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高原

終於開始寫博客了,足以證明無聊
正文

和Tarot閑聊藝術 – 因為我不在沙漠裏

(2007-07-13 08:47:22) 下一個
盡管我不同意你的一些觀點,但是能夠在這兒和你聊聊也不失為一件愉快的事。啊,順便說一句,人確實需要吃飯,睡覺,拉屎,性交,不過整天光琢磨這些的話難免活得有點像頭豬 – 動物和人的區別很多,其中也包括有時候人會做些不隻為了滿足自己生理欲望的事,這就需要有點想象力和創造力了。主要說說不同意的地方 – 同意的就沒什麽可說的了,除了互相吹捧以外。我最不同意你的”藝術是真理的負荷者,是藝朮家們思考世界和探索人生基本問題的途徑”的觀點。藝術不是科學或者是哲學,這一點可以從所使用的動詞中看出來 – 我們一般都說研究科學或哲學,而藝術則是”創作”。很久以來試圖用藝術來解釋或解決人生問題的人越來越少。藝術是為XXX服務之類的口號也已經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中了。其實,從莫奈的畫作引出這樣一個論點,在我看來有些奇怪。因為就我對藝術史一知半解的認識,正是以莫奈為代表人物之一的印象派繪畫結束了古典繪畫的統治地位,以視覺藝術為先鋒在歐洲掀起了唯美主義的狂潮,從中誕生了整個現代藝術。唯美主義,正如它那句著名的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口號,完全摒棄了藝術的社會學中的或者是道德教化的作用。唯美主義的主要論點是1. 藝術不是對自然的模仿。同樣,美也遊離於真實存在之外,傲然獨立不可接近。2. 藝術不擔負著教化眾生的任務,也不區分善惡好壞。唯美主義者們把美從真和善中完全隔離開,”繆斯女神被封入水晶棺材後放上純白的祭壇,有百合玫瑰和乳香環繞四周。壇下狂歡的藝術家們得意忘形地歌唱著修長的頸脖,潔白飽滿的乳房還有肉感的大腿”(這些稀奇古怪矯揉造作的字眼兒是不過是模仿當時的唯美主義作家們的文風而已)這樣的觀點和文字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歐洲當然驚世駭俗不為人所接受。說句老實話,奧斯卡王爾德和法國詩人魏爾倫等人的實際行為也確實嚇壞了老式的布爾喬亞們。有句話形容得好。他們就是在尋找毀滅的頹廢,並在這種頹廢中提煉出雄辯的美。扯遠了,回過頭來再說印象派。印象派的畫家們倒不至於象他們的文學同道那樣玩世不恭以揮舞著小拳頭恐嚇全歐洲為樂。但是,他們在美的表現上的探索同樣令其他人感到震驚。從文藝複興開始偉大的畫家們準確地描繪遠近透視和光與影的相互作用力圖科學而真實地再現自然本來麵目的努力(達芬奇本人就研究過諸多科學領域)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通過再現畫家本人感受到的某一瞬間的印象來表達畫家心中的美感。這種印象往往是模糊的,扭曲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不真實的。對於印象派畫家來說,繪畫不是象相機那樣還原事物的本來麵目,而是反映事物給畫家的感受 – 畫布上反映的是畫家們真實的心靈。正如你自己在文中也提到的,藝術在於表現 – 表現的不是理性的思索,而是感受本身。讓我們來看幾幅莫奈的畫吧。 幹草堆,想必你已經看到過這幅畫了 睡蓮,最喜歡的莫奈作品係列之一 睡蓮池的橋。這幅畫和下一幅畫一樣,其構圖和內容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 日本女人。其實模特兒是他的妻子,隻不過穿上了日本的和服。當時歐洲畫壇深受日本繪畫藝術的影響。注重線條和顏色的形式美表現的浮世繪直接給了印象派畫家們靈感。日本藝術在歐洲的影響之深可以延續到1930年代。海明威在他晚年的回憶錄流動的聖節中也提到過在巴黎見日本畫家的場景。這一點是我不同意你的另一個地方。近代西方藝術其實有它的一個東方藝術的根。可惜的是,這個根在浮世繪和葛飾北齋那裏。 日出。正是這幅畫給了印象派定了名字。 好了,這篇感想的感想已經從一點鍾寫到了三點鍾,我自己也沒想到會嘮叨這麽長。本來還想談談印象派之後的一些藝術流派,留待以後罷。最後給你看我喜愛的一個畫家的幾幅作品,他叫康定斯基。 與畢加索的畫相比,我更加喜歡康定斯基的畫。比加索試圖通過同時表現物體或者人體的各個側麵和姿態顯示他所意識到的時間的流逝及空間的切變(即用二維平麵藝術來表現四維世界),但是因為有這麽一個具體事物的存在,使得觀眾老是情不自禁地去揣摩那個本來的形狀而忽視了構圖本身。與此相比,康定斯基的繪畫是徹頭徹尾的抽象 – 他的大多數畫似乎放棄了對具體事物的描繪,隻是通過線條和顏色反映了某種節奏和韻律,接近於音樂,或者說,是可見的,凝固的音樂。好了,還有很多想說的東西,日本和中國的動畫藝術,等等。比方說我曾經有過一個投身動畫業的同窗(在日本)給我講過一些如何看動畫製作好壞的竅門。和他現在已經失去聯係了。也許為了吃飯他早已改行了。在日本,動畫創作是能餓死人的。。。早安,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