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覺得養孩子最重要的階段是七歲以前。俺不屬於溺愛孩子的人,年青時,因看到男朋友家裏因過於溺愛第 2 代孩子而所產生的不好的效果,一直引以為戒。雖然兒子是獨子,但不能讓他意識到他是家中的聚焦點。這點比較難做。
在這階段做父母的如能做到不溺愛,不驕縱,再養幾個好的生活習慣,剩下的你就把握大的方向就行了。
5 歲前沒有實行任何讀書的早教。唯一的是在接送幼兒園的路上,沒什麽事做,就像玩遊戲一樣的背了乘法 99 表。剛到 k 時。老師一看是亞裔,立馬就說先去 ESL, 後來叫名字的時候, son 說我不叫 xxx 是 xx 。看他能聽懂,老師才放棄了送他去 ESL 的決定。
一年級與老師的第 1 個 report card meeting 時,兒子讀書能力一欄裏老師的評語是 pp ,就是中下的意思。這也是意料之中的,因為俺沒給孩子加任何英文小灶,覺得 k 之前應是中文的天下,老師的 e 文肯定比我好。又覺得孩子就是孩子,他應該有個玩兒的童年。但這 pp 的評語還是讓俺看著有些刺眼,於是俺就問他想不想讀書?想,那咱就去圖書館借。那時候俺剛工作,沒錢買書,就利用納稅人的好處吧,每個周末全家去圖書館報到。雷打不動。
好在這是市立圖書館,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兒童部,開始時,他挑 15 本,我挑 10 本,有時書重的一個人都報不動。當時孩子的興趣是借有關動物方麵的百科全書,是那種適合孩子的有畫的。他有一個特點,對喜歡的動物,不僅看簡單的百科書,爾後還要再借與這個動物有關的所有他當時能看到,並能看懂的相關書。記得恐龍是他的第一最愛。能夠準確說出有多少種類的肉食恐龍還有多少素食恐龍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俺也跟著他一起學。因為俺也不懂呀。現在問他,當年去圖書館,是你想去,還是被媽逼的?(推的?)他說是他想去的。這習慣一直堅持到高中畢業。我一直感謝這裏的圖書館,每年學期結束時老師會發一張暑期應讀的書的目錄,我們都會在第一時間裏去圖書館,盡量的把目錄中的書全借回來。他一直喜歡科幻小說,這時我們才開始買“星際大戰”,“指環王”這類的書。他對我推薦的古典小說基本不看。所以我對他後來的選擇充滿了詫異。
2 年級時他的讀書能力就到 5 年級 level 了。我就對他說以後你學校裏的功課我不再看了,你有什麽問題來找我。本意是,這麽容易的功課如果他搞不定,粗心,拿了壞分,他自己一定會得到教訓的,比我替他把關改正後印象要深刻的多。以此來培養他的責任心。自己對自己的行為及所做的事負責。這大概就是放手吧。
3 年級第 1 個學期就碰到了一個不太喜歡他的老師。第 1 次在 report card 上出現了 b , 而且在 effort 那一欄裏是一水兒的 b ,還寫了一堆不太好的評語,例如,上課講話,不聽指揮粗心等等。我記不得以後的事了,這些還是我最近整理東西時看到的,挺有意思的。估計當時都沒在意。到年中的第 2 個 report card 時,不知是老師改變了看法,還是孩子自己改變了, report card 上沒有了 b , effort 一欄裏 也全是 a 了。評語也好了。老師說她 extremely pleased to have him , and he is far above the abilities of his peers. 老師的正麵評論無疑的加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自己的自己的事情,相信他的能力,萬一沒處理好,在幫他一把也還來得及。
3 年級的暑假中,要求他開始寫日記,內容不限,什麽都行。開始時,也就是 Dear diary : today. I didn’t do anything , the end. 這也太簡單了吧,對他說寫多一點吧,他說不知道寫什麽,那就寫 book report 吧。看了那麽多書,怎麽也能寫吧。因為這時他已基本不去兒童部借書了,開始看科幻小說了。當然比起現在的孩子們來說他就算是晚的了。看到有些網友的孩子 1 年紀時就已看哈利波特了。欣慰的是,他有一個正常孩子的童年。
孩子 1 年級和 4 年級是同一個老師, 4 年級時被這個老師推薦去考市重點。記得在最後一次見麵會上,她說了很多的話,比較有印象的是,她認為這個孩子有一個非常光明的前程。當時我並沒在意。以為是套話。現在想,老師看孩子還是很有經驗的。可以從話裏看到一些自己看不到的,因為你與孩子相處,是一對一,你不知道他都有什麽比同齡的人好的方麵,比如他的接受能力,與人相處等,在我看來是正常,在老師眼裏可能就是快的,因為我沒有比較嘛。在兒子長大的過程中,他總是能給我驚喜。這與我經常低估他的能力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