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眼白 海心明

故事像飛魚般 從時間的靜深中閃過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社交網絡》——友誼、成功與失落

(2011-02-27 17:50:50) 下一個

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在任何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往以及相互影響都是普通人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帶來友誼和相互支持,也可能帶來傷害與不期而來的煩惱。在這個生活形態被網絡大幅改寫了的時代,每天都有新鮮的事情發生在網絡之上,引人遐思。

獲得第八十三界奧斯卡金像獎八項提名的《Social Network(社交網絡) 描寫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的發家史。影片從他在哈佛讀書的時候開始,講述這個與女友分手後惱羞成怒的編程怪才,借鑒別人的創意發展出大受歡迎的校內交友網,一步步在好友的懵懂幫助下,拓展出規模巨大的Facebook,成就了當代最璀璨耀眼的業界神話。

Facebook快速開創了網絡新一代的生活熱點,引導了年輕人的生活和交友方式,影響深遠。Mark確確實實成功了,但他卻失去了唯一的朋友,不得不與之進行法律調解。Mark是否真的剽竊了他人的創意,並不是事件的重點。不過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才和執著之外,確實伴隨著狂傲,自私,背叛,還是很多似是而非的狡猾。 

影片引發我的兩個思考:人為什麽要互相交往?成功的代價是什麽?

麵對Facebooktwitter 這樣新穎而潮流的社交工具,可能沒有幾個當代年輕人能夠拒絕。隨時與千萬裏外的朋友交換想法,談論各樣有趣的話題,分享照片,影片,音樂,建立一個虛擬而鮮活的群體。這跨越時間和地域限製的全方位溝通,難道不是擴大了友誼的疆界,發掘出更多生活可能性的一種理想嗎?

然而調查顯示,網絡時代的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網上社交,卻缺乏在生活中與人交流的機會和熱情。網上的虛擬世界,漂亮的界麵,多樣的功能和新鮮的即時信息具有強大吸引力,然而現實中的人們卻越來越彼此冷漠沒有興趣。可能一麵在Facebook上不斷添加好友,一麵在心底裏複述著自己的孤獨。這樣一來, Facebook 的交友仿佛是一種行為藝術,實際上是表達著人們對身邊的人的厭倦。

我們並不能期望著網絡賦予社交某種新的真相,當然也不能否定它存在自有其道理。然而,人們在交往中需要的是友誼,支持,和信任。深度的友誼,支持和信任能夠滿足人們的心靈。如果僅僅是消磨時間或者是需要人群應和,快樂自然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眼花繚亂的網絡充塞著有限的時間,已經沒有時間來麵對真實的自己,自然也就沒有時間去關懷和發掘別人的內心。好友很容易就添加上百個,卻可以很快失去而不覺得可惜。因此Facebook上的友誼雖然光彩,卻流於膚淺,不易深入。

而完全誠懇正直的成功在這個消費世界上還有可能嗎?這是很多人都懷疑的一個問題。Mark神奇的成功令無數人羨慕,但是影片裏所寫的成功是否對社會是一個正麵的導向?在一個崇拜著成功金錢和權力的時代,人們更多地被炫目的數字和業績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和的單純,忘記除了交友和業績,每個人還有內在的心田需要靜心孕育和培養。這片境地,需要信仰的安慰和引導。

成功以後的Mark片尾的失落具有真實意義,一切都值得我們再思與反省: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意義和價值到底在哪裏,我們到底要什麽?










加拿大商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