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貓的快樂生活空間

快樂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為愛滿人間。
個人資料
正文

陳園始末——我所知道的安瀾園

(2005-10-21 05:53:43) 下一個
海寧鹽官陳家之六 “陳園”,我家除了出過“閣老”的另一個可以自詡的“資本”。當然這隻是一個近100年前的故園,而也隻有在乾隆六次南下,四次駐蹕時才有點輝煌。在海寧乃至鹽官,現在隻有土著的70歲以上的老人曾經一個陳園,其它人即便知道也隻是聽到說過或者查看記載所知。因為它現在實在無處尋覓了。 陳園隻是當地人為它取的一個小名。在我九世祖陳元龍82歲歸隱前後重新經營這個海寧陳家經營過的江南園林。當時他接手進來的時候雖然不能說荒蕪也隻是古木名樹為主,簡樸而不豪華。此園地處當時海寧州城的西北角。在城牆之內西北兩麵以城牆為界。退休“回鄉”已82歲高齡,三年後85歲時就仙逝,大概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便想大興土木非但銀子“有限,心性已近平淡。當然這一點除了我這個第十代重孫的猜度外,還見過老祖宗自書的一副對子曰:“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可為佐證。當時陳園的正名是隅園。諸位許或要問按你小子所說那老祖宗何必要買下此園。在瓦石堰下的愛春堂老宅住不是蠻好。我想有個園子兩頭住著,必竟是養老之法。另外封建君主時代,大佬們致仕後,皇上最怕(忌)他們在幕後操縱。文官沒兵權,但有的是門生故吏,特別是主考多次科舉的準純文人為官一輩子,光經他手科舉出仕的何止幾千。許多致仕官員修個園子固然圖享樂,更重要的是向皇帝伯伯說:老朽已革命意誌衰退了!倷放心好哉!而且這種做法比起披發入山,泛舟五湖來更近人性也容易做到。 到是八世祖進士編修邦直公想得開。在文簡公退休時他才四十歲也跟了回來,當然是奉了旨的,高就高在一回家後再也不出去當官了。否則以他有正一品的老子的高幹子弟出身又是金榜提過名,翰林院當過差,編修的身份。堂兄弟陳邦彥,陳世倌都是一二品大員,不是宰相就是尚書。不正合了朝中有人好做官。他在園中一住三四十年,非但把園子擴大到100畝出頭,而且增添樓檀亭閣三十餘處,把園子拾掇成一代名園。乾隆帝六次南巡除第一、二次外,餘四次均駐蹕此園並賜名“安瀾”。另外乾隆帝為此園題詠禦詩36道。雖然在他的逾四萬首詩中隻占千分之一,但必竟隻是為地處海疆辟州的私園所作,足見他的鍾愛。當然由於他的頻頻眷顧,園林在這三四十年間越修越好。最後竟被帝“克隆”到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內。使安瀾園的知名度大大升高,在18、19世紀成為一代名園。據查被“克隆”去的江南園林隻有4所,陳園位列其中。這個百分比就高了!25個persent呢! 乾隆帝在安瀾園中的另一宗公案是“到底有沒有在園中接見過陳邦直,史學界有二種說法,一派認為沒有見過——主要依據是正史上沒有,帝王的起居注上也沒有記載。另外一派依據陳氏宗譜及記載:非但見了而且詳細詢問了各種情況。以往較為人性化的意見是後者。既然住在人家家裏,見見也是常情。豈知皇上貴為天子,是不講什麽人之常情的。 小子到是認為陳氏既然敢記,而且出自邦直公之口。必是有其事的。試想,一個連官司都不願去做的人,何必去捏造這些“榮耀“之事來自抬身價。而且如真屬捏造(更何況高宗六次南巡時還帶了十五子顒琰(後來的嘉慶),十一子永瑆,十七子永璘同到海寧。一但被查處,總是滅門之禍。 乾隆帝殯天之後,嘉慶 、道光兩朝,元龍邦直之後到也能安守祖園,當然天子不來南巡了,經營園林的“外力”不足。但據陳其元“庸聞齋筆記”所記他十七歲時應童子試(道光八年1828年),到海寧觀潮並遊吾家安瀾園“時——可見他不是住在鹽官司隻是陳元超級大國的遠族,按字輩當屬六世孫輩。此園尚有規模,而縣城新輯12樓,到他為官一輩子同治12年間(1873年)再遊此園時已破敗不堪。 當然在鹹豐年的大動亂中,南京固然是“天王“足下反複爭奪在所難免,而杭州是這次曆經14年的“大革命”中爭奪劇烈的大城市之一,另外一個戰爭命運類同,目今省會級的大都市當數武漢。海寧當時為直隸州。離杭州不足二百裏。兵滅之難在所難免。一代名園當難逃此劫。陳其元所處的時代正值此時而此公雖科舉不濟。但作為下級官吏,出類拔萃。先於左文襄公而卒。墓誌銘文出於左襄手筆。又有筆記傳世上世紀80年代中華書局還有翻印本出版。為安瀾園的由盛而衰作了有力的注腳。 當然作為封建社會的改造換代(哪怕是沒有換代,近的如天王洪秀全的天國,闖王李自成的大順王朝;遠的如楚王項羽)破壞性之大不言而喻。如同偉大領袖所說砸爛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當然立的東西也未必是新的。鹹豐年間姑蘇城內的拙政園,因為李秀成據作忠王府不但破壞極少反而有所擴大,邊上的園林都攏入其內逾百能工巧匠,日夜維修擴建達兩年之久,一直到蘇州“失陷——一說光複”。盡管這期間李忠王在外東征西討,但一但回府,還是需要過老財們的糜爛生活。南京自不必說,先是楊東王與韋北王的火拚,後是1864年的最後博殺中,連天王都服毒。一說還自焚王府,所以南京城內真的天國遺跡是沒有了的。倒是一些小城方如金畢還有“王府”存在,如果海寧的天國占領軍的“頭”——最後一定也是封了王的,因為1860年前後東王北王之間火拚,石達開翼王出走之後,天王為了“擺擺平”大封其王,小首領隻要有點實權都王之。如同近年來的職稱泛濫一樣“教授”滿地跑。所以在正教授前還必加之以碩導、博導、工程院士、科學院士,享受國條院津貼……等,實在沒有此類榮譽的還可加以資深、新秀……。扯遠了,還是說安瀾園,可能沒有被那個太平軍的頭頭占用過,也可能占領過而未能被彷效忠王之修輯拙政園。總之同光年間已近荒廢。但地主肯定還是陳元龍的後裔。 先文叔祖,在安瀾園圖題記文中說傳六世……正好是到他父親這一輩,這位大老爺還是做過官的,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會審官(華方),當時瓦石堰下陳宅及陳園地權還是陳家私產。嫡姑母陳宜樂(1922年生)說 ,在抗戰前夕文叔祖的外甥女去海寧,由她帶領去陳園觀摩,看到滿目殘景。還嗔其帶錯了地方。因為這位小姐,對陳園的印象是來自掛在他舅舅家裏的陳園圖得來的,陳園圖繪的當然是盛時全景。 1937年又是一次大動蕩——淞滬抗戰(八•一三事變)後,瓦石堰下陳家的居住都作星散,先祖母也攜幼子幼女逃難東進?北上?到上海租界安居。之後又是“解放”又是“土改”,陳園早已不姓陳了。 如果讀者諸君對此園有興趣,當時雖還未普及照相,幸北京故宮及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館均存有安瀾園圖。可供查閱。 上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之前,先文叔祖府上亦有一幅全畫,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古園林建築研究者。曾經登門求閱。現在不知存於何處。小子生也遲晚,見少識稀,隻見過此畫的影印版,不甚清楚,到是十餘年在海寧老家內見有的約6平方米見大小的陳園全景模型,想必是依圖而作。可是海寧政府還是對此頗有心儀。不知易地重建(原地重建可能性不大),有價值否。看到這裏;細心的讀者一定會問那末陳元龍之前隅園是誰的?說來也近,所被接手的也是陳元龍的曾伯祖。明太常公與郊。 當然此園最早可溯源到南宋安化郡王王沆故園。南宋自高宗(泥馬渡來江南的康王)重建宋室宗廟之後,雖與金“議和”用重金易北馬的實際上的納貢。但仍封了許多異姓王——主要是帶兵的武將。以求半壁江山的穩定。有了各平的環境,南宋穩坐了150年以上,在此時間段內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對外開放發展外貿——當然賺來的錢除了統治集團的享用,還要交給金國貴族——當麵結盟稱弟兄,背後罵“犬羊",最後金宋都被更加剽悍的成吉思汗的子孫滅了。如再往前考證,或許還能把隅園的曆史向前推。如能考出與三國時代東吳的某家族有關——譬如陸績陸遜家族,前者以懷桔孝母出名,後者在當大都督前曾在鹽官一帶為官。那將把中國的園林曆史向前推了一大步,寫成論文當屬真正的博士級論文。因為至今考得最早的私家園林為東晉時的辟疆園。 先叔祖陳賡虞(文士)陳久皋(律師)陳石君(醫生)先後分別在他們的遺作“安瀾園圖題記”“海寧陳家”(由名人陳立夫題寫書名),“杏林42年”(由浙江省政協校訂印刷)內不約而同提到重建陳園。並有“子孫中能有重修此園……等語句。小子竊以為,時代不同了,碩大名園即使修複在大陸地區而言可能隻有在政府倡導下才能辦到。子孫也不必為“不能為”而不安。蘇州園林盛時有200多處,而現存20餘處不無由政府修複管理而實為公園,列世界文化遺產。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入錄。揚州原有園林一百餘處至上世紀四十年代來尚有50餘處,到上世紀末修複的隻有十餘處。與海寧同為縣級市的如皋,小地方也有名園——“水繪園”。盛名時期略早於安瀾園因冒辟疆與董小苑在此“避亂”而出名至今,據說此園也在縣城西北角(城內)現猶存。近年來吳地雖有私人搞些園子,但成規模者還未有所聞。 真是,日月規轉星鬥移, 名園歸屬亦同理。 崢榮百年留青史, 複興還待甘露淋。★ ★西遊記中,萬物損敗,或被破壞後,隻要大聖孫一個筋鬥翻去借來南海觀音的手中淨瓶,甘露一淋即萬物複蘇。 2005年10月4日 於滬上水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