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1)
2019 (335)
2021 (126)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人類文明的目的,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消費。任何不能被消費的東西都是沒有價值的。或者說所有有價值的東西的價值,都來自於消費需求。所謂生產就是把不能消費的東西加工成可以消費的東西。所謂商貿就是把消費和生產最佳匹配,從而使生產成果得到消費而不是成為無價值的浪費。從生產到交易到消費,是價值產生的全過程。
而消費又分三大類。一類是生活消費,或者說真正的消費,終極消費。一類是生產消費,或者說投資,種子,設備設施,秩序渠道建設等等。一類是不可避免的浪費,政府,或者說維持文明秩序的損耗,包括行政,法製,治安,福利,甚至腐敗墮落的損耗。
人類文明的真正目的是真正的消費。但是如果不保持投資,就不可能有可持續消費。而沒有安保和仲裁,秩序就會破裂,也不可持續。但是如果維護消耗過高,政府過於臃腫腐敗低效,那剩下的可消費份額過低,社會文明存則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人類政治的根本矛盾,左派右派的千年爭鬥,就在於這個分配比例。因為每個個體都尋找能夠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理由或者秩序設計。左派右派的理論都是基於自己利益的考量。先有目標,後有理論。做題家一定更相信讀書改變命運的公平。資本家一定更相信自己的見識和膽量的公平。而彩虹人士一定相信生來聰慧,或者生來有礦,沒有生來有病,就是生來有罪。
理論上的平衡但永遠不公平的社會是大約這個樣子的。60%的社會產出分配給98%的人作為終極消費。分配的基本方式是工薪。其中9%的人需要一些社會福利的補充。9%的人能夠積累一點小資本。1%人完全依高社會福利,屬於極倒黴的人。1%人掌控資本政府。屬於極幸運的人。資本積累約占社會產出的30%。由1%的領導者掌管。嚴格意義上說是被社會委托代管。資本其實並不能被資本家奢侈消費掉。隻是以私有製的形式讓最合適的人來經營。國營隻不過是以公有製的名義依然讓極少數權力人代管。反而往往更不合適。剩下的10%是必要的或者必然的浪費。
文明或者經濟的目標,就是用30%的投入,組織生產貿易,達到滿足下一輪的100%的市場需求。如此滾動發展,按比例提高絕對文明水平。
如果資本分配比例太高,或者說貧富分化嚴重,或者說國家資本主義鐵公基嚴重,比如消費30%,投入60%。那麽下一輪的產出將是200%,而市場隻有70%。於是產能過剩,經濟大蕭條。大躍進和大GDP是一種病。達康泡沫,次貸危機,到現在的人工智能泡沫,H1B危機也是這種病。資本太多,消費太少的病。記住,沒有消費的生產貿易沒有價值。換句話說,生產200%,消費70%,等於經濟水平下降到70%。高投入短期看是爆發,長期是放血。
當然反過來,高消費尤其是消費種子糧也不行。比如打土豪分田地,黑命貴,挽救非洲什麽的,都是吃公社大食堂肚兒圓又圓,然後餓死。
H1B問題,拋開各種利益相關方的博弈和立場。隻能說是體現了世界經濟滯脹,美國一家獨好。以及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電子科技產業的泡沫嚴重。
H1B基本上集中在所謂高科技產業。因為所謂低科技產業早就搬完了,根本不需要H1B來引進“人才”。直接出口工作給“人才”就好了。簡而言之,就是世界上“人才”太多了,工作太少了。所以全球化以來,資本對工薪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資本的比例越來越大,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小。整個世界經濟國家資本主義化(社會主義化)越來越嚴重。
什麽不引進這些“人才”就會損害美國的競爭力雲雲,純屬扯淡。真正的競爭力是美國的傳統文明秩序。允許馬斯克這樣的人開創一番新興產業。從而產生了對“人才”的需求。就如沒有汽車發明,石油能值幾分錢?這些人才也折騰了三四十年了。除了還是削尖腦袋到美國掙錢依舊以外,擁有這麽多偉大“人才”的地方消費市場提升了多少?帶來了多少能夠和H1B搶“人才”的職位?並沒有。吃的還是美國市場。但是美國消費市場通過流失海外和引進H1B,實際上是在不斷萎縮的。便宜,不僅往往沒好貨,更重要的是沒消費。是在破壞經濟循環發展。
真正的人才是投資移民不是打工移民。不過投資移民水土不服更嚴重。
全球化帶來了資本全球化,而製度和文明秩序卻沒有。於是導致了經濟結構嚴重失衡。在此風高浪急之時,白左普京和習的意思就是寧可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脫鉤。川普的意思是先保美國,其它順手就救,不順手就自救吧。悲慘不悲慘的,美國自顧還不暇呢。馬斯克的意思是能人跟我去火星,笨人在地球自求多福。H1B就是船票。當然不買票硬扒也有機會。全美總工會主席川普,就是賣票查票的。民主黨就是賣假票的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