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4)
2019 (1)
關於紅樓夢的主題實在是已經被寫得很濫了,不過由於它是一路陪伴我長大的,也是今天我仍舊喜愛的,因此還是忍不住想寫點什麽。
據說前一段國內出版的紅樓夢連環畫中,我們那些不能隨意出入廳堂的貴族小姐們,一個個以裸露的胳膊和炫目的染發示人。在經典漸漸的失去吸引力的今天,現代卡通方式或許能喚起人們的注意。更有甚者,賈寶玉和林黛玉, 在一般意義上成了被嚴重符號化的兩個人物;一個是胸無大誌的女性主義者,一個是疲病的抑鬱症患者。他們代表著失敗和軟弱,在崇尚物質和成功的現代社會裏是那麽的蒼白無力。
紅樓夢留下的還有什麽, 僅僅是錦衣玉食, 美女如雲嗎? 雖然如張愛玲所說--這是最初吸引我們的地方,然而它的精髓之處, 卻在於富貴和傾頹的殘酷對比,美麗無可挽回的消亡。每一個人物的悲歡血淚曆程,無不在歸向這個最終的沉重的宿命。
曹先生著墨最多的兩位女主角,”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幾乎總是對等的出現。情感上講,作者顯然更喜愛黛玉的天然質樸, 不存機心。 也有人說作者理想的女性形象是釵黛的合一。長的既像黛玉又像寶釵的秦可卿,乳名兼美;有可能透露了作者的這一傾向。
這種合一,似乎在理念上是可能的,因為無論釵黛, 都是美麗智慧的女子。可是她們卻選擇了將自己的才華投注在相互背離的方向。黛玉至情至性,不同流俗,才有了"孤標傲世攜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寶釵樸素內斂,將才情內化為世事洞明皆學問的現實主義,因此夢想"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黛玉選擇了與外部世界的抗爭,內心衝突時有發生;寶釵與現實妥協,平靜寬厚, 自有圓融的大家氣象。然而她們的結局卻都是幻滅...一個在精神知己背叛之後,脆弱的人生意義架構轟然坍塌;一個雖極力藏愚守拙,卻仍舊無法維係一個女人得以安身立命的家。
這 種幻滅意識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並不鮮見,隻是在紅樓夢中,有了更加具體,形象和多角度的表達。人物理想的幻滅,與作者人生經曆的幻滅,交織匯合成悲涼而深沉的同情。使我們無論對於黛玉的小性多疑,還是寶釵的明哲保身,都不能夠輕易的嗤笑; 因為在這幻滅當中,也有我們的影子。
你好!我想任何時代裏麵,願意進入一種深入的生活狀態,願意把自己的情感和心思投入到更廣泛的關懷和感受中的,都是少數人。經典經過時間的認證,其美和深厚自不待言,然而人更多的在浮泛的自在中得到享樂。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不過能夠豐富感受的人還是要感謝上帝所給的善感和溫暖的心境。這是一種財富。是吧?
講得真好!現代人人心浮躁,讀書的人很少了,讀經典的就更少。不知這是時代的進步, 抑或是時代的悲哀。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