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話的希望隻是個20歲左右的孩子。你喜歡晴雯, 不同意我的觀點,那就歡迎你認真的看過我的文字之後, 寫一篇反駁的文字。 另外你說我是資本家, 謝謝你抬舉了。 我如今不過剛剛開始創業,雇員連我公司不過4個人。我不過是個小生意人, 希望能夠如你所說在未來的20年裏,我的員工能夠上50。不過你說的打倒那句話,讓我想起了我的祖母和外祖母,兩個在40年前, 在高台上, 在遊行中被改造的資本家。
我的祖母,解放前經營女子銀行, 簡單的說有點類似今年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那位, 貸款給需要創業的女子, 讓她們有一業為生, 貸款的都是有一技之長女人們,她們或者會縫紉,或者會烹調, 或者善於理家, 需要的不過是一點點啟動資金, 能夠有執照開業。 女子銀行做的不過是貸款給她們, 她們拿到貸款後, 奇跡的是100%能夠還款, 而且運營良好。這種良性的循環帶來的是更多的女子能夠在真正的意義上獨立。銀行的運營在被日本人占領期間一度中斷,但是還有地下的操作,收益100%的用於購買醫藥品給前線的部隊。解放後被合並。祖母退出管理。
外祖母開的是紗布廠, 一開始蓋起員工宿舍(現在的愚園路上還能見到), 她本人還每周給員工補習文化課。 資助員工的孩子上學,設立獎學金。 不過有搞笑的是批判運動的時候,站在講台上,罵的最義憤填膺的是第一個受資助上了大學的孩子。日軍占領下,工廠被迫停止開工, 外祖母靠自己的存款和收藏來養活紗布廠的員工4年。所以抄家的時候, 外祖母除了她母親給她的那枚翡翠鐲子,其它的首飾都是贗品。紗布廠在96年因為運營不善, 賣地,如今看不到了。
也許是因為沒有做過惡事, 善行多的關係, 她們都活到高齡,在睡夢中去世。
問她們文革的事情, 她們總是一笑而過,不曾提起, 跟我說的都是當年跟隨她們的夥伴。很難想象兩個女子, 站在高台上,帶個高帽,掛著牌子, 剃頭的情形。換做我,估計早已承受不住了,會想不開的。
忙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