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轉型時期需要反思與探索-zt

(2007-08-30 15:39:12) 下一個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一代人時間內超越很多經濟發達國家,從政治大國躍升為經濟大國。但各種弊端也隨之而起:官商勾結、貪腐盛行,坑蒙拐騙、唯利是圖,人欲橫流、道德敗壞,違法亂紀、社會失序,環境汙染、生態惡化。由於利益再分配與貧富鴻溝不斷擴大,不穩定因素孕育著嚴重的社會危機。凡此一切,當然會引起人民的不滿與有識之士的憂慮。

不滿現實的理論之爭

  今年2月,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在《炎黃春秋》雜誌上發表長文為社會民主主義正名,掀起了爭論。他根據考證認為,長期以來被批判否定的社會民主主義理論,其原創者並非修正主義者伯恩斯坦而是馬列主義老祖宗恩格斯。毛澤東長期專權造成嚴重後果,中國應該朝社會民主主義方向進行政治改革。

  此後,有17名前政府部長、高級將領與知名學者,在“毛澤東旗幟”網站上發表對中共17大建言的公開信。他們指責鄧小平及其追隨者把國家引向錯誤道路,危害社會安定,警告中國社會主義已經岌岌可危,可能發生亡黨亡國危險。

  雙方針鋒相對,前者著重批判過去,主張扭轉中國發展方向,實行瑞典式的社會民主主義;後者強調當前弊端,要求回歸正統社會主義。雖然見解不同,但矛頭都指向中共領導。要是在過去,這種衝撞現行政策的主張,勢必被扣上反黨反社會主義帽子而受到嚴厲製裁。現在中國當局不加幹預,說明言論自由尺度放寬。

  這場爭論表明,盡管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已經曆時百多年,但究竟何謂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應該怎麽搞,世界社會主義走向衰退是由於實踐不正確,還是因為理論本身不切實際,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這些根本問題尚待解決。

社會主義節節敗退

  其實,這場爭論是過去“姓社姓資”爭論的繼續。爭論的焦點本來不應局限於正統社會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之爭,而拓展為如何判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長短利弊,吸取中國發展成敗的經驗教訓,從反思與探索中尋求一條既有理論又切實可行的中國發展道路。

  馬克思主義強調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必須暴力奪取政權,社會主義社會以公有製與計劃經濟為基石。由於中國不斷深化改革,如今這社會主義三大支柱已被“三個代表”理論所取代。私營經濟迅猛發展,全民所有製有名無實,企業家的地位高居勞動者之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離“正統社會主義”已經相去甚遠。現在再要回歸過去的社會主義已經不可能了。

 另一方麵,全盤否定資本主義,將改革開放之後出現的一切罪惡都歸於引進資本主義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未免以偏概全和無視曆史背景的複雜性。

  馬克思說過“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都流著鮮血”的話。由於資本主義剝削造成社會不公與階級對抗,必須由社會主義來取代。列寧則預言,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爆發將導致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全麵勝利。

  但自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來,沒有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轉向社會主義。相反,曾被蘇聯占領的東歐六國變色與蘇聯解體,意味著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的大規模倒退。整個二十世紀,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並非國際無產階級革命,而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力。

  為什麽曆史沒有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設想來發展?因為資本主義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積累財富、科技創新以至改善民生方麵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市場經濟的主導力量仍然居於支配地位,而且具有自我調節的機製,有一套依法治國與製約權力的製度,采取改善勞資關係與種族關係的手段,得以避免極度的社會動蕩,保證國家長治久安,不存在使用暴力或和平手段篡黨奪權進行政變的可能性。

  由於受到馬列主義理論的束縛,中國一向把資本主義看作萬惡之源。然而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成效,除了解除自身束縛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因為吸取了資本主義的長處,將資本主義的資金技術與手段嫁接到了社會主義的軀體上。

應該反思馬克思主義

  中國社會出現的貪汙腐敗並非資本主義的固有產物,而植根於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腐敗傳統與缺乏依法治國的有效機製。中國市場經濟中假貨充斥為害甚大,但它隻是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通病。在今天全球化的時代,資本主義商品如果不致力於質地精量、品牌優秀,就不能風行世界,獲取高額利潤。

  鄧小平首倡改革開放,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當時曆史條件下的唯一選擇。因為文革浩劫已把中國經濟拖累到崩潰的邊緣。美國駐華大使伍德科克1981年任滿回國之前向中國領導人辭行,薄一波向他透露,文革使經濟遭受了五至六千億美元的損失。如果不改革開放,中國就不可能解決急需資金與安排大量勞力就業的問題,也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對曆史人物的評價,要看在當時曆史條件下他的思想與行動對曆史發展所起的作用。至於在他身後出現的問題,主要應看其後繼者是否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與興利除弊的能力,不應把責任全推到先驅者的身上。

  現在胡溫政權麵臨的困難,並非他們造成。胡溫推行親民政策,肅貪反腐,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革新除弊,改善民生,擴大民主,逐步解決種種社會問題,但由於受到各種牽製和阻力,很多事情並非想做就能很快做成

希臘古代哲賢亞裏斯多德說得好,“我愛我師,我尤愛真理”。既然馬克思可以懷疑一切,那麽今日中國就不可以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反思呢?

陳有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