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元宵--買得雞燈無用處, 廚房去看煮元宵
(2006-02-12 04:57:57)
下一個
去年搬家至今, 十指不沾陽春水。沒有開爐灶,今天隻能買了龍鳳湯圓解饞。
一邊吃湯團,一邊看姑蘇食話。覺得百年多前的人的生活比如今要休閑許多。就比方過燈節, 是從正月十三上燈到正月十八下燈。加上前麵的準備工作, 前前後後要一周左右。 除了現在我們還吃的元宵之外,還有玉粱糕, 粉荔枝,乳糖丸子, 澄沙團子,油槌。好像比現在的玩法多多了。關於元宵吃團子的說法,據說是後弈自從嫦娥奔月之後, 非常思念她,於是有仙師出主意說,正月十五月圓的時候,你用糯米粉做團子,放在房間西北角,然後叫夫人名字三聲,然後就可以見到夫人了。 後弈如法炮製, 果然見到了嫦娥。從此之後, 就開始有了元宵之夜做團子的說法。
關於吃團子的記載, 始於唐代,隻不過那個時候, 是在端午吃和玩。唐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 宮中曾“造粉團角黍,置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妙可愛, 架箭射盤中粉團, 中者得食。”
油槌,也叫焦槌。是糯米裹豆沙糖餡兒, 放於熱油中炸食。猜想估計是今年說的北京的炸糕之類的。之所以叫油槌,是因為當時賣這種小食的商販, 必定捶鼓。
關於湯圓的詩有,周必大的“時節三吳重,圓均萬裏同。”吳寬的“精淘細碾玉霏霏,萬顆完成素手稀。須上輕圓真易沸,腹中磊塊便堪圍。不勞劉裕呼方旋,若使陳平食更肥。既飽有人頻咳唾,席間往往落珠璣。”
除了吃湯圓, 在姑蘇一帶, 還有吃餛飩的說法,叫做兜財。蓋因餛飩的樣子像元寶, 用調羹去吃不就是撈元寶,就是兜財了。
看到這裏, 我也要去兜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