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眼白 海心明

故事像飛魚般 從時間的靜深中閃過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愛:如此顛覆世俗——“奇特的愛情”觀後

(2008-07-25 13:52:00) 下一個
作者:羅博學 http://my1510.cn/article.php?b6083403e186d811

隻有愛會產生愛與愛的完全形態。

——蓋恩夫人

【1:愛情原生態 】

21日晚浙江衛視公民行動的主人公是一對常人難以理解的情侶組合:三十而立的李玉成和年過七旬的妻子馬玉琴。馬玉琴四十多歲演出二人轉時,李玉成還在讀小學。當年馬玉琴在舞台上的風采給小玉成留下不能忘卻的記憶,馬玉琴極具民間藝術風格的二人轉,深深吸引了對藝術同樣懷有夢想的李玉成。從此一種奇特愛戀的火花開始在男人心中蔓延,誰能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竟然在愛中相遇,在愛中彼此建立,任何世俗的反對與蔑視,至親的疏離與鄰舍的惡意謾罵,似乎在他們情比金堅的愛情麵前都已黯然失色。他們為了愛付出一切,被家人當作怪物一般逐出家門。他們在村頭搭起了一座茅草屋,既不通電也無水源。唯一的照明是一秉燈燭,飲水時需要步行去村裏的深井裏打水喝,最困難時以乞討和撿破爛為生。兩個人就這樣度過了人生中最為艱辛的十年。那間小茅屋,最新鮮而頗具含量的也許就是李玉成和馬玉琴結婚時的婚紗照。

當李玉成偕妻子馬玉琴作客《公民行動》,我無法相信自己的感官直覺。這是我第一次收看東方月主持的浙江衛視名牌欄目《公民行動》,也是第一次在主人公的敘述中陪同他們經曆了一場現代社會的奇異愛戀與個體的內心變革。按著我對異性的審美觀,馬玉琴無論如何也算不上絕色佳人,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可以在大腦中簡單勾畫出一個鄉村老太的真實輪廓。他愛她,她說誰也不能夠阻擋彼此愛的努力。他們的微笑與喜樂是真實的,源自東北人內心的對愛情的執著也無比動人。縱然馬玉琴已溝壑縱深,她在愛情的力量下通過係列美容,依然對青春與美麗存在簡單的幻想。她思想的開放與大度也顯然與一個鄉村老太迥異。她在節目中的穿著耀眼且頗具後現代風格。她有一個最平凡的心願:讓自己保留生命中最後的美麗,為他積攢一些存款,等她離開人世,玉成也可再覓新愛。

節目的末尾,李玉成和馬玉琴再度攜手演繹東北二人轉。在毫無摻雜的愛的氛圍中,他們擁抱在一起。

我經曆了一場真實的感動。

我從前為了彌補持之以恒的愛的冷漠,隻能通過閱讀穿越人類滄桑,企圖在愛的遺失與追逐中尋覓人類精神成長的痕跡。我先後被人類渴望愛而沒有愛,最終杜撰虛擬愛情的梁祝感動;被人類尋求光明與不朽,卻顛覆愛與邪惡的聶小倩感動;甚至被超越生死,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而終結的《神雕俠侶》中的殉情白雕感動……但我如今在李玉成和馬玉琴身上,經曆了一場真實的感動。

這是一次毫無渲染與包裝的徒步旅行,甚至複原了愛情的原生狀態。兩個人在小茅屋中與世隔絕的十年生活,如未曾放逐的伊甸般是一道純粹的風景。

【2:愛情必須被信仰】

這個時代真實的東西不多,到處都被假象與謊言充滿。節目剛開始,我竊以為這又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炒作或陰謀,無非是借以出名的手段。事實上,他們現在的確成了大眾意識與公眾輿論中的“名人”。當了解兩個人極為真實的內心表述和生活經曆,我認同他們的“出名”被各自在愛中的走向已經賦予了積極與崇高意義。他們在堅貞的愛情道路上,共同走向了天堂。

《公民行動》攝製組將此傳奇愛戀命名為“奇特的愛情”。

當我們環顧身處的社會環境與時代氛圍,我們會深感訝異!也許,李玉成和馬玉琴的愛情奇特之處並不應定位在違反常規的“老妻少夫”。當下的老夫少妻也屢見不鮮,卻鮮有對愛情極為忠貞的結合,人在私欲的促動下褻瀆真愛的事例屢見不鮮,若是論奇特,此輩當是最奇特的組合。李玉成和馬玉琴的“奇特”之處體現在他們麵臨生存的壓力、生活的艱辛、世俗輿論的圍攻……仍舊堅持對真愛的信仰。這在這個時代無論如何都是罕見的,甚至讓常人無法理解。他們超越了物質層麵對愛情的膚淺擁有,他們深入愛情的圍城,但真正做到了攻而不破。法學家伯爾曼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在他們身上,其實也應驗了如此一種相似的價值定位:“愛情必須被信仰,否則圍城必敗。”

愛情必須被信仰。信仰,關於永恒的愛,關於愛情的堅貞操守。唯有信仰,人的世界就是天的境界,人的心靈才被上帝賦予呼吸的契機。愛情如果建立於任何世俗的價值體係,那根本難以維係,甚至可以釀造人間悲劇的緣起與幻滅。李玉成和馬玉琴沒有任何世俗的推斷與猜測,他們從俗世的罩子中跳將出來,他們隻有愛。冰心說:有愛就有了一切;耶穌勸慰人們:住在我們裏麵的比這個世界還要大。

如此,便有了詩意的永恒;有了李玉成馬玉琴超常的愛情形態。卻仍然有很多實質上非正常的愛情形態以隱藏的方式逐步瓦解人的尊貴。在媒體的報道與眼目所及之處,我此前斷定這是一個毫無真愛的世界。人們在支離破碎的世界中枉自逍遙,自由思想的雲湧以及後現代思潮對傳統的解構,讓人們一次次麵臨愛的遺失與人性的失落:年輕一代盛行三角戀愛、一夜情、多性伴侶、傍大款、包二奶……等等名目繁多的享樂盛筵。我們很難分清楚人類究竟步入文明還是走向野蠻,似乎人類在文明的進程中早已遍體鱗傷而自身毫無所知。我們的整體基因被下了“毒”,毒液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隱藏在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細胞中,等到集體毒發,便毀滅殆盡。我想起了林治平先生在“找人”旅途中的感慨:在曆代的盛世狂歡中,“人”不見了,人們所看到的僅僅是“明天我們就要死了,所以今天吃喝快樂吧!”。

對比李玉成和馬玉琴的愛戀,我變得無語。這對人類自認為正常的情愛觀是一種諷刺,更是一種警告。

【3:兩種錯位的審美觀】

這個世界其實一直存在兩種錯位的審美觀在曆史的戰場上激烈交戰,它們演繹出動人或悲涼的故事情節。一種是世俗的審美觀,一種可以命名為淩駕或超越世俗的審美觀。

當李玉成向垂垂老矣傾慕不已的馬玉琴求愛時,他無形中主張的是超越世俗的審美觀。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她的長子比李玉成還要年長,在李玉成的心中,卻如此美貌動人賦有風采。如果按心理學分析來看,李玉成也許有嚴重的戀母情結。在節目現場,他親自推翻了這樣的猜測。因此他對馬玉琴的愛是真摯誠懇的。隻有超越世俗的審美,能夠讓一個血氣方剛的男人有勇氣為一場被世俗嚴重打壓的愛情付出一切。在這樣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麵前,一切不可能的都將變為可能,一切荒誕的也都變為順其自然並且有理可循。

聖經中的話很恰切的分離了世俗與超越世俗的審美觀:“人看的是外表,神看的是內心。”

一切外在的美麗終將消散,每個人都以不同方式塑造屬於自己的不朽。

我同時與父親一起收看這期《公民行動》。我把一切思索隱藏於內,在父親與我截然不同的觀點碰撞下,我們很容易產生思想的分歧和衝突。他非常難以接受李玉成對馬玉琴毫無保留的愛,對李玉成關於異性的選擇與審美也難以認同,他甚至開始懷疑《公民行動》本身的取材和選題意義。父親關於藝術性的審美其實仍然屬於世俗的審美,他沒有很好的完成超越世俗的審美定位。這也讓我同時質疑藝術如果不與信仰聯姻,有什麽意義呢?

我想:如果不透過“上帝的眼”看世界,我們永遠不可能明白一些真相,也永遠無法解釋這個世界存在的合理與反常。就好像我們無法理解耶穌為什麽會為仇敵禱告,為什麽在受難前囑咐祂的門徒要愛人如己,為逼迫他們的人禱告——耶穌被人們看作荒誕的人,卻在曆史上做出了並不荒誕的舉動;我們同樣也無法理解為什麽李玉成對馬玉琴有著如此真摯而刻骨銘心的愛——李玉成是荒誕的人,在平凡困苦的生活中卻自得其樂,在愛中行走。我認為:正是這樣一種超越常規的愛戀,才值得當代人警醒並有所覺悟。這也是本期《公民行動》倡導奇特愛情的意義所在。

【4:向《公民行動》致敬】

看完了這期《公民行動》關於奇特愛情的敘述,下期預告中關注的是處於一個邊緣群體的失落少女,她同樣有自己的故事和辛酸,有青春的痛和迷茫。每一期《公民行動》其實都在踐行並塑造愛與愛的完全形態。《公民行動》的取材與定位合理並且充滿人道主義關懷。當代中國處於急劇變革的社會轉型期,急需的是在愛中喚醒公民意識的覺醒,在愛的行動中召回被社會遺忘、拋棄、冷落的生命與群體。不僅僅是512地震中的受難家眷需要愛,仍有很多生命流浪在“精神地震”的後遺症和恐慌中。他們需要天的感召,需要人的擁抱;就在你的身邊,也在我的身邊。如此,一個被“天道”成就的大寫的中國,才會抵達日新月異之境而不自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