四,子醜寅卯來。但蔣經國真的擔得起“一流領袖”這個榮譽嗎?不!他充其量是個優秀的行政人才罷了。而行政人才和領袖人物是有很大區別的。領袖人物一般行政能力都很強,而行政人才並不見得就能是一個好“領袖”。為什麽?優秀的行政人才利用現有條件,能做好今天的事項,而一流的領袖人物著眼未來,能引導事物向預想的宏偉目標奮力前行!毛澤東和周恩來就是這個方麵最生動的例證。周恩來是國內外公認(包括國民黨人)的行政天才,得到了世人的崇敬,但是讓他處於領袖的位置,能像毛澤東那樣引導共產黨人從弱小中崛起,最後取得勝利嗎?事實上曆史也曾經選擇了周恩來,使他成為黨的一號領袖,雖然無大錯,但最後卻不得不在黨和紅軍最危難的時候讓毛澤東來領導。那麽蔣經國呢?讓我們試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上,處在蔣經國的位置上,看看他的得失是什麽?  蔣經國執政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和八十年代大部分時間,在他執政期間,台灣的經濟發展機遇抓得比較好,人民的生活比較富裕。人們為他叫好也大多基於這一點。作為一般的領導人,這個成就確實值得讚揚,值得自豪。但處於蔣經國的地位和國民黨的處境,卻不值得讚揚和自豪。為什麽?因為從國民黨的立場出發,它的目標不應該滿足於台灣一偶,應該是國家的統一和為全中國人民造福;應該是爭取包括大陸民眾在內的全國民眾的支持,說白一點,就是爭取民心。如果蔣經國是一個“一流的國民黨領袖” ,他最應該做的是利用當時共產黨呼籲兩岸和平談判的形勢,與大陸當局談判。可是他是怎樣做的呢?他把一切談判要求都斥之為“統戰陰謀”,堅持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立場,凡事隻抱著一個宗旨:“以不變應萬變”,我反正不上你的當!這說明了以下幾點:一、他害怕共產黨,二、他對自己和國民黨沒有信心,三、他對他自以為代表的廣大民眾沒有信心。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在他看來,一談判,大陸民眾不會跟國民黨走,並會使台灣民眾產生思想混亂。試想一想,一個不相信民眾,凡事不爭取、不依靠民眾的領導人還能稱得上“領袖”嗎?那麽他心中的依靠是什麽呢?是美國。這是從蔣介石到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的共同心態。一個把自己和自己政黨的未來不放到自身和自己的民眾身上,而是放到美國這個所謂“自由世界領袖”身上的人還能是個“一流的領袖”嗎?  那麽當時是不是一和大陸談判台灣民眾就亂了陣腳,國民黨就完蛋了呢?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大家知道,大陸當時正在經曆一個思想極其混亂的時期,大陸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比台灣差得遠。蔣經國完全可以趁機用所謂台灣的經濟成就作為自己的籌碼來與大陸談判。不管談成談不成都不要緊,要緊的是爭取民心。由於他不肯談判,在大陸民眾看來,理就完全在共產黨這一邊了。雖然表麵上看,共產黨沒有達到談判的目的,是失敗了,可是作為一個政黨,共產黨的最大收獲並不在談判本身,而在於爭取了民心。國民黨最大的失敗也就在這裏。   以上也同時說明了我上麵所說的第三點:國民黨從來不懂得爭取和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勝利。   回過頭來說馬英九。從他過去的經曆看,他可能是個不錯的行政人才。可從他當國民黨主席以來的表現看,他不具備做政黨領袖的水平(就是與連戰比也差遠了)。讓我們來看事實:  從處理國民黨和親民黨的關係來看,他看不清大形勢,多次傷害自己最可靠的同盟者親民黨。如2005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完全不考慮友黨的訴求,並蓄意傷害之。還是親民黨為了顧全大局不願與國民黨爭鬥,才維持了藍營的團結。對於新黨也是這樣,完全是新黨在犧牲自己為國民黨服務,他卻從不考慮為新黨做點什麽。2005年5月份,國民黨和民進黨一起通過了完全是為了吃掉小黨的法律。後來又挖親民黨的牆腳。   這幾天(2006年2月中),馬英九又說出了台獨也是國民黨的一個選項這樣的話,並在報紙上刊登了包含該意思的廣告。當受到黨內外質疑時又說什麽是為了爭取選民。這就錯得更加離譜了。  我們先不說馬英九這樣說錯不錯,就說他這樣能不能爭取到選民吧。大家還記得二年前選“總統”之前的事吧?當時一些國民黨人為了爭取選票,要搞所謂的“本土化” ,並把民進黨的一些訴求拿過來變成自己的訴求,以為這樣就能從民進黨手裏搶來大量選票了。當時我們就指出這樣做會適得其反:既然國民黨變成第二個民進黨,那麽在選舉時,選民又何必投票給國民黨這個“疑似民進黨”呢?幹脆就投給那個真正的民進黨好了。當時國民黨投機的結果,亂了自己黨內的思想,一些國民黨員報怨黨中央沒有主張,無法為黨作宣傳了。那麽今天又故態複萌,還會有好結果嗎?  也許在馬英九的心裏,傷害個親民黨或是新黨不算什麽,可他應該知道他的所作所為不僅僅隻是傷害了兩個不起眼的小黨!他這次關於台獨也是國民黨的選項之一的話同時傷害了海內外的廣大中國人。共產黨人不用說了,肯定是把小馬哥的台獨本質看透了!海內外渴望祖國統一的中華兒女的頭上一下子被澆了一大缸冰水。還有那些指望小馬哥帶領國民黨回到大陸來實行“民主”,享受“自由”的人也差不多失望了,因為這些人也是不讚成台獨的(如果他們讚成台獨,就不會指望小馬哥帶來“民主”了)。  如果馬英九是個一流的政黨領袖,他就不會看不到國民黨的前途在那裏。國民黨真正的前途不在台灣而在大陸,不在於台灣那個“總統”的位子,而在於贏得大陸的民心。我們且不說國民黨搶了民進黨的訴求就一定得不到“總統”的位子,就算是得到了,國民黨就能輝煌嗎?不,絕對不能!小馬哥應該明白:台獨是一條死路。中國是一定要統一的。國民黨如果也搞台獨,這個黨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就真正地死了,它就失去了曾經有的曆史機遇(雖然它沒有能夠抓住)和將來的一切再生的可能。當統一戰爭打起來了,祖國統一了,民進黨也好,國民黨也好,一切主張台獨的黨都會灰飛煙滅,這些黨及其領導人隻能在曆史的陳頁中留下幾許恥辱!   何去何從?小馬哥和國民黨可要想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