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吳曉東的《從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紀的小說和小說家》。這是一本解說九位二十世紀聲明顯赫的小說家及其代表作的,以小說詩學為框架的講稿。
從最開初讀,到每一章都覆蓋到,這本書出現在我的視野內,前前後後大約一年多。開始還很認真地做點筆記和背景考察,圈圈點點,煞有介事,到後來也就一目十行,翻章越句了。對於我來說,這似乎成為了一種常態,與之相比,還有更多開了頭結束無期的書聳立在書架上居高臨下,什麽“書山有路勤為徑”,我看它們就好像有了媒妁之言卻始終未能拜堂成親的閨中女子,時時在憑吊那個似有還無的應許。有點感歎,閱讀似乎是越來越難完成了。
這裏麵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有些書的內容不像預想中那麽吸引人。讀起來才發現並不太符合我的閱讀趣味。另外我還不是一個能隨時地,長時間地靜下來的人,所以讀讀放放,走走停停,踉踉蹌蹌。
可能這並不是我獨有的感受。現代社會裏閱讀普遍被“觀看”和“瀏覽”代替,思考被信息所代替。深思的沉靜的氛圍、文字的距離感、韻律和想象空間,已經不如影像那全方位的衝擊震蕩人心。傳統小說這盤意大利通心粉,與從開胃菜主菜到甜點的法式影像大餐相比,至少沒有先聲奪人的優勢。相比於傳統的書籍閱讀,網絡上又有那麽多快捷的了解意見和發表意見的戰場,既可獲得信息,又能發泄情緒。雖然是DriveThru的蜻蜓點水,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裏,這麥當勞比起意大利粉還又有它的優勢。
如今還能真正享受閱讀的是一群有福的人。有時間,也有安靜的心。
言歸正傳。吳曉東在這本書裏說“閱讀不再是一種消遣和享受;閱讀已經成為嚴肅甚至痛苦的儀式。”聽起來很可怕。炒股和賺錢的實用書籍肯定不在此列,人見人愛的金庸武俠童話必然被除外;教科書雖然永遠使人痛苦,但吳老師說的還是文學書籍,特別是現代小說。
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幾部小說,卡夫卡的《城堡》,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流年》,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博爾赫斯的《交叉小徑的花園》。。。無疑是回顧、鳥瞰、放大二十世紀文學和社會心像的好的觀景點,但其象征性,晦澀,冗長都使得閱讀這儀式分外痛苦。隻有對文人名著相當盲目崇拜,又對自己有虐待精神的人才會加入這種儀式。我就多少具有些自虐傾向。
吳書對二十世紀小說的解構評析,對小說詩學的見解,對時代背景的感觸,對文學演變的鑒察,以清晰自如和豐富到位的語言傳遞出來,我覺得還是相當有啟發性的。至少使得這些令人望而卻步的大作麵目清晰了些。作者的整個解遊刃有餘,不乏個人的靈慧體悟和知識的跳躍性貫通,對普通讀者來說頗能產生一點即通的心領神會。
至於他講到閱讀的困難,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閱讀的一部分困難在於新小說對於傳統的顛覆。傳統的以情節和塑造人物形象為骨幹的現實主義小說,著意於虛構故事的可實現性,即故事的傳神和人物的栩栩如生。可是在今天,它們傳遞的信息遠不如影像那麽豐富和迅速,因此讀者群中大半已被影像作品攻城略地。為了突破影像的圍追堵截,拓展一個文字獨自擁有的私家花園,在現代藝術的潮流裏麵,一批具有先鋒意識的作家,實踐著對傳統小說形式的反叛和多種可能性的探索。
形式的改變並不意味著脫胎換骨,小說從來都是在訴說著人類對自己的認識、思索和突破,而二十世紀小說隻是將更多的,前人未曾想像的形式元素溶入了這些訴說。二十世紀有影響力的小說裏,故事情節已退居其次,閱讀引發的好奇和吸引力也不再是一部好小說的要素。昆德拉說“一個作者企圖讓讀者相信他的主人公們都曾經實有其人,是毫無意義的。”事實上,從《城堡》到《百年孤獨》,故事多半沉悶紛亂,無章可循。
不過,文字在這裏放飛了獨特奇妙的想像,打造出一個影像可望而不可及的空間。就好像是一條野外的土石道路,沿途散落著句逗點的無畏,在這裏個人的領悟完全可以大步流星。相比之下,影像所能呈現出的,則是建好了的雕梁畫棟,觀者已然喪失了些許感悟的主動權。
然而這些新的形式,對於普通讀者就造成了閱讀興趣的喪失,就像在一幅現代畫作前人們更容易感到困惑。這些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情感與思索,並沒有再回到現實的普遍語言當中,而是以作者的個人囈語被看似隨意地吟唱出來。在藝術風格更為個人化的今天,需要努力接近作者的心靈世界,才能尋得那個被故事的荒草所埋沒的小徑。
正是由於普遍性的喪失,閱讀開始變成了少數人的儀式。對於更多尋求愉悅的讀者來說,這種儀式簡直是無聊和愚笨的。不過,正如同宗教儀式幫助人們接近神靈,不得已而為之的閱讀也是通往作者靈思宇宙的一段必經之途——這些宇宙的主人有著對人群現狀和憂患超常的體驗。另外,紛離的作者密語(意識流、寓言、神話。。。),如果沒有給閱讀造成毀滅性障礙,反倒還會添加很多味道。
大師林語堂講究隨意的,完全以興趣為導向的閱讀固然不錯;期望通過閱讀來接近更為深邃和廣闊的心靈世界和經驗,也是對文字魅力的上佳享受。隻是如若閱讀這種儀式沒有一丁點樂趣,那麽它就完全蔑視了讀者的主觀,而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作為讀者,使自己的閱讀趣味離開單一的慣性,接觸更廣泛的文學可能性,未嚐不是一個優美的選擇。
謝edrifter到訪及留言.
同意你說的:傳統小說一定還會存在,因為即使與影像有重疊部分,文字仍然有其特殊的韻味。
而新的形式也是不可避免的被繼續探索著和喜愛著,但是可能風格會過於個人化而縮小受眾範圍。
觀察文學的演變是一件有趣的事 :)
The author hits home in pointing out the fact that traditional reading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as reading, used to be an enjoyment for thousands years, is now being turned into a "painful ritual".
Nevertheless, I don’t think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as a part of human’s cerebral life, will be out of the picture whatsoever, rather it will evolve itself over the time, just like everything else on this planet, into a new form that fits the ever-changing society, and in the mean time satisfy more those intellectual minds.
Thanks for the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