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高原

終於開始寫博客了,足以證明無聊
正文

在大公司工作能夠得到些什麽?

(2007-07-19 10:02:31) 下一個

看來大公司 (比方說財富500)並不是香餑餑。工資並不特別高,組織僵硬升遷緩慢,官僚主義嚴重條條框框太多。除了名字響亮一些或許能騙騙人外,大公司還有些什麽好處?

 

應該承認,大公司有上述所有的毛病。但還是推薦如果有可能的話應該在大公司裏工作一段時間。

 

個人覺得在大型企業裏可以獲得下列幾方麵的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

 

1.                 公司決策過程看企業界的重鎮名流們侃侃而談於水銀燈下記者群間。很多人以為決策就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胡扯。或者倒過來,把商業決策過程當成一個神秘的黑箱,覺得某個老總或一幫總經理們關在密室內鬼鬼祟祟地拍腦袋。實際就個人經驗而言,現代化大型企業裏的商業戰略的計劃,實施,評估,反饋(所謂的PDCA流程)有其一套相當規範科學的操作體係。或者說隻有科學地實行了一套決策體係的公司才有可能(僅僅是可能)獲得成功。

 

當然處於機構末端的個人沒有辦法在一開始就完整地把握整個係統,但是每一個雇員在公司裏必定處於上述PDCA的某一個點。通過有意識地學習和與人交流,由點到線,由線到麵,對於現代企業的決策過程會有一些切身的了解,最終培養出全局觀。

 

2.                 組織的管理體係:許多覺得自己有幾分天才的人(也許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對規章或者是操作規範不滿,但是很少有人會主動去想一想這些製度存在的理由。嚴密的製度,對於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的巨型公司來說是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必須工具。很多看上去甚為奇怪的規定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就能找到所謂的為什麽

 

當然,並不是說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相反,通過對各種製度規章的比較,你能夠科學地而(不是感情地)發現很多製度有其不合理或者過時的地方。那麽,你如何去改變?我很喜歡某位老前輩說的話製度在那兒。你可以不同意,更可以修改它們。問題是,你要通過規定的製度來對它們進行修改。 初聽此言頗有些二十一條軍規的意境,但是仔細想來隻有通過係統化的,嚴密的論證,才能夠保證修改後的新製度最有利於企業發展。在這方麵,大型公司的過程要完整科學很多。

 

3.                  參與行業內/領域內最前沿的競爭:好像有很多單槍匹馬的英雄故事和小公司如何戰勝巨人變成市場老大的傳奇故事,比爾蓋茨或戴爾當然是兩個好例子,可惜的是這樣的宣傳太多太多,而實例太少太少。就算是Intel的創始人諾伊斯,摩爾和葛洛夫三個人,本身的職業基礎也是在Fairchild打下的。更何況當時(1960 – 70年代)電腦業還在草創期,行業內本身就少老大。現在又有多少行業還在雛形期?

 

看過一份資料(可惜具體數據忘記了,好像是在80% - 90%左右),絕大多數的對市場有影響的發明創新都誕生於大型企業。這意味著在大公司裏將有更多的可能做出令自己自豪的成果。更加宏觀一點說,研究數據表明,企業三分之一的incremental revenue來自於incremental R&D expense。考慮一下大型企業的研發費規模的話,就會明白所謂的起點不同了。

 

4.                  交流能力的提高: 大公司部門多,幹成件事要打交道的人多,部門間的交往人情味也比較淡一些。這對於鍛煉communication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好了,嘮嘮叨叨說了這麽多,沒有談到最核心的:就算有了上麵這些知識體會,對於自己又有什麽用呢?這個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自己想罷。

 

反過來,如果想要在大公司裏學這些的話,最好在開始就了解一下工作的性質是否能夠有提供上述學習的機會。否則也沒什麽意思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