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家園

食無定位,適口者珍。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個人資料
rosejyy20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T: 記憶中白辣椒做法

(2010-08-13 18:25:04) 下一個
記憶中白辣椒做法

前幾天開始,工作需要輪班;夜班坐到淩晨時分,來三湘四水轉悠時,看到有板友寫帖子,思念湖南的白辣椒口味;一時興起,我是湖南的,從小在家鄉就親身體驗過做白辣椒的滋味,今特寫下來,與大家分享我們家鄉白辣椒的做法。我絕不敢無病呻吟,要是那樣的話,會遭板油拍磚的哦,這規矩我明白...

“白辣椒”名字的由來,據我的推測,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因為外皮是白色的,所以美其名曰——白辣椒——望文生義,嗬嗬;

2.在我們那裏,其實都稱之謂“fu”/膚辣椒,為什麽?我們吃到的白辣椒,其實大部分都隻是張辣椒皮——如同辣椒的皮膚-“膚辣椒”的來曆這樣就可以解釋;其實這都是因為製作手法不到位造成的。

3.至於說“副辣椒”的稱呼則更可以自圓其說:在我們那裏,大凡個大長得肉厚的青辣椒,都是被留下來待熟透變紅時做剁椒用的原料或者留幾個做種用;而那些長相一般者,數量就多,一餐兩餐也吃不完,此時恰逢天氣又好,就被勤勞富有智慧的鄉農摘來做白辣椒;主要的青辣椒留作剁椒用,自然剩餘的就是副產品——“副辣椒”哦。

當看到菜園裏這類“副產品”的青椒越來越多時,趁著好天氣,家人就會在有露水的早晨用剪刀將辣椒連蒂(俗稱辣椒把)一起剪下來,一竹筐一竹筐的用井水淋洗後,瀝幹水,在正午時分就著大太陽攤放在鋪好的竹席上,用一塊幹淨而透明的薄膜遮蓋住——我家用的是育秧的地膜,輕薄而透明——經過這樣的蒙曬,大約每兩小時翻一下辣椒;到太陽快下山時,原本青皮的辣椒基本成為白色、灰白色。

此時揭開薄膜,一手擰著辣椒把,將辣椒尖對著自己,再拿起剪刀,把辣椒剪成兩半,留點粘連,看起來好似一隻整的就行(記得要保護好眼睛,不可靠得太近,以防辣椒籽蹦進眼睛裏,那可就是受罪啊)。就著夕陽西下時的點點微風,把剪破的辣椒攤放在露天,使水分徐徐散發。

等到月上樹梢時分,再把辣椒收回攤在堂屋的竹席上,切不可在外麵露夜,以免受潮,辣椒容易變壞。等到第二天太陽出來個把小時後,再將辣椒請出堂屋晾曬,等到農村喝上午茶時分就可以用竹篩把辣椒籽篩掉後,將辣椒用一個擦拭幹淨的陶瓷壇子盛裝起來,壇口外麵蒙個塑料袋,蓋上陶瓷蓋,再用田泥或者井水把蓋密封起來;等到一個禮拜後,你就可以隨吃隨拿,做好的白辣椒咬起來有點嚼勁,但絲毫不覺得吃的隻是一張辣椒皮!

在我家,平時都是把白辣椒和臘肉、豬耳朵、雞雜等等一起炒著吃,炒有白辣椒的菜時,最好是加點水烹一下,這樣炒出來的辣椒不但夠入味,還增添口感。不過依據肉的大小來準備辣椒的大小炒出來的菜才更賞心悅口:臘肉切得大的話,就可以隻把白辣椒撕成兩半,將就著炒,辣椒的味道融入肉裏;如果是雞雜、豬耳朵之類的菜,完全可以把白辣椒切得碎一些,不但渾素搭配好,而且養眼,吃起來不覺得費勁。

快過年啦,隻要能買到從廣州回去的車票,到家肯定能好好嚐嚐白辣椒的味道,每年爸爸媽媽都會製作兩壇子,貯藏得好的話,全年都能吃到哦。回到家裏,切幾個白辣椒,炒碟雞雜或者豬耳朵,燙壺新釀的穀酒,圍著火爐,把酒話家常:這白辣椒的味道、穀酒的清香、溫暖人心的爐火、濃烈的親情......

三湘四水,湖湘文化;可能各地的白辣椒製作工藝不同,本文僅回憶自己家鄉的製作過程,描述不當的地方,還請包涵,千萬不可因為看到“放牛的娃娃”寫這關於白辣椒片言隻語後,各位看官從此不吃湖南白辣椒的話,我就成為罪人也,真要那樣,可就罪過啊.

放牛的娃娃 寫於夜班熬不住時
2008.01.20

轉貼者注:本人對原貼人表示崇高的敬意,TA能從百忙中抽時間來寫此貼來分享做白辣椒的經驗,實屬難得。
引自:http://club.news.sohu.com/read_elite.php?b=hunan&a=39998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