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GDP全球第四 老百姓“錢包”全球第幾?

(2005-12-17 12:47:05) 下一個
時近年終,捷報頻傳:“下周或將是中國成為全球第四經濟大國的日子”,因為國家統計局將根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情況,修訂去年GDP的數據,預計調整後的中國GDP數據將增加20%~30%,“中國GDP今年將一舉超過意大利、英國和法國”(12月15日《東方早報》)。 真是形勢喜人呐,這樣的大步跨越讓人想不高興都不行。隻是有一個問題讓我的喜悅打了點折扣:GDP連跨三個台階,但我的錢包卻依然如故。依然要為教育、醫療、住房等等問題犯愁,錢呢?錢都哪去了? 我翻了一點經濟統計的資料,更加深了我的困惑:中國從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間,GDP的年均增長率超過了9%,但現在我們的工資水平卻不到日本的 5%,而且物價水平還有趕超日本的趨勢;日本在1955年到1978年的18年間,GDP的年均增長率也超過了9%,但工資水平卻趕上了發達國家,草根民眾都分享到了GDP增長的實惠,差別出在什麽地方呢? 我又瀏覽了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聞,發現中國頻頻在海外有大手筆采購的動作:買大型客機、買高速列車、買國防裝備等等,一出手就是數百億美金。這些東西都是國計民生之必須,自己又造不了,隻好到海外去買。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錢都花到這兒了。考慮到地球上能賣這些東西的就那麽幾家,所以價格一定是壟斷的而不是市場的,因此估計還有一部分是冤枉錢。 看來,GDP和我們的錢包之間不能發生一一對應的關係,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重工業體係太弱了。重工業體係所能生產的技術裝備、機電產品、和大型客機、高速列車等高檔產品,都是高附加值的,而依靠廉價勞動力生產的產品如玩具、牛仔褲等都是低附加值的。我們靠生產這些東西賺一點錢用來交換人家的重工業裝備,當然留不住錢了。這就是我們的 GDP在高速增長,但國民所得卻停滯不前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一個耐人尋味的數字是:在1970年代,雖然中國的GDP增長不快,但當時中國的工資水平卻相當於同期日本的10%,而且福利比日本更完善,物價水平也很低。可見重視不重視重工業,從民生的角度來看,也是大不相同的。 此外,重工業的水平也牽涉到國家能力和安全。打個比方吧,重工業相當於一個現代國家的心髒,而GDP不過是脂肪,一個人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心髒,脂肪再多又有什麽用呢? 中國的重工業體係淪落到今天的這個地步,和一些主流經濟學家盲目推崇“比較優勢”,導致我們在重工業方麵自廢武功是有很大關係的。最近有德高望重的經濟學家委屈地說,不是他們誤導了中國的經濟改革。我們看看今日中國在國際分工中地位,再在每天長時間、高強度的勞作之後,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家時摸摸癟癟的錢袋,你覺得冤枉了他們了嗎? 偉大的德國政治經濟學家李斯特曾經說:“財富的原因與財富本身完全不同……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到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經增加的財富獲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經消失的財富獲得補償。個人如此,拿整個國家來說,更加是如此”。 對今天的中國來說,什麽是財富的原因呢?那就是高度發達的重工業,就是工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就是自主的民族品牌。中央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提出了科學的發展觀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希望我們每個人,即便是僅僅看在自己錢包的份上,也要盡快地認識到這一點。 GDP重估:“趕英超美”的目標實現了一半? 這自然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但這個結果顯然也帶有“中國特色”的幽默----—不知不覺甚至稀裏糊塗中,“趕英超美”的目標竟然實現了一半。 中國GDP重估的含義 中國統計部門前些年就已承認GDP統計存在的問題,但直到此次全國經濟普查,才得以確認這些問題並重新估算。看來,作為經濟活動的基準標尺,中國統計部門還需要足夠靈活,以趕上經濟靈活性的步伐。 周小川的極大挑戰:GDP可能被低估20% 周小川在演講中表示:“說到統計,我們今年麵臨非常大的挑戰。最近幾天,我看到報紙上開始刊登統計普查數據。統計普查對中國的統計數據產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效應,這個效應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