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04)
2012 (177)
2016 (185)
2017 (77)
2019 (149)
2020 (237)
2021 (55)
說起老爸,首先說說,部分粵人喜歡把父親叫都老竇(粵語第六音),特別是年紀稍長的,我們(原生家庭)三姐弟和媽媽都叫老爸做老竇。
先說一點生活碎片吧,我爸在我們小時候常出差去上海,幾乎把我們三姐弟過年的衣服都買回來,記得當時我們穿起來走在外麵,挺光榮有麵的,人家問,小朋友,你的衣服好漂亮哦,我們都很自豪地說,從上海買的;我媽得病進醫院時,病友門覺得好奇問道,你媽咋叫你爸做老竇呢,我們笑答:隨孩子叫唄;在SARS期間,我爸小聲地問我:“我們單位那個某某,得果味嘢(那東西,意為SARS)瓜咗(老廣有時把死了叫瓜咗,死又或叫賣鹹鴨蛋)啦,我不同情反而有點高興,覺不覺得我很黑心。”我問為什麽,他說:“在文化大革命時他把很多人搞得很慘,差點把我拿去批鬥,很多老同事都很恨他。”我寬慰老竇,這是人之常情,所以說做人不能太絕,也許是天有眼吧,實在說不清,隻能嗬嗬了。
話歸正轉,記得以前有些罐頭用比較大玻璃瓶,叫做廣口瓶,廣州人叫大口扒,上海人出產廣口瓶裝油燜筍,用來燜雞可好了,那時候有一頓燜雞吃,那可真象過年一樣,齋寡的油燜筍與肥美雞塊結合起來,太完美了,現在做起這類菜,總想起有爸爸媽媽在的往日時光,思緒萬千啊。買了一大盒雞腿,就想起了油燜筍,就買了罐頭筍,即使用料不太正宗,也算是有頓仿製的古早味童年菜。
主料:雞腿4支、罐頭筍220克、水發冬菇6~8朵。
輔料:生薑約20片。
調料:生抽2大勺、醬油膏1大滿勺、蠔油1大滿勺、胡椒粉1/2小勺、紅糖粉2大勺、老抽1/2大勺、白蘭地1大勺。
操作過程:
一、把雞腿剁成塊,放入鍋裏煎;
二、升中大火,煎至淺金黃色以定型避免流血水,出鍋;
三、倒掉罐頭筍的水,倒入鍋,升中大火煸至水幹為止,出鍋備用;
四、鍋放底油,開大火,放薑片和冬菇,爆香;
五、倒入雞腿、竹筍,翻炒片刻,烹入生抽2大勺、醬油膏1大滿勺、蠔油1大滿勺、胡椒粉1/2小勺、紅糖粉2大勺、老抽1/2大勺、白蘭地1大勺,加清水齊平雞腿竹筍的麵上;
六、蓋好鍋蓋,改中小火,燜約15分鍾;
七、時間到後試味,感覺味夠後大火收汁至濃稠,出鍋。
後語:
一、如果喜歡吃薑,特別是冬天,可以加多點薑片;
二、也可以放適量木耳,木耳十分吸油,筆者下次會改進;
三、筆者在烹調、烘焙等任何食物博文裏所用的勺子、匙子和量杯,均使用國際量具,並非我們平時在家裏或餐廳調和飲料和盛載食物所用的勺子和杯子,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